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是,我们开始转换思路:既然在青岛创业,那么,青岛有哪些优势?应该怎么利用青岛的环境?
在发现这个机会的同时,我们从几个方面分析了智能照明行业的发展前景:
第三,看团队背景。这个行业的技术水平相对较低,而我们团队在技术上拥有相对的优势。我们对技术和创新的理解,远远高于传统制造业。
(二)家居产品+智能后的分类
家居产品+智能后,有两种分类。
一种是以产品分类,比如做洗碗机、扫地机、空调、冰箱的公司。另一种是,围绕人的体验分类,比如温湿度、光环绕、影音环境等。
如果我们只是做灯,上限会非常低。但是,如果我们做光环境,上限就非常高了。因为每天晚上7点钟以后,人们有六七个小时是要高频地使用灯光。
终端的行业通常有以下几种模式:
1、平台型的巨头:
2、终端整合型品牌:
3、终端整合型新势力:
典型的国内创业公司。通过核心中控类产品创新和开发,以及新渠道推广(新媒体,电商等),获取快速增长。这类企业除核心控制外,会快速通过ODM等方式集成和扩大产品线。
4、垂直领域创新专家:
围绕用户体验,在家居某个领域深入耕耘,最后形成行业品牌,通常在垂直领域会形成较为全面的解决方案和服务能力。例如,石头扫地机,素士个护,鹿客指纹锁,易来照明,Coway,Nest,Dropcam。通常,这类公司扩大业务范围时会紧密围绕主业。
最后,我们选择做垂直行业的解决方案的提供者。也就是,专注在照明方面,在这一个行业里做深做透,成为平台型巨头最好的合作伙伴。
(四)智能照明行业趋势变迁
随着智能化的演进,照明行业存在很大概率,从过去千亿级赛道变成一个万亿级的赛道。它不应该仅仅是买一个灯泡在自己家里装上,更应该是由专业人员跟你沟通,为你的家量身定制的过程,照明产业完全可以变成一个非常大的行业。
(五)小城创业优劣势
优势:
1.成本低,人员流动慢,适合小型团队做长期和垂直领域深入研发;
3.互联网技术拉近距离,公司内部物理边界越发模糊;
4.小池做成大鱼,日后亦可逐鹿中原。
小城的劣势和解决方案:
1.互联网/应用研发/品牌设计人才密度低(北沪漂回流/就地设点);
2.基层一线员工能力偏弱(早期做好精品不要着急摊大饼);
3.非核心城市视野格局受限(力争引入国际/国内一流投资,借助投资人资源,客户资源开眼界)
二、做产品
(一)产品创新方法
1、找到与巨头的差异化路线
在刚创业的时候,易来做产品采用了差异化的思路。例如,飞利浦的Hue这款产品,飞利浦的思路是:每个家庭都应该有150个飞利浦的智能灯泡,通过对这些灯泡的控制来体验整个智能照明的环境。但是,这带来了一个问题:为了管理好这些灯泡,还要做一个网关,这个网关管理着100多个节点,也导致了体验成本非常高。另外,飞利浦是一个国际化公司,产品面向全球,会考虑各个国家的使用习惯,这样一来,面向中国市场就不够精准。
2、从用户的角度看产品设计
图中右边是我们做的产品打样,为了把灯管调节到一个合适的比例,小米要求我们做了50个梯度不同的样品,最终从里面挑出一个来。开始我们其实很难理解。后来我有一次机会去东京,看到品川车站上有一个索尼耳机墙,它就告诉你整个索尼在开发耳机的时候,如何去调产品的颜色,为了调出一个红色来,他们试了差不多上百款红色,这种精神我觉得才是真正的匠人之心,匠人之心不能停留在口头上,你真正做了多少事情才决定你是不是匠人之心。从跟小米合作米家台灯,我们体会到,就是要把工作量做足,才是真正的打磨产品。
3、借鉴,重组,创新
第一,视野要国际化;
第二,结合中国市场的优势,中国市场有以下优势:消费能力强、制造能力全球领先、中国的工程师努力勤奋。
(二)如何保证持续的创新
一次的创新肯定是不够。因为你今天创新完之后,以咱们中国人的聪明才智,应该最多6个月,市面上就有一模一样的东西了。这个时候怎么办呢?
在持续创新的过程中,有两点很重要:
开放文化:大量派遣各层同事去一线(展会)感受创新、讨论创新,形成全员关心创新的氛围,积极奖励创新的同事。
以投资的心态面对创新的失败:自上而下贯彻工程师文化——面对创新的挑战项目,把最优秀的工程师放在一起商量解决方案,但由CEO或高管承担创新失败的责任。
(三)产品创新之后,如何实现长期增长?
