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媒体深度融合向纵深发展,新媒体端的新闻内容越来越丰富。丰富的同时,也需要加强审核才能避免翻车。
新媒体时代,新闻三审审什么?怎么审?有哪些需要格外注意的地方?
一、审什么?
(一)政治导向
(二)新闻事实
(三)语文差错
1.文字方面,要注意错字、别字、多字、漏字、繁体字、不规范汉字问题,也要注意事实性、知识性、逻辑性、语法性错误;
2.阿拉伯数字和汉字数字用法要符合《出版物上数字用法》国家标准;
4.标点符号用法要符合《标点符号用法》(GB/T15834―2011);
5.汉语拼音要符合《汉语拼音方案》和《汉语拼音正词法基本规则》等国家规定和标准;
6.外文和国际音标要准确使用,不同文种字母不能混用(如把英文字母N错为俄文字母И),字母与其他符号也不能混用(如把英文字母O错为阿拉伯数字0);
(四)新媒体端新闻产品审核
此外,随着新媒体端新闻产品的丰富,需特别注意:
1.当重要稿件、专业稿件、海报、H5、小程序等新媒体端的产品,涉及党史、时政、军事、法律等专业知识时,还需增设专业校对环节,避免出现专业错误。
2.审核短视频,需注意所用素材是否为最新,避免因新闻反转使用过时的素材。
3.短视频画面中,需仔细审核所报道的人物和新闻事件在细节上是否对得上。
4.视频内容中要注意是否出现了不该出现的争议人物、落马官员。
5.新媒体页面排版上,如公众号、网页新闻需注重页面内容及次序是否会造成误读、歧义。
二、怎么审?
01
所有稿件、视频、新媒体产品都需严格执行“三审三校”制度。
02
03
第二级由值班主任、值班制片人审核,在新闻事实、语文差错关的基础上,主审导向关,并对新闻作品提出修改意见,不断完善新闻作品。
04
第三级由部门主任、值班编委审核,在总体确认资讯类、普通社会新闻等非敏感内容的政治导向关、新闻事实关、语文差错关、技术指标关等无误之后就可以签发。
05
当涉及重大主题报道、时政稿件、敏感领域、敏感议题、敏感舆情时,还需进行五审、六审,由部门领导、报社领导,甚至上级主管部门把关,斟酌导向是否正确、口径是否一致、部分表述是否准确、内容是否会引发重大舆情。
无论传统媒体还是新媒体,均要实行“三审三校”制度。初审、复审、终审、校对应分别由符合条件的人员担任,并承担相应职责;在三审工作中,任何两个环节的审稿工作不能同时由一人担任,同时要体现专业性。
在三审的每个环节都要严把政治关和政策关,确保稿件坚持正确的出版导向,努力打造精品力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