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资品牌市占不足5%,中国企业凭什么“统治”了这个市场

“越来越多的人不再看电视”,是过去几年一直萦绕在电视行业的头号命题。

这几年,国内电视行业可以用“低迷”两个字来形容。

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电视市场整体出货量为3656万台,与2022年相比,同比下降了8.4%,创下了十年来的新低。

但进入2024年,这一趋势却有了新的变化:

一边是面板大厂有意控产,调整稼动率,在产业链上游调节供需关系;另一边,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补贴政策一波接着一波,电视行业“曙光”初现。

从各家发布的战报综合来看,电视市场呈现出明显的结构性变化,年轻一代消费者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不再局限于简单的价格比较,而是更加注重产品的技术含量和使用体验。这种消费理念的转变,正推动着电视行业走出价格战,走向价值战。

1、国产替代到与冲击高端化并行

在今年双11的各大电商平台榜单上,消费者最直观的感受是,国产品牌越来越多,外资品牌鲜见踪影。

在技术革新的浪潮下,电视行业经历了过去的“过度竞争”后,行业发展的趋势在这个双11也变得尤为明显。

不得不提的是,国产品牌已崛起,带动行业集中度明显提升。

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3年全年,中国电视市场品牌虽然同比下滑,但海信、小米、TCL、创维仍拿下TOP4,累计市场份额高达达到79.0%。

在以上国产品牌中,海信夺得2023年中国电视市场的出货量第一,市场占有率为23%;紧随其后的是小米,2023年小米(含红米)全年出货超770万台,市占率为21.2%。

即便是来到今年上半年,市场竞争格局并没有太大变化,依旧是海信、小米等中国电视品牌表现突出排名前列,而那些昔日传统的外资品牌,早已不见踪影。

而在另一个维度上,多来年传统外资品牌盘踞的高端化市场也开始出现了松动。

尽管近年来我国彩电市场表现总体疲软,但在消费者更注重生活品质趋势下,大屏、高端电视产品成为市场的主力需求,更多的国产品牌开始发力。

Omdia预测显示,面板厂商2024年计划出货780万块80英寸或更大尺寸的电视面板,比去年增长35%。

2024年,在整个显示面板市场中,80英寸以上尺寸的显示面板预计占据的面积比例约为7%,到2030年,这一比例预计将增长至11%。

回看下游电视市场,2024年第一季度,在全球整体彩电市场出货量下降0.8%的背景下,85英寸、100英寸大屏电视市场增长较快,推动了产品结构升级。尤其是100英寸大屏电视在国内市场中,一季度销量同比增长超过300%。

从企业的财报中,也能看出“高端与大屏”这一趋势。

比如,据海信视像(600060.SH)2023年年报,去年100英寸及以上电视在中国内地销量同比增长266.34%,销售额同比增长175.96%。

实际上,面板行业经历了过去两三年的周期震荡调整后,不断倒逼着落后产能出清,传递到下游电视行业,全球供应链重塑、日韩企业相继退出。

又一个例证是,今年头部面板企业的业绩也持续走高。

京东方A(000725.SZ)三季报显示,今年前三季实现营收1437.32亿元,同比增长13.61%,归母净利润33亿元,同比增长223.8%;其中,第三季度实现营收503.45亿元,同比增长8.65%,归母净利润10.26亿元,同比增长258.21%。

TCL科技(000100.SZ)三季报显示,受益于电视面板大尺寸化等产品结构调整,TCL华星2024年前三季实现营收769.56亿元,同比增长25.74%,净利润44.43亿元,同比改善60.67亿元。

新周期之下,这一轮面板周期开启的“新时代”也成为了中国电视品牌的“新时代”。

虽然从战报来看,索尼、三星、LG、夏普等海外电视品牌的销量在大促带动下同样有所上升,但是市占率却明显下降,总和市占率已经不足5%,可以说是外资电视品牌销量最惨烈的一个月。

2、让年轻人重新爱上电视

中国电视品牌几乎达到了一统江山的新高度。

据洛图科技数据显示,2024年第三季度,中国电视市场前8大品牌——海信、小米、TCL、创维、长虹、康佳、华为、海尔以及含其子品牌,出货总量达780万台,合计占到整体市场份额的96.1%。

赫赫有名的外资四大品牌索尼、三星、夏普和飞利浦遭遇滑铁卢,出货总量不及8大国产品牌中的任意一个品牌,市占率不足5%。

这放在20多年前,是不敢想象的事。

为何中国电视品牌“翻身把歌唱”?其实里面也蕴藏着技术的变革和消费趋势的多重演变。

从技术变革上来说,今年双十一售卖最火爆的电视一定是MiniLED电视,这是当下发展的如火如荼的技术,也是各家电视品牌都在推崇的产品。

作为一种改良版的LED背光技术,MiniLED兼顾LCD和OLED各自特点,相比于传统的液晶显示器,具有更高的亮度和更精细的局部对比度,能够呈现更真实的画面。

当然,一台好的MiniLED电视,关键还得看电视厂商的“调校”,TCL、海信等电视厂商都在采用各自的方法来设计MiniLED背光。

比如TCL开发了一种名为QD-MiniLED的显示技术,每颗灯珠芯片都拥有独立的LED芯片控制,能真正做到硬件控光,使电视画面不漏光并且提升动态对比度。同样的,搭载超多灯珠芯片和量子点技术令亮度和色域的效果更佳。

