部分道路夜晚不亮的现象引起了政府的注意,并已经开始采用政府补贴的方式鼓励沿街单位增设亮化设施。
3月中旬,郑州市提出,沿街单位主动安装夜景照明设施的,政府将给予电费补贴。
昨日,郑州市桐柏路上一家烟酒店正在装修门头,老板黄先生笑着说:“很快,我的店面夜晚就变亮了。”
黄先生的烟酒店开了近两年,由于门脸较小,以前从未想过安装夜景照明设施。几天前,店面所在地的街道办的几位工作人员找到黄先生,和他商量亮化门脸的事。办事处承诺,只要黄先生按照标准装上亮化装置,经过核查后,将补贴他一定的电费。黄先生立即答应了。
和他一样,半个月来,郑州不少商铺被动员安装了亮化装置,他们都将享受一项待遇:政府补贴一定的电费。
【光·厌】
希望避免光污染
郑州的夜景照明工作进展迅速,越来越多的夜景照明将郑州装扮成了不夜城,可闪烁的霓虹、璀璨的灯光,却对需要充分休息的市民带来一定影响。
李凡的烦恼并非个案。昨日,商报记者在经三路农业路口、紫荆山随机采访了多位市民,约两成市民对夜间灯光刺眼表示烦恼。
家住经三路和农业路交叉口附近的薛珍萍为此专门买了一个“眼罩”,晚上睡觉就戴上。
“没办法,外面的灯光一闪一闪的,不戴眼罩根本睡不着。”薛珍萍说,越来越多的夜景照明,已经形成了光污染,明知对自己的健康不利,可无力改变。
夜景照明也应节能减排
数据显示,自2002年实施夜景照明工程以来,郑州共有1100余幢沿街单位楼体实施亮化改造,夜景灯总数达13万盏,轮廓灯34万米,而且,这一数字仍在不断增加。
“耗电量没法具体计算,但总数字会很惊人。”郑州一家节能技术公司的总经理说,“目前郑州采用的大都是传统的照明装置,瓦数并不一致,而且有些灯因为管线老化,耗电量会很大。”
从2006年起,国家发改委一直强力推行节能减排,河南的节能减排也一度成为影响经济发展的关键因素。郑州在不断增加夜景照明装置的同时,节能减排压力也不断加大。
“该亮的地方亮,可亮可不亮的地方,最好别亮了吧。”不少市民认为,在能源紧缺时期,夜景照明应考虑节能减排。
【光·言】
将推广节能灯降低能耗
“近期,我们将新增100栋临街建筑列为亮化重点。”郑州市市政管理局灯饰照明处处长焦合中说。
焦合中说,夜晚街头灯火亮丽是一个城市发展、开放的象征,政府的亮化工程将持续下去。政府将加大投入,吸引更多的单位参加亮化工程。
针对市民提出的光污染和高能耗的质疑,焦合中说,政府已经充分考虑到夜景照明工程对市民生活的影响。为了减少光污染,管理部门已经要求参与亮化工程的单位尽量选用较为温和的光源,进入后半夜后,通过电压控制,降低亮度。
“我们还考虑了更换灯具,广泛使用节能灯。”焦合中说,“除了推广节能技术外,遇上用电高峰,部分路段的夜景照明将暂时关闭,确保工业和居民生活用电。”
夜景照明需注入更多理性因素
河南省社会科学院经济研究所所长王建国说,政府掏钱搞夜景,实质上是为丰富市民的夜生活,推动郑州夜经济的发展。
王建国认为,郑州定位成为全国重要的会展中心,晚上没有夜景是不行的。假如郑州的夜晚黑漆漆一片,就很难吸引全国客商。
但在王建国所长看来,郑州夜景照明工程还需要注入更多的理性因素,而不只是一项面子工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