围绕“直播对品牌是利是弊”的争议从未停止。
品牌与直播的关系,究竟是势不两立,还是唇齿相依?我问过许多人,他们各执一词。
有人将直播视作品牌增长的速效药。近几年,薇娅、李佳琦等头部主播对新品牌的助推作用令人印象深刻:花西子通过与李佳琦的深度绑定,迅速打开品牌知名度,今年618成为国货美妆领域的TOP1;Ubras无尺码内衣多次进入薇娅直播间,成为行业爆款,助力品牌登上内衣细分领域TOP1。
李佳琦与薇娅的直播间,已经不仅仅是销售场所,对许多新品牌而言,还是品牌背书。
有人将直播视作品牌价值的破坏者。在他们眼里,直播间仍是消耗品牌势能、收割用户的场景,短期增长多于长期利益:
1、“全网最低价”模式可能会削弱品牌的定价权。当消费者习惯了在直播间以低价购买产品后,他们就不会再原价购买产品,容易让品牌陷入持续低价促销的窘境;
2、直播能带来知名度,却未必能够带来美誉度和忠诚度。不少直播间都曾有过产品卖爆,但供应链跟不上导致品牌和主播都被骂上热搜的经历。
3、通过大主播或是低价吸引来的流量,未必会成为品牌的用户。这是对许多品牌而言最大的痛点。
我认为,直播和品牌不应该是对立的。在直播常态化的当下,品牌应该如何规避直播可能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达到品效合一?
2021年明星直播热潮退去,当行业以冷静的视角来看待它的时候,明星直播对于品牌的意义才开始浮上水面。
那么,明星直播是否能够解决上文提到的几个问题,补上电商直播的短板?品牌方又应该如何利用好明星直播,提升自身的品牌价值?
后来的故事我们都知道了,明星直播翻车情况频发,不少品牌方甚至觉得明星直播的坑位费就是“智商税”。在这个阶段,品牌对明星直播的认知就是“带货”。一旦销售量没有达到预期,就觉得自己是被割的“韭菜”。
随着越来越多专业的MCN机构以及营销内容制作团队的下场,明星直播也从简单地复刻网生电商主播模式(坐在镜头前介绍货品),到逐渐摸索出属于明星直播的另一条路。
天猫服饰明星营销白皮书
比如针对刘涛在《花儿与少年》、《亲爱的客栈》等综艺中表现出的会生活、善于发现好物的形象,天猫推出了“刘一刀”IP,给消费者传递“优质好货好价”的心智。
团队将直播间复刻成刘涛自家的客厅、厨房,刘涛在介绍产品时都像是在展示她的日常。这种场景化导购方式,不仅能够让消费者更好地理解每件产品的功能与特色,同时也让刘涛输出了自己的生活经验与观点,与用户建立更深的情感连接。
又比如天猫星选的“好物推荐官”李好,他是江苏卫视《一站到底》的主持人,沟通表达能力以及控场能力都很强;日常生活中,他又是顾家、爱妻子孩子的暖男,因此消费者既能通过游戏互动环节、脱口秀式的产品介绍等形式感受到李好直播间综艺化的乐趣,又能购买到添可洗地机、美的空调、摩飞刀具消毒机、伊利奶粉等涵盖日常生活方方面面的家居好物。
还有奥运冠军、明星宝妈刘璇,“金牌运动员+宝妈”的双重身份,为她的直播间增加了浓厚的健康属性,增强了她在母婴、健康生活方式等领域的可信度。
张馨予在社交媒体上展示的“爱宠达人+生活家”的人设也为她的淘宝直播间增添了更多的烟火气。宠物食品品牌阿飞和巴弟正是看中这一点,冠名了张馨予619首场直播,为品牌带来超过57%的新客成交和46%的加购用户。
回到前文我们讨论的直播可能会对品牌造成的负面影响,明星直播间是否可以完美消解?
