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應美國通脹持續升溫,加上聯儲局主席鮑威爾發表轉趨「鷹派」的言論,市場預期美國未來加息將會更加進取,甚至有預期會一次過加0.75厘息。有專家認為,即使美國進入加息周期,銀行股仍有待中國及歐美經濟回復才有真正效應,惟部分銀行股估值較平,投資者可於現階段部署。另有專家認為,本地銀行股可藉疫後經濟復甦反彈,部分股息亦吸引,較適合較謹慎的投資者。
(Shutterstock圖片)
曾永堅:本地銀行股首選中銀椽盛資本投資總監曾永堅向《經濟通通訊社》表示,即使美國進入加息周期,但相關因素已在銀行股價格身上反映不少,更重要的是市場對美國經濟步入衰退的憂慮似乎有增無減,俄烏局勢亦推高能源價格,重創歐洲經濟,相信會打擊國際銀行股的走勢,特別是匯控(00005)及渣打(02888)。
他認為,投資者可以留意本地銀行股,中銀(02388)是其首選。他解釋,中銀一方面可受惠於美國長期國債孳息率的上升,另一方面可憧憬疫後經濟復甦,從而加強在樓市貸款的信心,而預期股息率有約4.6厘,對較謹慎的投資者來說都較吸引,可於28元買入,上望目標34元。林嘉麒:匯控及渣打能先行部署加息預期通常有利銀行股,但今次似乎未有帶動銀行股股價。林嘉麒指加息仍然有利國際銀行股,但前題是中國及歐洲的經濟狀況都要有所恢復,有人開始願意投資做生意才有用。而目前全球經濟狀況仍未算理想,故短期加息消息對國際銀行股刺激有限。但林嘉麒提到,現時匯控(00005)及渣打(02888)估值已非常便宜,即使短期未有大升機會,但現價吸納後等到疫情改善並經濟狀況轉好時就能捕捉升幅,建議匯控47元買入,上望52元;渣打51元買入,上望61元。曾永堅:家電股受惠下鄉政策國務院辦公廳發布《關於進一步釋放消費潛力促進消費持續恢復的意見》,當中表明以汽車、家電為重點,引導企業面向農村開展促銷,鼓勵有條件的地區開展新能源汽車和綠色智能家電下鄉,推進充電樁(站)等配套設施建設。
他估計,今次滴滴及之前的螞蟻金服遭中央調查只屬個別事件,對整體科技股影響不算太大,但科網企業仍需就中央的監管調節營運模式,市場仍需觀察及消化監管措施對科網股業績的影響,相信在5月份不會引來資金積極部署科網股。林嘉麒:內地完善對科企監管期間不宜買入4月期間有傳中央不滿網信辦對滴滴罰則,引起市場憂慮內地對科網監管未有放寬跡象,林嘉麒認為因為內地制定政策措施與香港不同,香港會先立法定好框架才讓經濟運行,但內地則是先讓科技企業自由運行十多年,由過去過於寬鬆,至現時逐步規範對科技行業的監管,故這仍會是一個過程。他指,各項措施仍正在完善,包括遊戲版號時停時開,反壟斷法仍在進行,未來仍會有更多出現的問題須要面臨監管,加上中概股問題未解決,也難以吸引外資投資中概股,故未來兩季科技股也難以看高一線。曾永堅:醫藥股不宜沾手隨住內地疫情升溫,多隻新冠概念的醫藥股炒上,當中國藥(01099)Omicron疫苗獲國家藥監局批件,成為全球最早獲批進入臨床的Omircron滅活疫苗,A股一度漲停。
然而,曾永堅對醫藥股前景不太樂觀,一方面估值較不吸引,另一方面中央可能因應國內人口老化問題,在醫療政策上加強在藥物價格及普及化的監管,對醫藥股較不利,再加上疫情轉趨穩定,並不建議投資者沾手醫藥股。林嘉麒:復星醫藥盈利能力較其他醫藥股強另外4月不時個別一兩隻新冠概念醫藥股炒起,林嘉麒指個別股份有消息後炒起一段時間,但之後都會回落。他認為要考慮個別藥物對於相關公司的盈利佔比是如何,是否能真正為公司帶來盈利,尤其個別未有盈利醫藥股(B仔股)更值得留意,有可能新藥研發後需要「貢獻國家」,故利潤情況有待考究。但林嘉麒提到同屬新冠概念的復星醫藥(02196)與其他股份不同,因其運行模式類似投資者角色,會買入有前景醫藥公司,在相關公司有盈利後再出售,變相盈利能力更有保證,另外復星醫藥有醫療設備業務,業務多元情況對盈利亦更有利,他建議待回落至32元水平買入,目標上望44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