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顺德家电集群中国家电之都经过20多年发展,顺德凭借家电产业规模庞大、名牌云集、配套完善的优势,成为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创立了“美的”、“科龙”、“容声”、“格兰仕”、“万家乐”、“万和”、“康宝”、“东菱”等著名品牌。2005年顺德家电行业产值超过810亿元,占全区工业总产值约40%;2005年顺德出口贸易总额85.55亿美元,其中家电出口占全区总出口的一半。刚刚过去的2006年,顺德获得由中国轻工业联合会和中国家用电器协会联合授予的“中国家电之都”称号。众多知名品牌据最新统计,目前顺德共有“中国驰名商标”8个,其中6个在家电行业,另有“中国名牌产品”26个,其中19个为家电产品。在“
2、2005年中国最有价值品牌”的评定中,美的品牌价值从2004年的201.18亿元跃升到272.15亿元,位居全国第7位。2006年,美的和格兰仕被纳入广东省重点扶持冲刺世界名牌的13个品牌名单。顺德是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顺德共有家电企业3000多家,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现产值35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产值的42%.顺德家电企业的微波炉产量占全国六成左右,电风扇、微波炉、空调器和电饭煲等四类产品产量平均占全国产量的36.67%;2002年四类主要产品出口量都占全国的10%以上,其中微波炉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从顺德四类主要家电产品的出口率情况来看,平均出口率达到46.5
3、0%,其中微波炉和电风扇的出口比重很高,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的出口率水平,成为中国家电产品的主要出口基地。顺德家电产业中还涌现出了容声、美的、万家乐、科龙、格兰仕这5个“中国驰名商标”。配套产品齐全顺德每个镇都有为数众多的配套企业,配件品种齐全,北渭的电机、勒流的塑料件、容桂的五金件、乐从的泡沫包装、陈村的印刷件、伦教的橡胶件和电控元件、杏坛的清洁化工品等数不胜数,整个顺德就如是家电零部件的大型超市,由此亦支撑起一个庞大的产业,造就了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专业的管理人员。生产专业化顺德家电企业大多是专业化生产巨人。如2002年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占国际市场的35%,成为世界微波炉
4、工厂,其1500万台的年产能力构筑了行业内的总成本优势;康宝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消毒柜的生产基地,万和成为中国最大的燃气具生产基地,科龙则是国内空调器和电冰箱的最大生产基地,美的电风扇、电饭煲也是市场份额的主导者。顺德家电企业坚持规模取胜的理念,凭借当地发达的产业配套网络引起的低成本和快速反应能力,往往能够以价廉物美的形象顺利打开并占领市场,对国内其他同类企业形成强大的价格和款式优势。所以,顺德家电企业在规模、品牌、成本、品类等几个决定市场成败的因素之间找到了动态平衡点,形成了多角度的市场竞争优势源。顺德是全国最大的家用电器生产基地之一,2002年顺德共有家电企业3000多家,规模以上家电企业实
5、现产值351亿元,占全区规模以上产值的42%。顺德家电企业的微波炉产量占全国六成左右,电风扇、微波炉、空调器和电饭煲等四类产品产量平均占全国产量的36.67%;2002年四类主要产品出口量都占全国的10%以上,其中微波炉出口量约占全国出口量的一半。从顺德四类主要家电产品的出口率情况来看,平均出口率达到46.50%,其中微波炉和电风扇的出口比重很高,远远高于全国平均的出口率水平,成为中国家电产品的主要出口基地。顺德家电产业中还涌现出了容声、美的、万家乐、科龙、格兰仕这5个“中国驰名商标”。顺德家电产业起步于乡镇企业,而乡镇集体经济的特性深刻地影响着产业的成长路径。2.1乡镇政府推动下的企业整合与
