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网8月10日讯(记者赵彦阅)修家电、通马桶、换管道,这些生活里的琐碎事人人都可能遇到。这些事说大不大,但干起来还多少需要点专业技能,不懂行的普通人往往就容易踩中“维修陷阱”。市民王先生最近找了厂家售后来给家里用了七八年的空调加氟,维修师傅没报价就直接干活,最后一算账要价760元。无独有偶,也有消费者在网上吐槽自己收到的账单上是“疏通及虹吸口清理”,可自家用的却根本不是虹吸马桶。价格不统一、不透明,维修效果良莠不齐,甚至还有备受消费者信任的官方售后实为厂家外包……“维修刺客”频频出现,究其原因是行业缺少统一标准,让一些不良商家“凭手艺”钻了空子。
老空调加氟竟花了700多修空调还不如买台新空调
因为之前大体了解过修空调的行情,王先生没多问价格,维修师傅也二话没说就直接开始干活。等家里的空调重新开始工作,维修师傅也递上了账单,可账单上的数字让王先生以为自己花了眼:“修个空调要我760元!”
一个用了好几年的旧空调,买的时候还不到2000元,光加了个氟就要700多元,王先生自嘲自己是个“冤大头”。“其实修之前师傅应该说一声大约价格,早知道这么贵,我还不如直接换个新空调。”这份760元的账单包含了70元上门费、150元高空费和加氟的费用,“师傅说加了9个压力,每个压力60元,可咱哪能知道到底加了多少?”
官方售后大多已外包给维修公司“看人下菜碟”问题频出
同样是加氟修空调,同一家公司的收费标准却不一样。虽说每一项只差十几二十块,可加在一起就差出上百元。在交谈中,这位工作人员无意间又说漏了所谓的官方售后的身份:“我们就是个维修公司,现在都是厂家外包的。”
官方售后摇身变成了厂家外包,这一让消费者大跌眼镜的变化在行业内却并不罕见。一位业内人士透露,厂商出于成本考虑会将维修服务外包给第三方,但这样一来厂商对售后维修服务的管理约束就相应松懈,而家电维修服务往往利润不高,在难以生存的情况下,维修人员“剑走偏锋”,“家电维修涉及专业知识,消费者不懂技术,一些维修工人往往看人下菜碟,漫天要价,冒充正牌厂家、高价收费等乱象也屡见不鲜,甚至有些维修工人还会刻意夸大家电故障问题的严重性,过度维修,进而从中牟利。”
行业缺乏统一标准花费多少全靠维修师傅一张嘴
在黑猫投诉平台上,不少消费者都踩过家电维修的“坑”。在网上搜索家电维修、空调清洗等关键词,联系维修人员上门,最终被乱收费甚至压根没有修好的情况并不是个例。以啄木鸟维修为例,超千条投诉信息大多都是质疑啄木鸟的维修师傅花式“啄”客户。马桶堵了,啄木鸟维修师傅按“疏通及虹吸口清理”报价收费249元,而马桶根本不是虹吸马桶。租的房子出现轻微漏水、渗水的情况,啄木鸟维修师傅给出的方案是敲砖翻新重新做防水,报价将近6000元,后来找到其他维修师傅花260元就解决了问题。
信网在采访中也了解到,一些知名大品牌的官方售后是有公示出来的价目表的,但小规模的维修店则大多凭商家出口要价,而普通市民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到底是换还是修,几乎全凭维修师傅的一张嘴。“我也想找官方售后,但在网上一搜,就出现了许多推荐,可上门之后却发现根本不是厂家售后。但维修师傅一上门,就有了第一笔上门费,不让人修的话就得白花这笔钱。”在寻找官方维修售后时候,许多消费者往往在第一步就上当了。
上门维修也得先拿报价单接受服务前消费者要记得核实身份
信网了解到,《家电维修服务业管理办法》规定,家电维修经营者不得虚列、夸大、伪造维修服务项目或内容,不得虚报故障部件,故意替换性能正常的部件等。2022年7月1日起施行的《明码标价和禁止价格欺诈规定》也明确,经营者不得在标价之外加价出售商品或者提供服务,不得收取未予标明的费用。但目前还是没有明文规定家电维修费用,一些消费者也不清楚各品牌的收费指导标准,许多维修项目还存在计价标准不统一的问题,消费者无从查验,很容易被钻空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