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中国汽车技术研究中心有限公司、中国汽车工程学会、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报社共同主办,天津经济技术开发区管理委员会特别支持,日本汽车工业协会、德国汽车工业协会、中国汽车动力电池产业创新联盟、新能源汽车国家大数据联盟联合协办的第二十届中国汽车产业发展(泰达)国际论坛(以下简称“泰达汽车论坛”)于2024年8月29日至9月1日在天津滨海新区举办。本届论坛以“风雨同舟二十载携手并肩向未来”为年度主题,邀请重磅嘉宾展开深入研讨。
在8月31日“开幕大会:壮阔二十,共赴新质生产力涌动下的产业未来”中,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晋军发言。
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二级巡视员耿晋军
以下为演讲实录:
各位领导、各位专家,各位朋友,大家上午好!
很荣幸参加本次论坛,首先我谨代表交通运输部运输服务司向论坛的召开表示热烈的祝贺!
运输服务关系国计民生、关联千家万户,是人民群众安全便捷出行和物流高效运转的重要支撑,也是汽车等载运工具装备的重要应用场景。
刚才辛副部长在演讲中提到,汽车产业具有经济发展压舱石的作用,安董事长在致辞中介绍,在刚刚过去的7月份,国内新能源汽车零售量已经达到87.8万辆,在历史上首次超过燃油汽车。推动新能源汽车发展是本次论坛的一项重要议题,我结合交通运输行业新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工作,给与会各位同志汇报两个方面的情况。
第一个方面,交通运输部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近年来交通运输部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发展新能源汽车的战略部署,将推广应用新能源汽车作为推动行业绿色低碳发展,推动交通强国建设的重要举措,大力支持新能源汽车在交通运输行业的推广应用。
一是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依托国家公交都市建设示范工程、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绿色货运配送示范工程等示范创建项目,指导各地在城市公交车、出租车、城市物流配送车辆等领域,持续加大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力度。截至2023年底,全国新能源城市公交车总量55.7万辆,占比81.9%,新能源巡游出租车总量41.7万辆,占比30.7%,77个示范工程创建城市新能源物流配送车辆总量超过53万辆。规范新能源道路运输车辆达标车型已发布44批,并面向行业发布了2200余个新能源道路运输车型。
二是加快完善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布局。我部先后制定出台《关于进一步提升公路沿线充电基础设施服务水平的通知》《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指导各地加快推进公路沿线、高速公路服务区、客运站场和公共交通枢纽等重点场所新能源汽车充换电设备建设,同时将推动服务区充电桩建设作为民生实事,切实解决制约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充电的短板。截至今年上半年,全国高速公路服务区已累计建成2.72万台充电桩,并基本实现服务区全覆盖。
下一步,我们将全力抓好《城市公共交通条例》的宣贯落实,以及九部门《关于推进城市公共交通健康可持续发展的若干意见》等文件的贯彻落实,扎实推进民生实事的办理。今年年内,高速公路服务区计划再新增3000个充电桩,5000个充电停车位,持续推进新能源汽车充电设施建设,为新能源汽车推广应用提供良好的基础设施支撑。
下一步,我们将进一步加快《新能源汽车维修作业安全要求》、《氢气(含液氢)道路运输技术规范》等重点标准的制定工作,不断提升新能源汽车维修、氢气道路运输等能力和水平,切实支撑新能源汽车高质量发展。
四是开展氢能源汽车推广应用试点。依托于交通强国试点,指导北京、四川等地开展固定线路氢能源汽车推广试点,指导国电投、中国能建等企业开展氢燃料电池技术研发,厂区园区特定场景下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实践。截至目前,我国氢能源汽车保有量近2万辆,建成加氢站400座,新能源商用车保有量及加氢站数量目前居世界首位。
下一步,我们将依托交通强国试点,在固定线路和特定场景继续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的试点示范,及时总结梳理试点经验,积极探索试点推广,更好助力我国氢能源汽车的健康发展。
一是在推广节奏上,个别城市存在盲目跟风倾向。以氢能源汽车为例,近年来我国氢能源汽车取得很大的技术进步,在应用推广上也取得了不菲的成绩。实事求是地讲,当前我国氢能源汽车技术,比如质子交换膜、催化剂、碳纸等,成熟度还有一定的欠缺,车辆的经济性、耐久性、可靠性与传统燃油车、纯电动汽车相比,还有一些差距。同时存在购置成本高、燃料成本高、加氢不方便等问题。所以氢能源汽车的推广应用应当合理把握力度和节奏、量力而行、有序推进。有的城市在不具备条件的情况下盲目跟风,购入氢燃料电池汽车,购入后缺乏系统的工作统筹,无法保障这些车辆高效、稳定运营。还有的城市因为车辆无法加氢导致设备闲置、造成资源浪费,这些都不符合高质量发展的要求,不利于氢能源汽车产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我们希望,氢能源汽车推广应用应当按照“落实氢源、明确场景、确保安全、因地制宜、适度补贴、有序推进”的原则,统筹考虑本地区的产业基础,以及配套设施、市场需求、资金保障等因素,有序、稳妥开展。
二是在保险服务上,新能源汽车保费普遍偏高。相比欧美发达国家,我国营运车辆的保费总体偏高,特别是新能源营运车辆保费问题突出。一些地区的新能源出租车汽车、网约车,给司里反馈出现无法投保的情况,这些都是营运车辆,不能投保是一个非常危险的事情。这个问题与新能源车辆多为一体化设计、维修成本相对较高有直接的关系,也反映出我国新能源车的车险市场在产品设计、服务供给、费率还存在一些短板和不足。
我们期待,保险界可以针对性地增加新能源车险的产品供给,推动更多符合新能源汽车运行特点的保险产品,在不增加企业、车主负担的前提下,可以进一步拓展车辆保险的保障范围,提升车险的保障能力和服务水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