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月18日,由光伏们、风芒能源联合主办的第二届新能源电力发展论坛暨第八届新能源电站设计、工程与设备选型研讨会在湖北武汉拉开帷幕。
会议邀请了多省能源主管部门、超40家新能源电力投资企业、电力设计院以及国家智库单位、设备厂商、第三方服务机构等行业人士,共同探索新能源发展理念、创新设计方案、行业发展趋势以及面临的挑战等。
在致辞环节,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原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韩水表示,近年来,我国新能源建设取得了突飞猛进的成就。到二月底,我国风电光伏累计装机已接近11亿千瓦,仅次于火电。推动新能源电站高质量发展、科学设计与高效建设、选择先进的设备与技术,对于实现能源绿色低碳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新能源电站的设计、工程建设和设备选型对其长期运营至关重要,这些因素决定了电站的性能和效率。
韩水强调,随着新能源在电力系统中的比重增加,电力系统需要进行调整,而新能源发展也需要面对和解决可能出现的新问题和挑战。新能源高质量发展需要坚持市场导向,同时在能源转型过程中稳妥有序地推进,确保安全可靠。
韩水中国能源研究会监事长、原国家能源局总工程师
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王勃华也表示,2023年我国光伏产业继续全面领跑全球,取得了辉煌成绩。在制造端,2023年国内光伏制造业产值超过1.75万亿元,同比增长17.1%,出口总额484.8亿美元,新增装机超过216GW。但同时也面临消纳、电力市场化、低价中标、价格内卷等行业问题,因此中国光伏行业一定要快速转变发展思路,响应发展新质生产力的号召,持续加大技术创新力度,及时应对和调整发展战略,保持和提高中国光伏产业的核心竞争力。
王勃华中国光伏行业协会名誉理事长
中国电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杨立指出,中国电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作为中国电建集团旗下唯一从事国内新能源控股投资和运营的企业,截至2023年底,公司投产装机规模突破1600万千瓦,在建装机超过1600万千瓦。在新能源行业快速发展的同时,也深刻认识到新能源行业面临的新问题、新挑战。
杨立表示,一是要坚持科技创新引领发展,新问题、新挑战需要新技术、新思想、创新商业模式来解决。二是要坚定高质量发展目标,只有高质量的项目才具备较强的抗风险能力,先进高效的设备,不断优化的设计,质量过硬的施工是打造高质量项目的基础,这需要全行业的共同努力。
杨立中国电建新能源股份有限公司党委委员、副总经理
湖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南电力设计院新能源工程院副总经理石巍介绍,3月22日,国家能源局印发《2024年能源工作指导意见》强调,着力推进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着力深化能源改革创新,着力提高能源国际合作水平,积极促进我国新能源科学布局和加快转型升级,这无疑是举办本次论坛的主要目的所在。希望通过本次论坛各位与会专家学者和企业家能够碰撞思想,凝聚共识,交流产生出更多的新思路、新路径、新合作,共同推动新能源产业高质量发展。
石巍湖北省新能源发展促进会副会长、中南电力设计院新能源工程院副总经理
机遇与挑战
“当前,大多数国家无法靠传统能源实现能源独立,通过大力发展风电光伏发电技术,推动能源独立从依靠资源向依靠技术转变,只要风电光伏技术不断进步,依靠可再生能源也能实现能源独立。”
保障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目标实现,需要适度超前布局新能源。因为电网的建设周期长,新能源的建设周期短,源网很难协同。而通过新能源项目超前规划、与电网并做可以保障源网同步,给源网更多的发展空间。
郭雁珩国家可再生能源信息管理中心常务副主任、水电水利规划设计总院副总工程师
对此,他建议政策制定应从新能源成为主力电源的根本目标出发,发挥政策的引导和约束作用,制定系统性、多层次、多方向的新能源发展政策和措施;完善支持新能源产业大规模发展政策体系,从政策角度持续完善新建项目对形式认证刚性要求,建立对已认证机型、设备的后评价机制。
张晓朝中国电力企业联合会风电分会副会长、华能集团新能源事业部二级咨询
2024年预期能源结构持续优化。非化石能源发电装机占比提高到55%左右。风电、太阳能发电量占全国发电量的比重达到17%以上。非化石能源占能源消费总量比重提高到18.9%左右,终端电力消费比重持续提高。
