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岁从河南农村到武汉打工,23年来,他从一个维修小电器的临时工做起,后用200多块钱办起一家家电维修店,如今远近闻名;他为自己生活打拼,也去帮助别人,拿出钱建青山区首个“农民工之家”。就这样,他从一个打工仔,逐渐成为市劳模、全国优秀农民工。去年,胡锦涛总书记在武汉视察时接见了他。
他叫王清钊,是青山区朝阳家电综合服务中心的个体小老板。昨日,记者到他家小店采访时,他正蹲着修洗衣机。知道记者来意后,他稍显羞涩地笑了笑,用一口河南话说:“这没啥好说的。”
19岁时,想到外面闯一闯的王清钊来到武汉。经人介绍,他先在冶金工业部武汉冶金建筑研究所当临时电器修理工。说实在的,初中毕业的他,虽在老家参加过电器维修短期培训班,维修小电器还勉强可以,但靠这个吃饭,还很困难。
从此,他只要有空,就学家电维修知识,先后通读电器类修理书籍一百多本,还报名上夜校学家电维修。后经热心人介绍,他拜武科大机电研究室教授黄诚为师,终于掌握了过硬的家电维修技术。来汉两年后,他用200多块钱积蓄开了一家家电维修店。
在他的店里,记者看到一张某公司的“金牌服务商标准服务流程”。他说:“我是想用人家那种标准来要求自己。”家电维修是个技术活儿,“水”很深。每次接到需维修的电器,他都是细心检测,电器哪个部位需要维修,是否有维修价值,他都一一向客户讲解清楚。很多电器故障是由于操作不当引起的,只需要作一些调整和正确使用操作方法就可以解决,他就免费调试并耐心地教客户使用方法。
修家电是谋生,也是回报社会
在王清钊的家电维修店,挂着一块大牌子,上面写着:军烈属、残疾人、孤寡老人、困难职工免费上门服务。根据维修清单,有人曾统计,这些年来,王清钊免费为那些人群上门维修家电3000多次,免收维修费10万多元。
王清钊告诉记者:“修理家电既是我谋生的职业,也是我回报社会的一种方式。因为我来武汉时,别人对我也好。”
维修店的生意越来越红火,让王清钊赚了一点钱。2007年9月12日,在青山总工会、青山劳动局和红卫路街的支持下,他自筹资金6万余元创办了“青山农民工之家”,设在临江公园内,主要为进城务工的农民工及农民工子女提供休闲娱乐、学习培训、信息中介、婚姻介绍、维权咨询服务。
依托“农民工之家”,2008年3月,王清钊又申请成立了“青山区外来务工人员工会”,他被推选为工会主席,目前已发展会员200多人。农民工权益受到侵害,只要找到王清钊,他不管再忙,总是四处奔走帮助维权。有一次,他为马国富等农民工讨回拖欠工资和工伤医药费共计9万多元。他说:“我主要是当个中间人,说说话,只要去做,总能帮农民工兄弟们解决一些问题。”
2008年,青山区总工会成立困难职工帮扶中心,王清钊又主动与工会联系,在帮扶中心设立了家电免费维修服务点,每周两次免费为困难职工修理家电。就在去年6月2日,胡锦涛总书记在视察武汉市青山区困难职工帮扶中心时,亲切地接见了王清钊。
脚踏实地做好事情,就够了
2002年至今,王清钊先后被授予“武汉市优秀进城务工青年”、“武汉市百优志愿者”、武汉市“十大服务明星党员”、“武汉市劳动模范”、“全国优秀农民工”等称号。荣誉多,名气大。有人就建议王清钊别搞家电维修了,去搞点轻松点、赚得多的事情。
有朋友就劝他:“种菜的不如卖菜的赚得多,别搞维修了,专门卖家电吧。”朋友的意见他觉得有道理,但只接受了一半,他一边维修电器,一边兼着卖点电器。顺便卖点冰箱、洗衣机、热水器,并不影响维修;而维修业务的人气和口碑带动了电器销售。他说:“薄利销售,跟踪保修,也算是一种服务吧。”
现在,王清钊也在招收学徒,想把修家电业务做大一些。记者问他有没有在武汉其他地方开办维修分店的打算,他说不能贪多、贪大,精力不够,脚踏实地先把这一个店做好,其他的以后再说。“现在电器的更新换代越来越快,技术越来越高,我也还要不断学习,做到最好,不能像猴子掰苞谷一样。”
在武汉打拼20多年,现在有套二手房,买了个小面包车,孩子在武汉上学,王清钊对自己的生活很知足。但他说:“以后,把自己的事情做好,更好地为大家服务,我会更幸福。”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