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在这个极具市场竞争力,全球贸易非常发达的时代。我们发现,只要你是弱者,那么你就会挨抢。不管是国内还是国外,很多品牌都不是自己家的品牌,很多国外国内品牌掺杂着,中国也不例外,有的品牌会流出国外,当然有的品牌就会流入国内。小编梳理了一些被国外企业收购的中国品牌,试着作出一些解读。
一、被外国收购的中国品牌有哪些
徐福记被雀巢公司收购
徐福记糖果销售额连续13年居市场首位,在中国市场占有率为6.6%,营业额在中国糖果公司中位列第一位。2011年底,徐福记被全球销售额最大的食品公司雀巢公司以17亿美元收购60%股权。
金丝猴被好时公司收购80%股份
上海金丝猴食品股份有限公司是全国三大糖果生产厂家之一,金丝猴系列产品市场占有率在同类产品中为10%以上。2013年底,该品牌被北美最大的巧克力制造商好时公司收购80%股份。
双汇集团被高盛集团和鼎晖中国成长基金收购
双汇集团是中国最大的肉类加工基地,其被收购前总资产为63亿元、员工3万人,2005年双汇集团销售收入突破200亿元。2006年双汇集团被高盛集团和鼎晖中国成长基金以20.1亿元人民币的价格收购其100%股权。
小护士被欧莱雅集团全资收购
小护士曾一度发展成中国排名第二的护肤品牌,旗下拥有包括保湿、清洁、防晒、抗皱在内的全品类护肤品系列,市场占有率达到5%。2003年被世界最大化妆品公司欧莱雅集团全资收购。
大宝SOD蜜系列产品被强生收购
1990年大宝推出SOD蜜系列产品,市场份额一度高达15.76%,并连续八年获得全国市场产销量第一名。2008年,强生以23亿元高价收购大宝。
2003年,美国吉列控股南孚电池
1988年,南平电池厂与福建兴业银行、中国出口商品基地建设福建分公司、香港华润集团百孚有限公司基地福建公司的子公司合资组建福建南平南孚电池有限公司。2003年8月,南孚被国际竞争对手吉列公司收购。
2011年,百胜收购小肥羊
张钢1999年创建小肥羊,在第10个年头时将小肥羊推向资本市场,打造出“中国火锅第一股”,小肥羊的规模和声望随后达到中餐企业的顶峰。他曾引进职业经理人并声称要打造“中国的百胜”。
2011年,法国科蒂收购丁家宜
“在中国护肤产品市场,丁家宜防晒用品的市场占有率排第一、男士化妆品市场占有率排第二、洗面奶排第三、面膜排第四。”这是丁家宜原东家珈侬生化科技2010年的对外说法。尼尔森的调查数据称,在大陆市场上,每六罐防晒乳液就有一罐是丁家宜品牌。
2007年10月,德国拜尔斯多尔夫收购丝宝
2007年10月,德国著名日化巨头拜尔斯多尔夫公司出资约2.7亿欧元收购了中国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丝宝日化85%的股份。生产妮维雅的德国公司拜尔斯多夫(Beiersdorf)公司欲以近20亿元价格收购国内最大的洗护发企业---丝宝集团旗下舒蕾、风影、顺爽和美涛四大护发品牌。
二、中国收购的外国品牌有什么
吉利收购沃尔沃
经过:2011年1月25日,沃尔沃中国总部将在上海正式挂牌。2011年3月28日,美国福特汽车公司与浙江吉利控股集团,在沃尔沃所在地瑞典哥德堡,签署了吉利收购沃尔沃百分之百股权的协议。至此,自去年8月2日,吉利与福特完成资产交割后,在经历一系列全球及中国高管人事调整后,沃尔沃终于在中国“首演”
现状:吉利打造中、高端商务车的品牌与规模初具端倪。
联想收购IBM的PC
经过:2005年5月1日,联想宣布完成收购IBM全球PC业务,根据收购交易条款,联想已支付予IBM的交易代价为12.5亿美元,其中包括约6.5亿美元现金。交易完成后,IBM拥有联想18.9%股权。IBM与联想将结成独特的营销与服务联盟,联想的PC将通过IBM遍布世界的分销网络进行销售。新联想将成为IBM首选的个人电脑供应商,而IBM也将继续为中小型企业客户提供各种端到端的集成IT解决方案。IBM亦将成为新联想的首选维修与质保服务以及融资服务供应商。
现状:联想至今尚未获得当初期待的国际市场和PC市场排名,并提前弃用了Think品牌。
温州诚隆收购皮尔卡丹鞋等四类品种在中国的商标权
经过:2010年7月,温州诚隆股份有限公司注册成立,并成为收购皮尔卡丹的主体。9月温州诚隆与皮尔卡丹签署合同,以3700万欧元的价格正式取得皮尔卡丹大中国区皮具、针织服装、皮鞋等部分商标的使用权。
海尔收购三洋的部分电器业务及品牌使用权
