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要求来看,与家用空调行业的节能惠民政策基本类似,二级能效也成了高能效产品的起步标准。从目前中央空调行业单元机和冷水机的产品能效来看,能够达到这个标准的产品不多。企业想要现有产品进入补贴范围就必须进行产品升级,这势必会对制造企业的生产成本有一定考验,而国家的补贴数额跟制造企业为产品升级所产生的成本之间的关系也成为很多企业犹豫的一方面。
另外,在节能惠民政策的影响下,家用空调目前实施的是二级准入制度,也就是只有达到二级能效的产品才能有资格在市场上销售,二级以下的产品以及不能继续生产和销售。这样的信息对于中央空调行业有着明显的警示意义,而国家对于中央空调行业同样实施的高能效推广政策也未尝不是一种信号。因此,大部分企业的立场变成:与其到时候被动挨打,不如现在就未雨绸缪。
销售数字有压力
高效节能推广细则中对参与单元机组的企业中的第一条即规定——自2012年11月1日起,额定制冷量小于等于14000瓦的产品中,依据能效等级和额定制冷量不同,定速空调补贴标准为每台、套200元至330元不等;转速可控型空调的补贴标准为每台、套280元至400元不等;额定制冷量大于14000瓦的定速空调补贴标准为每千瓦30元至50元不等。在推广数量方面,规定单元机年推广数量不低于3万台(套),或额定制冷量大于14000W的高能效单元机累计制冷量不少于3万kW,冷水机组不得少于1000台。
从目前国内中央空调市场的单元机和模块机市场格局来看,能达到标准的还是有限。
国产品牌力拔头筹
记者了解到,单元机市场以格力、美的、海尔为首的三大品牌。
占据了80%以上的市场份额。数据显示,在2012年上半年单元机市场,格力市场占有率为49.1%,美的为24.5%,海尔为7.9%,三大空调国产品牌市场占有率达到了81.5%。而2011年格力、美的、海尔单元机市场占有率则达到80.2%,若再加上志高、奥克斯、TCL国产品牌在单元机市场占有率接近90%。单元机获得财政补贴,国产品牌将成为最大受益者。
湖南格力氟机产品经理吴小云认为,国产品牌应借此良机,加快企业技术改造和产业升级,从而带动全社会空调产品能效水平的提升。他透露:去年格力在湖南地区单元机的销量毫无疑问位居榜首,市场份额超过第二名10%,这体现了格力在单元机市场的绝对把控能力。“格力中央空调的产品中,单元机的销量占到了20-30%,所以我们在研发和生产上对其有明显的偏向性,借助这次节能补贴的春风,我们计划进一步占据二、三线城市,将进一步加深格力单元机影响。”
志高空调推广部长龚健认为,“节能产品惠民工程”对空调补贴由家用向商用领域延伸,显示了政府促进节能减排、加快产业结构调整的决心,这对于近几年来市场销售额首度下滑的2012年中央空调市场来说,十足振奋了企业发展的信心。“单元机及冷水机组节能补贴是对一种‘鞭策’,也可视为商用空调市场未来发展方向的‘指南针’。目前,志高已经组成了一个21人的研发团队,不断加大力度开发单元机,希望加快产业结构调整和企业节能技术创新,将我们的单元机做到行内首屈一指。”
“单元机是美的中央空调的重要产品线之一,美的将推动单元机往高能效发展,在功能与使用范围上进一步拓展。美的不仅要稳居国内中央空调第一品牌,并且争取在各个产品线上做到国内领先,乃至行业领先。美的中央空调每年投入过亿的资金进行技术与产品研究,引入国际专家与精英人才,建立强大的研发队伍,并建立起国内最大的、最高级的测试中心。今年,顺德测试中心已经获得Intertek天祥集团‘卫星计划’第四级,也就是最高级别的实验室认可,未来美的将集中精力研发与生产高能效产品,逐步淘汰低能效产品。”记者从美的集团了解到。
政策刺激作用有限
事实上,节能补贴细则中规定的推广数量对大多数中央空调企业来说并非难事,但其补贴程序繁琐、垫付资金的风险、成本不合算以及项目安装滞后等原因导致许多中央空调企业对推广节能产品积极性并不高。国内知名中央空调品牌有关负责人直言:“提高单元机、模块机的能效水平难度并不大,但补贴的额度比我们之前预想得要少,也就是说,按照实施细则中的补贴额度计算,企业为了提高能效而改造设备的成本根本补不回来。”其更是直言不讳,目前企业的库存积压严重,在市场上缺少项目的情况下,消化低能效产品的库存已是颇费脑筋,待消化完库存,再推广节能产品,企业垫付资金的风险骤然加大。“中央空调项目的安装与合同签订存在滞后期,很有可能在项目开始的时候,补贴政策已经结束了。”
记者调查过程中有一个观点:节能惠民政策的指导意义要大于实际意义。国家推广政策的目的性非常明确,就是希望制造企业生产和推广高效的产品,逐渐淘汰低能效的产品,最终提升能源的利用效率,最大程度的节能减排。节能惠民对于企业而言是一次政策红利,企业自然是喜闻乐见,但是多数企业对于节能补贴能否能真正落到实处、取得收益还是持保守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