技术创新与高质量发展
在技术创新上,天合光能全球售前解决方案技术负责人刘曜翟在报告中介绍,天合光能通过选择性发射极、PERC、Topcon等技术,推动了光伏产业的创新发展。天合光能700W+高功率组件,通过低电压设计、高功率和效率,以及更低的BOS成本,进一步降低了光伏发电的度电成本。以武汉实证项目为例,实证结果表示,与182-72N590W相比,天合光能Vertex210-66N710W组件的性能最好,资本支出降低了0.0292,LCOE降低了1.49%。
上海爱旭新能源中国区产品行销负责人舒巍详细介绍了ABC组件的多场景价值。他表示,ABC组件高功率和优化的双面率设计,在同等装机容量下,能够显着减少土地占用,同时在不同温度条件下表现出更优的功率增益,尤其是在高温环境下,其功率增益可达2.2%以上。在广东湛江的实证案例中,ABC组件在无阴影遮挡和树荫遮挡条件下,相较于TOPCon组件,单瓦发电量分别实现了1.95%和12%的增益,证明了ABC技术在实际应用中的高效发电性能。
关于高效N型组件在不同场景应用下的增效路径分析,英利能源发展有限公司市场分析总监钱烨表示,随着光伏的应用场景丰富,水风光一体化项目、水面(渔光互补+海洋)、沙漠环境将成为组件主要考验。需要面对极端天气、超辐射照度、巨大昼夜温差、高温高湿等多重挑战,英利作为N型技术引领者,拥有15年研发、生产及应用经验。通过高载荷设计、超强耐候性设计、绝缘设计、高防腐、抗盐雾设计等多种解决方案来助力组件的多场景应用。
对于海上光伏发展现状及技术创新探讨,中国电建集团西北勘测设计研究院工程建设公司副总经理张艳表示,山东、江苏、河北、福建等近来出台政策陆续推进海上/滩涂光伏开发,加快建设海上新能源项目是沿海各省份实现碳达峰目标的必由之路。但海上光伏开发面临影响因素多(红线、养殖、旅游、军事等)、设计方案受环境条件影响大、工程地质条件复杂、防腐蚀要求高等诸多难点。在设备选型及系统设计上需综合考虑海洋环境影响、发电效率、施工难度、成本经济性等因素,推荐采用高效组件、确定最佳倾角、优先采用创新固定支架+桩基础方案。
作为光伏支架的领先企业,福建安泰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高级工程师卢佳智讲解了聚焦新能源电站设计,跟踪支架一站式服务与解决方案。他介绍到,公司总部位于中国厦门,在日本、澳大利亚、新加坡、巴西、越南等地设有分公司和办事处。致力于为全球客户提供包括光伏固定支架、跟踪支架在内的全材质、全功能、全服务产品和解决方案。截至2023年累积支架出货量达到33.2GW,作为精于结构和自动化控制的清洁能源解决方案先驱。安泰新能源了解复杂的工艺流程和工程计算,研究并开发金属材料、力学计算和智能机械控制及机器学习算法等行业解决方案。
随着光伏的大规模多场景应用,电网稳定性备受考验,光伏配储持续加码。厦门科华数能科技有限公司技术支持高级经理杨宗就逆变器技术创新,赋能新能源高质量发展为题做了演讲。他表示针对户用、工商业、山地丘陵、沙丘、平坦地面、水面等多种应用场景,根据不同诉求科学围绕系统应用特点推出因地制宜的解决方案。在未来,大电流组件适配、光伏+储能融合、对电力系统更友好、持续推进降低系统LCOE将成为逆变器等“四大”系统支撑。同时通过商业模式设计、调度策略优化,促进光储系统的深入融合,提高储能的利用率和价值。
就新能源高速发展背景下新技术发展及应用介绍,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机电工程院一级专家、风电光伏事业部副主任徐展鹏表示,华东院是国内最早开展光伏勘察设计的企业之一,华东院2007年进入光伏设计领域,2011年开始涉足光伏EPC及投资业务。目前华东院光伏项目规划超100GW,勘测设计超10GW,总承包超5GW,建设光伏项目涉及屋顶光伏、农光互补、渔光互补、漂浮式光伏、山地光伏、沙漠光伏、海上光伏等各种类型。
趋势展望
北京飔合科技有限公司解决方案总监苏克武分析了两个重点省份(山东&甘肃)新能源参与电力交易的挑战与策略,他指出在面对电价预测准确性亟需提高、市场主体交易能力长期提升、交易决策对收入影响大、缺乏切实有效的辅助平台支持等新能源与储能交易难点,市场主体可从建立科学的评价体系、实行交易闭环管理、进行交易能力建设、提高风险控制能力、建设辅助平台加持等方面进行策略应对。
Infolink资深分析师方思淳分析了全球光伏市场需求、供应链供需变化及2024光伏发展趋势。她认为全球光伏市场需求将继续上升,但增速放缓。对国内来说,放缓原因在于电网容量、限电率、用地资格审查等因素;而国外市场多与各国政策及其库存堆积有关。在供应链供需变化上来看,产能仍集中在国内,海外中上游产能较少,中资企业陆续前往海外投资布局。此外,从2024年第一季度各项数据中可以看到硅片端的N型产出占73%左右;供应链各环节价格仍在底部徘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