现状:并未取得预期效果,因质量和售后饱受质疑。
李宁收购LOTTO品牌在中国地区20年品牌代理权
经过:2008年7月31日,李宁公司披露了其收购意大利著名运动品牌乐图(LOTTO)在中国大陆20年品牌代理权的消息,这一消息其实并不让人十分的吃惊,中国体育运动用品行业的品牌整合阶段早已到来,各品牌尤其是领导品牌早已迫不及待的期望通过多品牌运营来完善其产品类别和扩大其市场地位。
TCL收购汤姆逊彩电业务及收购阿尔卡特手机
经过:2003年11月4日,TCL宣布与全球消费电子业巨头-法国汤姆逊集团有限公司(THOMSON)签署战略合作协议,成立“TCL-汤姆逊彩电公司”,将双方的彩电和DVD业务尽数纳入其中,合并后的年产值将达到30亿欧元;TCL集团对该公司绝对控股(持股达67%)。
现状:TTE欧洲业务持续严重亏损7亿多元,被放弃。
TCL收购阿尔卡塔
现状:手机业务并未成为主营业收入,成为摩托罗拉样机提供商。
明基收购西门子手机业务
经过:2005年10月,西门子将其手机业务以倒贴的形式——自掏腰包填补5亿欧元债务,并向明基提供2.5亿欧元的现金与服务,同时以5000万欧元购入明基股份——“下嫁”于明基。“以台北为中心,明基的经营版图已经横跨欧、美、亚三大洲。”
现状:仅仅事隔一年,这段曾经的佳缘就已经陷入劳燕分飞的境地。2006年9月28日,明基董事会断然宣布,将不再继续投资其德国手机子公司,并将向当地法院申请无力清偿保护。
达芙妮收购了FullPearl
经过:2010年新年刚过,达芙妮即宣布与FullPearlInternationalLtd(下称FullPearl)达成协议,以1.95亿港币的总价收购后者60%的股权。FullPearl是一家BVI公司,间接控股爱意精品鞋业(上海)有限公司(下称爱意鞋业)主要在中国内地一、二线城市,台湾和香港经营中高档女鞋的零售业务,共经营“爱意(AEE)”、“爱魅(Ameda)”、ALDO和JessicaSimpson4个品牌。
现状:达芙妮旗下的高端品牌从原来的2个(Arezzo和Sofft/Born),增加到6个。
奥康收购万利威德大中华区商标及专利等所有权
经过:奥康集团正式收购意大利鞋业第一品牌——万利威德的大中华区所有权,包括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品牌营销等,实现其收购国际鞋业大牌的梦想,开启中国鞋企国际合作的新模式。2008年1月8日,奥康与万利威德公司在上海签署全球战略合作协议,代理万利威德品牌。两年里,奥康集团交出了一份满意的答卷。
现状:通过收购,万利威德进驻全国近200家高级商场,销售业绩不断翻番。
百丽收购FILA在中国的品牌经营权后被安踏收购
经过:2007年百丽收购了FILA在中国的品牌经营权,截至2008年年底,该业务亏损了3218万港元,最终百丽只得选择将其出售。紧接着,安踏收购了FILA,FILA虽是源于意大利的国际著名运动品牌,但它被收购后FILA在中国消费群体中的知名度却不及百丽和吉尔达。
现状:目前,FILA在中国的品牌影响力和高端形象都日趋边缘化。
点评:记者发现,收购洋品牌只是有了一个新起点,仅仅靠炒作和“拿来主义”是没有用的,真正实现洋品牌本土化,需要融合洋品牌的文化。收购洋品牌最难的问题并不是能否成功,而是并购之后,怎么把企业管理好、经营好。在此方面美国企业的海外并购成功率很高,他们拥有很多大型美国企业的并购经验,他们知道重点在哪里、难点在哪里。
三、很多优质中国品牌为什么最后被外国资本收购
有来有往才是正确无比,你觉得徐福记、小肥羊、水井坊(45.630,-1.59,-3.37%)是中国品牌。那么美的收购的德国库卡是不是德国的民族品牌,李书福买了戴姆勒股票,控制了奔驰是不是也控制了人家的品牌。
同样不怎么有名的,如中国化工并购瑞士先正达,中海油并购加拿大尼克森,青岛海尔并购通用电气家电板块,联想收购IBM的PC线。
贸易的本质就是相互的,并没有永恒的优质品牌,况且,有些被外资收购的情况就有点似是而非,比如高瓴资本试图控股格力,这是哪门子外资并购?比如徐福记,小肥羊和水井坊,这些品牌在所处行业并不拔尖。门槛不高。属于充分竞争的行业领域。
再者说,在全球眼里,我们才是买方,因为我们有巨大的美元储备,这些储备最终是需要找到一个出口投出去,因为放着买国债收益实在太低。有贸易的地方,就有竞争,就会有收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