6、改制顺德家电企业原身大多是乡镇企业。顺德早期拥有较为发达的丝绸和蔗糖制造业,所有具有一定的制造业基础,造就了一批具有相当素质的产业工人。在20世纪80年代,位于改革开放前沿阵地的顺德乡镇企业即时兴起,同时,由于国际产业结构调整趋势加快,顺德利用地域优势承接了部分香港的制造业项目。这使得顺德家电企业在起步之初就很好地吸收了先进的制造技术、管理经验、市场信息等,而且顺德家电企业在国内较早地确立了外向型基础,从而形成了较明显的先动优势。随着全国各大家电制造基地的兴起,国内家电业竞争日趋激烈,市场结构整合势在必行。顺德地方政府出台了相应的扶持大企业的优惠政策,主要表现在土地、货款、税收等方面,还建立了
7、容桂、杏坛、大良等工业园区,鼓励有潜力的企业迅速扩张生产规模。地方政府也有意识地推动强强联合,科龙集团公司就此诞生。其他企业也不断建立新的工厂,力图追求规模经济,美的、格兰仕、万和等企业集团随之兴起。这样,现在顺德家电产业的组织形态初具雏形。但是,乡镇企业特有的模糊产权特性在企业成长到一定阶段后就显现出其制度弊端,激励和约束双重缺失现象日益严重。为了突破企业成长的瓶颈,顺德家电企业在20世纪90年代中期开始进行产权改革,但是由于资产规模较大等原因,导致一些企业经历了转制的阵痛,有些企业步入了缓慢发展阶段。总体而言,乡镇企业的所有制背景和较早的海外市场朝向对顺德家电企业的快速成长起到至关重要的作
8、用,也是其在生产规模上大于其他地区企业的一大原因。2.2市场份额主导下的强势规模扩张顺德家电产业已形成了美的、科龙、格兰仕、万家乐、万和等企业集团为主导的组织格局,其余95%的中小企业基本上处于配套生产体系中。对比浙江等地家电企业规模普遍较小的现状,顺德大家电企业的形成除了其起步较早原因外,企业自主经营方针与策略起着十分关键的作用。顺德家电企业一般以市场份额作为企业发展的重要目标,千方百计地打下市场是重中之重。作为具体实施方法,顺德家电企业针对本企业高、中、低端的产品进行显著的差别定价,并有意识地将低端产品的价格降低到低于成本,而将一般企业难以模仿生产的高档产品尽量实行高价,这在严重打压中小企
9、业的同时保证了一定的利润率。典型的案例有科龙对双高效系列空调和康拜恩的市场推广上实现了“激活高端、横扫低端与保护中端”的目的。在这种残酷的市场份额争夺中,一些中小企业被淘汰或兼并,或主要从事零部件、配件的专业化生产。由于在位的大企业仍然坚持这种市场份额最大化的经营方针,顺德乃至全国范围内很难形成同类产品的大企业,其市场势力越发强化,那些中小企业也就甘于从事配件生产。顺德家电企业在强势规模扩张的同时十分重视品牌塑造,使得品牌的价值得到较为充分的发挥与利用。2.3大中小企业协调共生在寡占型家电市场格局形成下,顺德家电产业的大中小企业共生体系变得稳定和发达,因而造就了顺德优势明显的产业配套能力和精深
10、完整的产业链,这种供应链竞争能力得以吸引和承接国外家电巨头的产业转移。顺德每个镇都有为数众多的配套企业,配件品种齐全,北的电机、勒流的塑料件、容桂的五金件、乐从的泡沫包装、陈村的印刷件、伦敦的橡胶件和电控元件、杏坛的清洁化品等数不胜数,整个顺德就如是家电零部件的大型超市,由此亦支撑起一个庞大的产业,造就了一批熟练的产业工人和专业的管理人员。顺德的家电配件企业是20世纪80年代伴随着家电生产企业的出现而出现的;80年代末90年代初随着家电企业成长,一些零部件逐渐采用外包形式生产,配套企业在数量和规模上都得到了快速发展;90年代中后期至今,一方面形成了大型化、专业化生产的配件企业,如生产风页风轮的