在我看来,明星直播并不是万能灵药,但是未来品牌营销不可缺少的工具与手段。
对品牌方来说,重要的不是“上明星直播间”这个动作,而是找到适合自己品牌垂类的明星。
明星直播更多体现的是“品牌代言”层面的背书逻辑,而头部主播则更强调买赠、低价逻辑。
当然,现在不再有“一招鲜,吃遍天”的情况。即便是同一个工具,同一个渠道,使用方式的细微改动也会导致结果的天差地别。
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明星直播与品牌营销之间的关系,我又拆解两个不同阶段的品牌案例,并总结出一套较为普适性的明星直播打法:
新品牌可以通过深度绑定单个垂类明星直播,将明星IP与品牌形象相结合,打透单点渠道,强化品牌认知;
而成熟品牌可以通过选择更多与品牌形象、价值观相符合的明星IP,打造明星矩阵,烘托市场氛围,拉高品牌声量,加强产品在同品类下的竞争。
新品牌以优瑞家(eureka)为例,它之前主攻北美市场,今年才进入中国,品牌知名度并不高。
数据显示,优瑞家洗地机在刘涛直播间成交额突破500万。刘涛直播结束后,优瑞家将明星直播切片经过二次剪辑,投放到其他社交媒体渠道,延长明星直播为品牌带来的热度与曝光度,实现品牌冷启动,建立消费者认知,其618首日销量较平日增长25倍,品牌得到了极速爆发。
总结一下新品牌版的明星直播正确打开方式:
成熟品牌以伊利今年618期间与天猫星选的合作为例。针对舒化无乳糖富硒牛奶“真硒好奶更健康”的理念,以及产品四大核心人群(妈妈、中产、白领、长辈),伊利选择合作了薛明、胡兵、刘璇、李好等四位在健康生活方式、母婴领域,以及在精致白领、新中产人群中有号召力的明星。
通过多个明星、多场次直播立体式地宣发传播,拉高品牌声量同时,将新品“真硒好奶更健康”的心智潜移默化地传达给用户。根据公开数据,今年618期间(6月1日-18日)伊利名列乳制品行业品牌成交榜第一。
以上两个案例都在尝试将明星直播的势能无限拉长,因此品牌不要只看当期直播间的转化率,而是要放长眼光,看在一定周期内的转化,利用明星给自己造势。
我之前说过明星直播的下半场是“平台MCN”,在各大直播平台内容趋同的环境下,平台也需要在内容层面做出差异化,打造出属于自己平台特色与文化的明星IP,连通不同圈层的消费者、品牌。
在我看来,天猫星选对品牌的赋能主要体现在:
1、通过创造“好内容”让“好货”有更多的曝光机会。
当我们谈论直播时,总离不开“人货场”的概念。我和直播操盘手们交流时,他们都会强调选品的重要性。好的产品,对无论是直播间的粘性,还是对主播的IP人设都是极好的补充。天猫星选对“好货”的标准是:
当品牌满足了以上条件,天猫星选的明星矩阵才会对它们开放。通过天猫星选业务,品牌方可以用更低的成本与明星达成合作。目前,天猫星选已经开放了年框、冠名、爆品孵化等多种合作形式,以李好的“家电时刻”为例,他的一场直播合作就为天猫大家电行业输送了三个爆款。
同时,天猫星选联合MCN,还能为品牌方提供个性化定制明星直播间内容服务。甚至,当品牌方无法给出凝练的产品介绍时,平台和MCN会帮助它们提炼产品理念,并找到恰当的展现形式(口播、舞台设计、场景设计),让消费者直观地感受到其价值。
比如在介绍扫拖一体机器人时,刘涛在直播间地面放置了番茄酱、方便面、鸡蛋、牛奶等常见厨余,通过现场演示洗地机的工作前后对比,快速、立体地让消费者感受到产品的强大功能。
同时,天猫星选还能够通过平台强大的数据处理能力,帮助品牌收集消费者的反馈,快速测款,并根据消费者反馈不断迭代产品的核心亮点,让好货更贴近消费者。
2、帮助品牌去进行更多种子用户的累积,放大受众群体。
天猫星选还希望通过明星直播及定制短视频作为内容抓手,既能够通过投放平台提供的精准人群,去触达品牌潜在的客户群体,还能够联动品牌的的私域阵地,帮助商家精细化运营通过直播间吸引过来的受众,为品牌带来增量用户的持续转化。
3、发挥平台优势,撬动更多的媒体资源,助力品牌、明星多维度破圈。
阿里巴巴聚划算事业部营销总经理、天猫星选业务负责人竣一透露,天猫星选正在打造一个营销中台,它降低了新锐品牌的进入门槛,让更多的商家从中获益。
他表示,品牌是需要持续性的经营。单场的直播无法成就一个品牌,但持续多场的明星直播可以让品牌获得更多的曝光,天猫星选作为其中一个环节,希望给到潜在的国民品牌们更多支持,帮助其进行品牌精神、品牌理念的宣传和推广,并在这个过程中实现品效合一。
在拆解完天猫星选的几个合作案例之后,我认为天猫星选透露出阿里内部想要对外释放的一个信号:希望品牌方能够放下“直播短平快收割流量与用户”的观点,而将它作为一个长期可复利的、与消费者沟通的营销渠道。
近一年我都在观察直播行业,我发现叫卖式、话题炒作式的直播间越来越少,帮助消费者筛选好物的直播间越来越多。而且,许多电商直播间也不再满足于单纯地卖货,开始有从销售场景转变为营销场景的趋势,比如越来越多的品牌代言人、创始人或是产品负责人走进直播间,为消费者讲述品牌、产品背后的故事与意义,帮助用户更全面地认识到自己。
但明星直播在内容创新上,因艺人身份的多样性和话题度,仍有着天然的优势。细观各大直播平台上的头部主播,他们要么就是明星主播本人,要么就是李佳琦、薇娅、罗永浩等拥有众多拥趸的“类明星”主播。
然而直播形态的进化也绝对不会就此停滞,明星直播、店铺自播都只是一个开始。对品牌来说,如何抓住红利去做更多的尝试,打造出差异化的直播间内容,也会成为品牌资产积累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PS:本司承接小红书/淘宝逛逛/抖音/百度系/知乎/微博/大众点评等全网各平台推广;
首席增长官CGO荐读:
增长黑客(GrowthHacker)是依靠技术和数据来达成各种营销目标的新型团队角色。从单线思维者时常忽略的角度和高度,梳理整合产品发展的因素,实现低成本甚至零成本带来的有效增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