又比如海信基于海信ULEDX技术平台,在E8系列上搭载了Hi-Light光学系统、信芯X图像处理技术和黑曜屏Pro显示技术等MiniLED全链路的技术,针对画面对比度、清晰度、色彩和流畅度等实现了全面优化。

在中国与韩国在显示领域的激烈竞争中,中国电视厂商也凭借技术革命一骑绝尘。最新的结果是,2024年第二季度,中国MiniLED电视在出货量和营收上均实现了突破式增长,总出货量同比增长68%,营收同比增长60%,首次超越了长期占据领先地位的高端OLED电视。

而在国产电视机品牌的这些性能升级之外,更能直观地击中更广大的年轻一代消费群体的则是“游戏营销”。

“游戏电视”这一概念兴起于2018年,它以120Hz或更高的“高刷新率”、低延迟为卖点。玩家用电视玩游戏,画面据说会更流畅,更有实时感。

今年早些时候,国产3A大作《黑神话:悟空》游戏的爆火就引起了一波不小的电视换购潮,为了玩一把300块的黑神话,花几千元买了一台电视,比比皆是。

新世代的个性十足,他们是游戏玩家、影像极客、客厅社交爱好者......电视在他们心中也早已经不再是获取外部信息的窗口,而是变成了年轻人的新社交工具,一款高性能的大屏电视往往承载着他们对理想生活的追求。

可以说,新一代年轻人,买一台电视的选择权,甚至超过在奶茶店里喝一杯的丰富性。

3、下个十年,AI电视大爆发

在中新经纬研究院联合中国国际电子商务中心研究院、浪潮卓数发布的《2024双十一消费洞察报告》中显示,今年双十一,消费者在选购的产品特性上,尤其看中“智能”特征,AI成为家电选购的重要元素。

从平台数据看,京东数据显示,双十一期间,AI电视、AI电脑、AI手机成交额同比增长均超100%。“升级”成为家电产品消费的重要趋势,而AI也为电视行业打开了新的想象空间。

对用户来说,好画质是选择电视的首要条件。一台优秀的电视,不仅要有更大的尺寸,更要有优秀的画质,才能实现真正有冲击的沉浸视听体验。

但要在把电视做大同时,也把画质做到更好,却是一个远超很多人想象的艰难任务。

因为对厂家来说,画质升级是对电视图像处理优化能力的一次综合考验。只有好屏幕、好芯片、好背光“三位一体”全面协同,才能成就真正的好画质。

所以,近几年来,各家大厂高度内卷,从传统液晶到OLED和MiniLED,从硬件、软件到算法,从独立画质芯片到AI大模型,各种创新层出不穷,只为将画质调校到最佳水准。

而从去年AI大模型变得火热开始,电视行业一直紧跟这股潮流。

以海信U8N搭载的海信自研星海大模型为例,在语言理解、文本创作、自然对话、图像创作、万物识别、场景画质等方面,能力均已达到行业领先水平。更已在9月20日成为C-Eval评测总榜单中排名第一的“最强大模型”。

再比如,三星本年度发布的一系列电视新品搭载了最新一代AI芯片,NQ8AIGen3芯片是三星迄今为止最新、最具创新性的电视芯片,通过不断优化算法,驱动电视硬件,激发画质潜能。

不过,在电视对AI的具体应用方面,目前主要包括智能交互、个性化推荐、画质提升、创新应用几个方面。受限于硬件能力与AI技术,当下绝大多数的电视AI,仍处在非常原始的探索阶段。