11、顺威电器有限公司、生产外壳的联兴彩涂钢板制造公司、生产冰箱隔层中塑料发泡的容威材料有限公司等,另一方面大型家电企业加大了对核心部件的研发力度,产品除满足自身需要外供应国内其他空调器厂商,这样,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与合作伙伴的共同成长中,顺德家电配件企业不断升级换代,顺德配件的层次很丰富,包括从普通的螺丝钉到技术含量较高的模具制造、电子控制器、压缩机、电机等。很重要的,在市场竞争中,顺德的供应商、生产商、经销商之间逐步从传统的纯粹交易对手转向合作的关系,将供应链的成员看成是可以共同对抗真正竞争者的联盟成员,达到“同心同步同超越”的成效。2.4国内外两大市场并举由于顺德家电产业至发展初期就具有较强的
12、外向性,在发展过程中熟悉了国际市场的变动情况,大多数OEM企业也由原来的单纯负责加工转变为加工与合作研发模式,对顺德家电企业在技术创新和管理技能提升方面起到了积极作用。以主要家电产品为例,顺德在电风扇、微波炉、空调器和电饭煲四类家电产品上的平均出口率达到了46.5%,远远高于国内同行,其中微波炉和电风扇的出口量达到了全国出口量的半数。美的成为中国最具规模的出口创汇基地之一。自20世纪90年代初期始,顺德抓住了国际市场梯度转移的机遇,地方政府适时将顺德家电产业定位为“全球家电制造基地”,在各界的努力下,产业规模扩张、品牌大企业塑造、产业配套体系建设等都取得了实质性的发展。但随着顺德在优惠政策、地
13、域、人才、政府服务等方面的比较优势逐渐弱化和消逝,国内其他地方的家电企业也得到了快速发展,顺德又敏锐地识别了产业演进的要求,将顺德家电产业定位为“全球交易平台”。从“打造全球家电制造基地”到“全球交易平台”,顺德家电产业力图用整合国内外资源的方式去构建中国家电产品出口国际市场、外国家电产品进军国内市场以及国内厂商间进行相互交流的商业平台,去争取10倍于国内市场的国际市场。2.5专注于专业化生产顺德家电企业大多是专业化生产巨人。如2002年格兰仕在微波炉市场的占有率高达60%,占国际市场的35%,成为世界微波炉工厂,其1500万台的年产能力构筑了行业内的总成本优势;康宝是中国乃至全世界的消毒柜的
14、生产基地,万和成为中国最大的燃气具生产基地,科龙则是国内空调器和电冰箱的最在生产基地,美的的电风扇、电饭煲也是市场份额的主导者。顺德家电企业坚持规模取胜的理念,凭借当地发达的产业配套网络引起的低成本和快速反应能力,往往能够以价廉物美的形象顺利打开并占领市场,对国内其他同类企业形成强大的价格和款式优势。所以,顺德家电企业在规模、品牌、成本、品类等几个决定市场成败的因素之间找到了动态平衡点,形成了多角度的市场竞争优势源。青岛家电产业群目前青岛已经形成了以青岛海尔、青岛海信、青岛澳柯玛等国内知名大企业集团为主导的家电电子制造基地,共有规模以上新型家电类企业20家,分别建立了海尔开发区工业园、海信信息
15、产业园、澳柯玛工业园,主要产品产能为年产冷冻箱、冰箱500万台,空调200万台,电热水器130万台,微波炉120万台,计算机100万台,洗衣机50万台,互动电视50万台,背投电视40万台,等离子电视30万台,压缩机30万台。青岛家电产业中涌现出了诸如海尔、海信等品牌价值位列全国前列的大企业集团,在全国以及全球很多国家都拥有自己生产基地,海外自有品牌产品的销售在国内无以匹敌,中国青岛国际电子家电博览会在国内外已经形成了较大的影响。1.1“抓大放小”政策的强火推动青岛家电企业最大的运作特点在于品牌经营,即先做品牌后做市场,将品牌的价值通过规模扩张得到充分发挥,这种经营理念固然与青岛特殊的历史文化密
17、电企业的规模化发展。该“抓大放小”的战略思想包括了以下主要内容:一是把名优产品当作“抓大”的载体,确定了海尔冰箱、青岛电视、青岛照相机、红星洗衣机、得贝冰柜等五朵金花,并通过资产划拨等方式将一些产品和资产向管理和机制领先的名优企业集中,使这些企业实现优势产品和优势企业的联合,以此方式来满足优势企业扩张前的资本积累需求,扩张优势企业的规模,海尔和海信就在该时期快速膨胀起来,海尔集团连续15年保持了80%以上的增长速度,被国家列为重点扶持进入世界500强的企业之一;二是为名优企业营造宽松的发展环境,青岛市为了保证名优企业持续成长,对名优大企业实行了“计划单列”,大企业与主管部门平起平坐,企业在生产
