换电重卡高速增长,推动了电动重卡的扩大应用,也丰富了电动重卡的应用场景。随着换电重卡的运营数量增多,更多的运营数据呈现在用户眼前,换电重卡的运营成本并没有达到预期值,性价比与纯电动重卡(带电池,不含换电,本文称充电重卡,下同)相比各有优势。
从销量数据上看,今年以来,换电重卡销量保持增长,但增长速度放缓,特别是近几个月,增长速度明显低于新能源重卡增长速度。而充电重卡销量在今年上半年震荡上行,在下半年保持高速增长,近两个月增长速度大比例超过新能源重卡增长速度。自6月份开始,充电重卡月销量保持在1000辆以上,并在9月、10月大幅度超过换电重卡销量,并一举夺回月销、累销第一补能车型头衔。
充电重卡投资大运营成本低
众所周知,在市场上,一辆充电重卡价格是一辆燃油重卡的约2倍,购置充电重卡属于妥妥的重资产投资,在如今运价低迷、大宗货源减少的状态下,用户的资金收益风险增加,但充电重卡的销量持续增加,再次位居第一补能车型宝座。
充电重卡在短倒运输领域,适应性较强,只要需要建设充电站,即可运营,而充电桩适应性更强,可以很容易地安装在不同地点。而且充电桩市场竞争激烈,充电站的建设成本相对较低。如,一个占地10亩且安装10个充电桩的重卡充电场站,功率300KW充电桩约8.5万元/桩,场站建设总费用大约300万元(含充电桩费+场地硬化费+低压线路铺设费+配电费等,不含场地租赁使用费及其他费用)。
由于充电接口是全国统一的,充电重卡在全国范围内实现自由充电,也就实现了可在全国范围内的灵活调度运输,不局限于一个区域、一个场景。
充电场站差异大自由充电难
由此可见,重卡充电场站与普通充电场站还是存在很大的差异性,充电重卡并未真正意义上的实现自由充电。
另由于充电重卡车辆体积较大,各个充电桩之间的间隔较大,整个重卡充电场站占地面积较大,投入场地成本较高,使重卡充电站投资成本增加,第三方资金对于投资重卡充电场站顾虑重重,除非用户参与投资重卡充电场站。
换电重卡优势明显痛点多
优势明显的换电重卡,痛点也不少。由于重卡换电站的建设成本较高,单座标准站(7+1)的换电设备费用为200余万元(不含配电费,场地建设、租赁费用),再加上配电费、场地使用费等,总投资超500万元,数百万元的建设成本全部分摊到车辆的运营成本中,无形中拉高了用户每公里的用车成本。
据了解,许多换电重卡运营商的实际公里运营成本高于预期值,预期理想运营成本为2.25元/km左右,实际每km的运营成本超过3元,最高运营成本可能达到4元/km,相比较燃油重卡,成本优势并不明显,延缓了用户扩大换电重卡运营规模的意愿。
换电标准不统一也是换电重卡一大痛点之一,各个重卡换电站只能给特定的重卡车型进行换电,无法在不同车企的车型之间进行换电,甚至同一车企之间的不同车型也无法进行换电。致使换电重卡运营局限于换电站覆盖的续航里程半径范围内。
充电+换电场景无忧
充电重卡与换电重卡各有优势,各自的痛点也非常明显。如何选择呢?
在城建工程建设领域,由于施工项目不固定、间歇性等特殊性,使用充电重卡运营成本更低。
在钢铁厂、煤电厂、港口等短倒运输领域,由于需要24小时高频运输,可以建设重卡换电站,发挥换电重卡高效优势。当场地足够时,可以再建设一个充电场站,在换电站满负荷时,可以进行充电,降低运营成本。
在长途干线运输场景,建设重卡换电站,可以更高效。在干线重卡服务区,安装重卡充电桩,可以满足部分用户在用餐、休息的时候使用。
小结
从充电重卡与换电重卡的TCO(总拥有成本)来看,在低频运营场景中,充电重卡TCO较低,在高频运营场景中,换电重卡TCO更低。
用户选择换电重卡还是充电重卡,更需具体情况具体分析,根据具体的运营路况、运距、配电情况,精确测算之后再做选择,这样才能做到真正的降本增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