但可以看到,近几年来,市场上每一台受到用户好评的顶级画质机型,基本上都已搭载较强的AI能力,无论AI音画优化,还是AI交互体验,都在持续向前推进。

新一轮AI技术变革下,固然蕴含着无数可能,AI应用的最终落地点,终究还是要在能够具体感知到的用户体验上。面向未来,AI也必将再次颠覆变革电视的人机交互体验。

THE END
1.外资品牌在华发展三十年的成功样本:博西家电穿越历史周期用创新赢未11月26日,博西家电迎来在华发展30周年纪念。在家电行业,有很多企业都有20、30年的历史,有的企业甚至已经迈过了40年的门槛。但是在外资家电品牌里,像博西家电这样,一直能够成为外资家电品牌在华代表的企业,却如凤毛麟角。在我们记忆里,曾经叱咤欧美、高高在上来到中国经营的很多外资家电,如今却已连行业前20都进入不https://www.toutiao.com/article/7443804303736848896/
2.国内家电巨头美的集团:市场份额:美的集团在空调市场上的份额逐外资品牌如大金、三菱重工、松下等也在中国空调市场占据一定份额。这些品牌凭借先进的技术、优质的产品和品牌影响力, 在高端市场和特定消费群体中具有较高的认可度。 综上所述,格力电器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国内家电巨头如美的集团和海尔集团,以及其他空调品牌和外资品牌。这些竞争对手在市场份额、产品布局、技术创新等方面https://xueqiu.com/7103504788/300886032
3.外资家用电器品牌有哪些外资有什么家用电器品牌→十大品牌网外资家用电器品牌大全,为你提供家用电器行业大部份出名的外资品牌,如果你想了解外资家用电器什么品牌比较出名,外资家用电器品牌创立时间,外资家用电器企业注册资本,外资家用电器品牌简介,那么这就是你需要的内容,家用电器行业品牌数据由买购网/CNPP/CN10联合整理提供https://www.cnpp.cn/focus/17335.html
4.广州国际电子消费品及家电品牌展(CEChina)新闻发布会柏林国际电子消费品及家电展览会(IFA)是全球规模和影响力最大的电子消费产品展览会,已经成为专业厂商开拓全球市场,掌握专业信息,了解当今国际市场流行趋势,掌握最新技术及签订订货合同最重要的展会。广州今年首次引进举办的广州国际电子消费品及家电品牌展(CE China),作为柏林电子展的全球系列品牌活动,有潜力培育成为中国https://www.gz.gov.cn/zt/gzsrmzfxwfbh/fbt/content/post_2862863.html
5.二十年博弈,谁主沉浮?——工程机械外资品牌与国产品牌的跌落与崛起实力雄厚的日系品牌,称霸全球市场几十年,曾经在中国市场占有绝对优势,可近十年的市场份额跌跌不休,实在令人意外,那么,以最大跌落者——日系品牌来分析研究,更具有代表性,更能全面和细致地展示本文的目的。 2.4 本文的分析研究,试图讨论5个要点 1)外资品牌在全球成熟的成功商业模式,在中国市场并不一定能成功。同理https://www.iyiou.com/news/20191220120632
6.从亏损小厂到全球家电巨头,这个中国品牌如何闪耀世界?外资家电品牌耳熟能详 现在,在世界 中国的家电品牌名扬天下 中国的企业以不服输的姿态 勇于创新的精神 实现了从跟着“学”,到领着“跑”的转变 海尔,就是中国家电的引领者 诞生于1984年的海尔今年刚好40岁。曾经,作为中国最早一批走出去的企业,海尔坚持不做贴牌代工,出海连续亏损26年,差点怀疑“人生”。现在,海尔https://m.itouchtv.cn/article/e62b99da1f2cb0f707110e03fd316ffe
7.董明珠:传奇“铁娘子”的无悔人生“我觉得中国的家电企业给我非常好的印象,是他们在过去近40年的发展中走得非常稳健。我们看到美的、格力,加上TCL、海信、创维,大家都全力以赴在做技术创新。然后中国家电品牌开始走向世界,国际化了。他们一直在进步,没有停留在原来的基础上。我很赞赏。”http://douban.com/note/747267115/
8.松下在中国市场的新活法为中国品牌代工遥想当年,外资品牌在中国市场风光无限,拥有一台外资家电让用户非常有面子。外资品牌家电凭借产品品质收获了中国的大部分市场,而国产品牌只能默默得为其代工寻找发展机会。虽然外资品牌在市场上有着良好的产品口碑,但是服务一直被消费者诟病。并且,线下渠道主要依靠大连锁,线上发展慢跟不上市场节奏。作为抢先占领高端空调市https://bao.hvacr.cn/202308_2104543.html
9.全球顶级家电品牌联合在沪路演附参展名单展会动态逐步在行业内树立的独特的品牌,展会云集了所有活跃在中国家电市场上的知名品牌,曾经参加过家电博览会的品牌有:海尔、美的、格力、新飞、小天鹅、美菱、荣事达、志高、长虹、TCL、海信、科龙、容声、华凌、东菱、澳柯玛、奥克斯、星星等国内知名品牌,西门子、博世、伊莱克斯、LG、SALTON、GOODWAY等外资品牌及艾美特、灿坤等http://www.ce.cn/cysc/ztpd/08/jdblh/1/200803/07/t20080307_14755293.shtml
10.中国家电行业深度分析与未来趋势展望报告简介: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现状,为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了市场洞察。详细内容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主要品牌表现、消费者行为、政策影响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预测了技术进步如5G和物联网对行业的潜在影响,并提供了战略建议,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2869687/article/details/1426217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