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雨水”刚过,政策“雨露”如约而至。
在浙江嘉兴平湖,该区域首笔空调柔性负荷管理基金完成测算进入审批阶段,总金额20万。
空调柔性负荷管理基金是由当地政府设立的一种专项基金,用于电力负荷响应地方补贴,激励需求侧用户参与空调柔性负荷调控。
简单说,就是政府出钱,鼓励辖区楼宇空调用户安装空调控制终端,从而推动更多资源进入电力市场参与交易。
这笔钱从哪里来,又该如何兑付呢?
作为全省第一批低碳试点县创建单位,平湖拿出了低碳试点专项资金作为补贴资金。
补贴标准则是参照周边县(市、区)按照柔性最大可调节能力(以中央空调制热<制冷>总功率20%计算),按每千瓦50元进行补贴。补贴由供电公司汇总拟定补助清单后,向当地发改局递交补助申请,经市发改局和财政局审核同意后下达给供电公司,供电公司再将补贴资金划入获得补贴用户的一户通对应的银行账户。
举个例子,平湖市香都市场开发有限公司是辖区一家商业综合体,共有12台空调主机,根据测算,它的总制热负荷为2232.8千瓦。
那么它配合完成改造后,能收到的安装补贴金额为2232.8*20%*50=22328元。
为什么要设立这项基金?
近年来,我国持续加强能源产供储销体系建设,能源自给率稳定在80%以上,能源电力供应稳定可靠,但能源供需紧平衡仍然存在。作为受电特点突出省份,浙江从消费侧挖掘节能保供潜力一直走在全国前列,率先提出向空调负荷要潜能。
正因为先行条件较好,目前国家电网正以空调负荷管理为切入口,在浙江进行试点,希望以此促进能源领域保供稳价,力求做到“千瓦可控、度电可调”,实现“千瓦可控必控,度电应调尽调”。
2022年迎峰度夏期间,浙江不同类型用户自主选择参与需求侧响应——工厂用户采取错峰生产模式,商场用户采取“潮汐用能”模式,提前开启空调制冷负荷,响应时段开始后全力压降负荷,关闭非必要照明,园区用户则可以采取智慧节能的措施,动态调整灯光亮度、空调温度,更低成本地保障了夏冬季用电高峰的正常用电。
通过需求侧响应不但可以有效缓解尖峰时刻用电压力,同时不需要高价增购外来电力,有利于稳价。
从长远角度看,应对随时可能出现的能源缺口,需要强化产业链上下游协同,让源网荷储实现互动,离不开的正是需求侧响应这一市场化手段。
而让需求侧响应发挥作用的另一个因素,在于推动更多资源进入电力市场参与交易。这就需要发挥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作用,建立行之有效的“政企联动、行业主管”管控机制,试点突破,由点及面,以政府有为促进市场更加有效。
所以,这首笔的基金背后,撬动的不仅仅是数字的价值,还有蕴藏在其中的“冰山”其他角。更重要的是,这笔基金指向性明确,可以实现定点刺激。
雨后春笋般的政策
放眼浙江,空调可调改造、使用管理的支持性政策正陆续落地。在宁波,宁波市机关事务局出台《关于做好2022年党政机关迎峰度冬电力负荷管理工作的通知》,要求加快公共建筑空调智能与数字化管理建设,严格执行调控方案。
在金华市婺城区,2月初,当地政府出台《金华市婺城区关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若干政策》,在现代服务业高质量发展政策板块提出要实施空调负荷调控奖励机制。《政策》指出,在迎峰度夏(冬)电力需求响应期间,对安装过空调监测、调控设备的商业空调,平均负荷与基线相比下降10%以上的,可获得当月节能奖励,奖励金额按当月需求响应压降电量所对应电费的1:1兑现。
截至目前,浙江已有7个地市、45个区县出台了正式文件。同时,浙江省发放最高4元/千瓦时的补贴。以需求响应享受省级补贴与地方政府给予的额外经济补贴形成合力,通过价格引导,不断激活负荷资源。
“供电公司为我们安装的空调智能化管理设备,实现了智能柔性调节负荷,最大化降低我们的用能消耗,在参与需求响应时我们也能实时看到负荷的数据,也为全社会节能降碳作贡献了!”宁波国际会议中心负责人如是说。
而针对居民用户的空调可调改造的补贴政策也在进一步探索中。
在台州仙居,根据《基于响应负荷的阶梯式居民空调负荷削峰补贴方案》居民空调负荷集聚调控补贴建立居民需求响应资金池,补贴单价最高不超过当月全省外购电最高单价。
在金华市金东区,则是以消费券形式补贴居民。通过参照2021年、2022年全年居民用电量,以迎峰度夏(冬)期间居民节能压降比例达居民总用电量的10%为目标,建立节能负荷补贴奖励池。只要迎峰度夏(冬)期间用户家中与去年同期相比月度电费差值降幅在5%以上,便可领取节能负荷补贴。
在浙江,这方面的创新探索还将继续。在新型能源体系的规划建设下,国网浙江电力将不断通过行政、经济、技术等手段,加强空调负荷管理、提升全社会能效水平,深化需求响应的深度和广度,以更小的能源消耗支撑经济大省可持续发展,寻求经济与生态间的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