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特斯拉汽车在上海向首批国内社会车主交付国产Model3产品,同时宣布最新车型ModelY纯电动SUV项目在上海工厂启动。
如今,上海新能源车充电桩的“家底”究竟如何,能不能跟上蓬勃增长的新需求,市民安装、充电是否还有阻碍……带着这些问题,解放日报·上观新闻记者进行了调查采访。
一年新增个人充电桩受理3.1万户
新能源车,在上海正迅速增长。记者从上海市经信委获悉,截至2019年12月,去年上海新能源汽车新增6.3万辆,总量约30万辆为全国榜首。
随之而来的,是私人用户安装充电桩数量的“节节攀升”。来自国家电网上海市电力公司(以下简称“国网上海电力”)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2月底,国网上海电力累计受理安装居民充电桩112963起。2019年全年,上海新能源汽车累计充电量达5.43亿千瓦时,同比增长约43%,新增个人充电桩3.1万户。通过安装充电桩为新能源车主开辟更加便捷的充电方式,有效减少了高空飞线充电等安全用电隐患现象,降低电网安全故障概率。
记者从市房管局了解到,小区是否能够安装电动汽车充电桩,主要取决于车主在小区是否拥有固定车位。根据《通知》第十九条规定,电动汽车用户需在住宅小区有自有产权车位,或者经车位产权人同意,在租赁期一年以上的固定车位上安装充电设施。记者走访了一些小区发现,无法安装私人充电桩的主要集中一些老旧小区。“因为车位不是固定的,安装充电桩需要占用车位,小区物业不会同意,其他业主也不会同意。”一名业主告诉记者。
物业公司在安装过程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一方面,物业公司要协助证明购车人具有固定车位。另一方面,在安装充电桩之前,物业公司还需要排查消防等方面的安全隐患。只有同时符合以上两个条件,才能顺利安装充电桩。“这是出于产权和使用安全的考虑。”业内人士分析。上海万科物业服务有限公司管辖的小区超过100个,一名工作人员表示,需求最多的一个小区,曾有100多名业主提出要安装充电桩。“只要法律和条件允许,我们都会配合车企和电力公司进行安装,后期产生的电费由业主承担”。
私人申请安装充电桩时,市民需要向电力公司提供的材料中也包括固定车位的产权证明或租赁证明,以及申请充电桩登记文件,这一文件需要物业加盖公章,如果没有物业,则需要业主委员会或居委会盖章。电力部门介绍,居民用户安装充电桩,电价享受居民用电价格。
不过,即便一些业主拥有产权车位或固定租赁车位,一些小区的物业依然不同意安装。记者了解到,不同意安装主要有两类原因。一是,充电桩安装之后需要维护,尤其要定期排查漏电等隐患,这相当于额外增加了物业负担。二是,部分小区如果增加充电桩,可能会影响小区用电平衡,小区需要整体增容,相当于工程量要变大。业内人士认为,在推动新能源车普及的过程中,包括物业、小区业主各方在内,都要加强新能源充电桩的常识普及,并在政策上予以补贴,激励物业企业对充电桩进行管理和维护。
中心城区充电服务半径缩短至2公里
私人充电桩是消费者购买、使用新能源车的前提基础,全市范围内加快布局的公共充电桩,则是缓解用户“里程焦虑”、提高便利性的有效保障。
来自上海市经信委的数据显示,截至2019年11月底,全市建成公共充电桩48760个,专用充电设施39764个。
记者了解到,如今在上海公共充电桩建设是“两条腿走路”。一方面公共部门按规划筹建,目前国网上海电力建成城市公共快充站479座、公交充电站39座,共计充电桩7806台,已将主要城区的充电服务半径从2016年的5公里缩短到2公里。
另一方面特斯拉、上汽集团这类大型车企也纷纷在上海建设自己的充电桩、充电站。比如,特斯拉的超级充电站建在主要道路沿线和繁华都市中心,目前ModelS车型用户可终身免费使用。充电站里的超级充电桩能在30分钟内把高达120千瓦的直流电输入特斯拉,确保车辆行驶270公里。此外,特斯拉还在包括上海在内的全球各地广建目的地充电桩,一般修建在大型商场、写字楼、酒店、银行、咖啡馆、餐厅、地下停车场等地。
数量众多的公共充电桩分布在哪儿?用户如何能方便地找到?上海充电桩公共数据采集与监测的唯一官方指定平台是“联联充电”,包含全市绝大部分公共和专用充电桩,方便新能源车主寻找。有了这个“充电桩地图”,只需在手机上动动手指点一点,就可以一键锁定最近的充电桩。
从充电桩数据的互联共享看,目前公共平台和车企平台的数据还没有完全打通,专家建议,可以通过数据信息进一步开放共享,推动充电桩建设的“两条腿”更好地互补,让公众更便利地使用新能源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