18、经营和投资决策上具有充分的自主权;三是抓做全国首批优化资本结构试点市的契机,快速组建大企业集团,对原有企业主管部门实施转体,使之成为国有资产经营公司和控股集团。1.2政策激励下的企业技术创新青岛家电企业的规模化发展是与技术创新同步的。青岛市把建立企业技术创新机制作为建立现代企业制度的重要内容,不断提升家电产品的技术含量,以确保品牌的塑成和维护。青岛市要求主要家电企业建立自己的技术开发机构,鼓励企业加大技术开发投入,同时保证政府对技改资金的配套。海尔在政府推动下已经完全走出了低水平的价格竞争,专注于技术创新,学习、借鉴、吸收世界先进技术,逐渐开成自己的科研体系,创办了海尔大学,形成了较好的人才储
21、的培育和增强起着重要作用,海信曾投巨资建立了国家级的企业技术中心,还设立了包括博士后科研工作站、合作博士点等教育机构在内的海信学院,奠定了坚实的产业孵化器。慈溪家电产业群经过20多年的酝酿与发展,慈溪家电企业实现了几大转型:一是从专为外地企业做零部件配套转变为自己进行整机生产;二是从完全仿制国内外家电产品转变为自己独立研发与创新,并开始为外地企业进行设计生产;三是从最早的电风扇生产转变为电风扇、饮水机、电熨斗、电吹风、洗衣机、电源插座、吸油烟机等20多个产品系列;四是从初始的家庭作坊转变为现代化的企业,企业管理水平已经达到较高层次。到2002年底,慈溪成为全国最大的饮水机、电吹风、双桶洗衣机、
22、电源插座生产基地,亚洲最大的电熨斗生产基地,有16家家电企业年销售额突破亿元,“方太”、“先锋”、“奇迪”、“沁园”、“惠康”等一大批品牌企业迅速在国内市场崛起。3.1灵活的市场应变机制慈溪家电企业多为民营企业,其母体是20世纪70年代所创办的当地一家国营无线电工厂,这家工厂培育了一大批懂技术和市场的人才。随着市场经济的活跃和国有集体经济效应不佳,这些人才纷纷出来创办一些模具工厂,主要为当时的国有家电企业加工模具。随着他们在国内市场的闯荡,敏锐地发现家电产品销路很大,有些企业延伸产业链,开始为上海等外地大企业加工家电零配件。同时期,以惠康为代表的少数几家本地家电企业开始起步,但还不足以带动本地
24、虽然竞争日益白热化,但是主要以农村和西北为主市场的慈溪产业却得到了快速成长,并打造出一大批具有一定市场影响力的家电企业。在不断的市场竞争中,有些具有潜力的慈溪家电企业逐步调整成长战略,选择专攻中高端家电市场,方太、惠康、先锋、奇迪等等知名品牌脱颖而出,慈溪家电企业也逐步提高自身技术水平,开始与国内外知名家电企业直接对话。3.2基于技术能力的市场定位慈溪家电产业在起步时总体技术水平不高,还有很多中小企业从事着简单的粗放式生产,产品款式变化较少,质量问题还时有发生,慈溪家电产品很难与青岛和顺德名牌产品相竞争,于是,慈溪企业顺应市场竞争将产品推向对产品质量要求相对较低、价格低廉的农村市场和西部市场,
25、并一举打开市场。慈溪家电企业很重视对区域市场竞争秩序的维护,在渠道设置方面采取了一定的协调手段,以避免本地产品之间的激励竞争。但是中低端市场随着人们收入水平和消费要求的提高而不断减少,慈溪家电企业之间的竞争格外激烈,于是,具有危机意识的慈溪家电企业主动投资进行技术发行和创新,不断提高慈溪家电产品的科技含量,如浙江奇迪集团与美国、日本等国外先进科研机构联姻,建立自己的研究所,在5年间先后投入3亿多元用于技术改造,开发出了40多个系列、200多个品种的饮水机产品,年产销量突破300万台,一跃成为国内同行业的龙头;宁波沁园环保科技有限公司已拿下4种国家重点新产品,其自主开发5种产品全部填补国际空白,
26、并获得14项国家专利。这样一些具有较高技术能力的家电企业在慈溪涌现,方太、奇迪、先锋等企业将目标定位在中高端市场,与顺德等地品牌企业直面抗争,并取得了较好地市场影响力。由于慈溪家电企业多为民营企业,资本实力较为有限,目前还有很多中小企业的基础性作用,所以,正在筹建集产品研发、设计、展销、信息等诸功能于一体的中国慈溪家电科技城,将为提升慈溪家电产业整体素质提供良好的平台。3.3发达的产业配套网络慈溪家电企业主要集中于附海、周巷、浒山等几个乡镇,其中附海以电风扇、饮水机、洗衣机等为主要产品,周巷主要生产电熨斗、空调等。由于产业集聚发展,慈溪家电行业已经形成了从一条零配件生产到整机制造的庞大产业链,使得家电产品配套半径很短,物流成本很低,如组装一台普通双桶洗衣机的上千个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