根据计量结果,居民收入水平对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具有显著正向影响。因此,要积极采取措施提高我国居民的收入水平。通过建立健全工资正常增长机制,提高劳动报酬占居民收入的比重,减轻中低收入者的税负,增加居民的可支配收入;同时通过收入分配制度改革,缩小我国居民的收入差距;另外,要进一步建立和完善城镇社会保障体系,逐步解决居民在工作、医疗、保险、教育等方面的问题,减轻城市居民的生活压力,增强城市居民的消费信心;最后,为了使随着城镇化发展而进入城镇的“新”居民有稳定的收入,要推动城市产业结构升级,增加城市就业岗位,并采取有效措施,确保“新”居民的生活稳定。
(二)转变居民思想观念
(三)促进育婴及养老产业发展
二、推进供给侧改革
根据计量结果,唯一的“供给侧”指标“家政服务企业数量”在10%的显著性水平下仍不显著,但这并不意味着“供给侧”指标对家政服务业营业收入无影响,造成这一结果的原因主要是家政服务业统计数据不完善,事实上,家政服务业供给侧粗放型的发展模式严重制约了我国家政服务业的发展。为了系统、完整地提出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的对策建议,本文将在实证分析之外,结合我国实际情况,提出促进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的“供给侧”对策建议。
(一)大力发展员工制企业
发展员工制企业,首先要培养一批业内领先的、规范的、专业的家政服务企业,在这些企业内部开展家政服务业员工制试点,探索适应我国家政服务业发展的、行之有效的方式。要培养专业、规范、领先的家政服务品牌,首先要打破家政服务企业“小、散、弱”的发展现状,选取发展潜力较大、知名度较高、客户数量较多的家政服务企业,加大资源倾斜和扶持力度。家政行业协会要发挥行业引领组织作用,对家政服务企业管理人员加强培训,向他们介绍符合市场规律的、先进的管理理念和方法,改变家政服务企业经营落后、竞争无效的局面。其次,要进行家政服务企业内部的改革,革新管理理念,创新管理模式,改变现在家政服务企业主要充当“中介”角色的现状,鼓励家政服务企业与家政服务人员签订劳动合同,对家政服务人员加强管理,在家政服务人员提供服务之前,要对他们加强培训,进行考核,考核通过后方可上岗,做好定期回访,询问顾客“满意度”,设置标准对员工进行绩效考核。
(二)推动“互联网+家政”发展模式
(三)推动家政服务社区化
(四)加强行业统计工作
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统计调查制度,完善家政服务业统计分类标准和指标体系,统一各省、直辖市、自治区统计口径,进一步完善统计方法,尤其是加强对家政服务业供给侧的经营数据统计。此外,逐步建立家政服务业统计数据定期发布制度,建立健全家政服务业统计数据共享机制,建议每年度在商务部平台上公布一次统计结果。
三、改进外部因素
国家和各级地方政府,应当积极为家政服务企业营造良好的经营环境,用制度的手段解决市场无法解决的问题。
(一)加快我国城镇化进程
(二)构建良好的产业生态环境
1.营造鼓励创新创业的浓厚氛围
鼓励互联网、人工智能和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在家政服务领域的创新和应用,打造一批面向家政服务领域的关键共性技术平台,提高家政服务业的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引导传统家政服务企业利用新技术创新商业模式、发展全新业态,推动“互联网+家政”服务模式的有序发展。多举措并举鼓励更多社会主体围绕家政服务业的“提质扩容”创新创业。
2.建立完善诚信体系
3.发挥行业组织作用
支持国内家政服务业行业协会的建设,并充分发挥家政服务业行业协会的作用。家政行业协会可以充分发挥行业自我管理与服务功能,在标准制定、行业交流、人才培训等方面开展有效工作。对内,家政行业协会要做好引导教育工作,提倡家政服务机构和家政服务人员提供专业、规范的服务,通过定期安排讲座等方式加强行业培训,并定期调研、做好监督。对外,家政行业协会还要发挥宣传作用,对外及时发布行业信息,做好宣传科普,引导居民消费,促进家政服务业良性、健康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