如何实现长期增长,这里可以借鉴法国赛博集团提出的“双轮发展”理念,也就是:创新+规模。
当公司缺乏利润时,你需要通过创新来去获得更高的利润。然后,利润可以投入两个方向:一是继续创新,另一个是迅速扩大规模。当产品的差异化比较小时,通过规模的优势,你依然可以获得稳定的利润,因为规模可以带来相对低的成本,相对高的管理效率。
三、求发展
(一)初期:单点突破
在创业早期,第一,要明确我们自己是干什么的。在跟投资人或者客户介绍时,要能简单地把自己说清楚。所以,尽快地拿出最小可用系统(MVP)是初创公司最核心的工作。
易来的第一笔投资怎么来的?
而我们做的,就是为了deliver,有交付。
第二,要去做增长,也就是说,如何找到核心用户,进而推广自己的产品。
早期团队的核心用户有两类:一类是比较喜欢尝鲜的。另一类就是投资人。其实,易来第一次做众筹时,大部分产品被投资人买走了。包括乐视、小米、360等等。很多投资经理都是从当初的众筹里去了解到我们。
一个产品出来,不可能人人都喜欢,肯定会有人否定你。但是,不要在否定自己的人身上花费任何精力,不要尝试去说服对你没兴趣的人,搞定那些对你有兴趣的人就行了。
(二)中期:与小米合作的逻辑
小米决定要投资易来后,我们面临着一个选择:
要不要allin小米?要不要把以前的独立产品全部都关停掉?
我们当时的选择是:专门做小米。
首先,我们的精力是有限的,只能把一件事做好。在创业过程中,我们发现了自身的一个bug:团队不太懂营销和渠道。但是对于一个智能硬件公司来说,它的闭环非常关键。我们选择和小米合作后,就彻彻底底地向它学习。
第三,小米的模式是:投资之后,帮助我们解决渠道的问题,恰恰补上我们的最大的短板。
跟小米合作早期,我们对它是依赖。但是,到了后期,要不要继续依赖?还是自己做?在这一时期,我们与小米合作的同时,也在发展自有品牌的家装业务。我们既要研究米粉,也要研究非米粉。让更多的人群接受,或者从小米米粉里出圈,这是公司未来发展的一个大方向。
(三)Now:自有业务生长
服务的价值非常重要。其实,高值用户,即愿意付出更高客单价的用户,他们非常重视服务的价值。他们买的不是硬件本体,而是整个服务对他的价值。
在全国,我们培养了大量掌握照明设计的人,让他们来服务的用户。有了服务,再加上硬件的产品,这样设计之后,才真正成为一个完整的用户体验。
为了让用户有更好的体验,我们开发了数字化平台,让家里的每一个功能区得以呈现。我们的设计师可以邀请业主,坐在一起。然后,在这个系统上布置照明的灯位图,完成整个产品设计,整个过程只需要30分钟到一个小时。这样,客户的参与感会很强,他会觉得这个事变得很重要。
(四)和巨头竞争的策略
策略一:市场再细分,红海里找蓝海。
比如说易来的自有品牌和小米的米家品牌竞争时,我们选了这么一个策略:专注于小众且高值人群。举个例子,高收入妈妈这个群体,她们其实是有很强的付费能力,也愿意接受健康的概念,我们在为她们开发的儿童护眼灯产品,就特别受欢迎。但是这些价格往往超出米粉选产品的价格区间。
策略二:扩大现有产品的市场份额。
不要用单品、孤品在电商上去做竞争,应该用产品组合的办法。一方面,要照顾到低价流量的导入,另一方面,通过长尾的产品去获得丰厚的利润。
策略三:给产品加上情感属性。
产品本身是有很多的情感属性的。我们不能简单地以为这是一个功能,当它加了情感之后,目标人群就会变得非常精准。
四、保持专注
首先,就是关键客户。作为创业者或者业务负责人,我们一定要思考:谁决定你公司的生死?比如,公司现在已经没钱了,需要融资,那么投资方最重要。再一个,就是关键的用户,当你发现,原来某一类人对你的产品最有兴趣,他们付费意愿非常强,这个时候你要把产品开发的方向往他们那边去做一个适配,更好地服务他们。
原文标题:「Yeelight易来」姜兆宁:千亿级赛道中如何错位竞争?|顺风堂
责任编辑:haq
长沙市望城经济技术开发区航空路6号手机智能终端产业园2号厂房3层(0731-8808113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