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家电市场“降温”小熊电器如何突破天花板

在去年业绩、股价均到达顶峰之后,小熊电器开始了下坡路。财联社(记者鲁佳乐)在去年业绩、股价均到达顶峰之后,小熊电器开始了下坡路。

8月26日晚间,小熊电器发布半年度业绩报告。数据显示,该公司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16.34亿元,同比下滑4.89%;净利润为1.39亿元,同比下滑45.30%。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更是大幅下滑167.16%,为-2.80亿元。

对于业绩下滑的原因,小熊电器并未在业绩报告中做出解释。新消费日报记者联系到小熊电器董事长李一峰以及该公司董秘,但截至发稿并未收到回复。

鲸平台智库专家、家电行业分析师丁少将在接受新消费日报记者采访时表示,小熊电器业绩下滑与小家电市场整体降温有关,去年因为疫情原因导致宅经济爆发,高基数下今年很难再延误高增长。从需求来看,厨房小家电也逐渐趋于饱和,新品类创新乏力。另外,直播带货这样的新营销方式热度趋弱,也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小家电的销量。

业绩回落、股价下跌

事实上,自2019年上市以来,小熊电器业绩一直持续增长。尤其是去年疫情爆发,受“宅经济”刺激影响,在整个家电市场都在下滑的情况下,小熊电器营收、净利润分别增长36.16%和59.64%。

不过,这一情况并没有持续下去。自从去年7月创造了164.7元的历史高点后,小熊电器的股价就开始大幅回调。截至8月26日收盘,小熊电器股价下跌4.35%,报52.98元/股。相较去年的最高点已经下跌超过六成,市值也蒸发了一百多亿。

股价下跌背后,小熊电器也成为资本的“弃子”。数据显示,在去年二季度时,作为疫情的受益股,小熊电器基金持仓家数达到了129家,持股数量为917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23.53%;但到了今年的二季度,小熊电器的基金持仓家数仅有1家,持股数量为3.79万股,占流通股的比例为0.05%,持股数量较去年同期大幅下降了99.6%。

与此同时,该公司业绩也出现下滑。今年一季度其净利润就出现了12.82%的下跌,到了上半年,更是营收、净利润均出现下滑。

“目前小家电市场的价格战还是很明显,靠低价、走量来换取利润。小熊电器本身技术壁垒并不高,又没有充足的资金去搞低价。此外,小熊电器产品接到的投诉也比较多,养生壶壶身爆炸、烤箱烤面包时着火等情况也时有发生。”一位曾在小熊电器工作的员工向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

奥维云网家电事业部高级分析师陈剑波则指出,小家电用品可替代性较强、品牌杂,因此竞争压力会更大,小熊电器也只能靠价格优势来赢得市场。

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小熊电器研发投入为0.60亿元,同比增长49.25%,占营收比例为3.67%。而其销售费用则达到了2.47亿元,同比增长18%,占营收比例为15.12%。也就是说,其销售费用是研发费用的4倍。

“对于小熊电器来说,加强技术投入以建立核心技术壁垒,推动渠道和业务多元化,提升海外市场业务比重,仍会是中长期的挑战。”丁少将表示。

爆火之后如何延续生命力

“宅经济”的红利褪去之后,小家电企业的后续发展依然面临难题。

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影响,家电市场整体疲软。在传统家电品类整体遇冷的背景下,“宅经济”的爆发却刺激了小家电市场的强势增长,同时入局的企业也越来越多。亿欧数据显示,2020年3-4月我国小家电企业注册量达10722家,而2019年小家电企业注册量为60166家。

不过,随着疫情好转,“宅经济”红利褪去,整个小家电市场也开始有了见顶的趋势。根据奥维云网日前公布的数据,今年上半年国内小家电零售额总计250.8亿元,同比下降8.6%,零售量1.19亿台,同比下降8.2%。

“疫情期间企业以及资本争相布局小家电,对该领域的热情处于过火的状态。但是这一波热潮过后,小家电市场还是会趋于冷静。”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曾向新消费日报记者表示,不注重研发依然是中国小家电品牌最大问题之一,这样的企业看起来跑的很快,但不具备可持续性。此外,小家电市场依然存在技术含量低、资金门槛低的特点,这一点与几年前相比并没有改变。

从上市公司业绩来看,除小熊电器之外,也有其他小家电企业业绩回落。其中,新宝股份增收不增利,虽然营业收入取得31.69%的上涨,但净利润却出现27.04%的下滑,而这也是其3年中报的首次下跌。

家电产业观察家洪仕斌告诉新消费日报记者,在电商红利逐渐褪去的时代,依托于互联网兴起的小熊电器等小家电品牌都面临拓展渠道及提高利润的难题。在传统品牌依然具有较强品牌力的情况下,小熊等年轻品牌如何“保鲜”是一个重大考验。

“互联网时代的品牌最怕的就是来的快去的也快。依托于线上成长的品牌,在做到一定规模之后就会遇到瓶颈,需要向线下及二类电商拓展。目前国内一类电商的红利已经逐渐褪去,优势不再明显。”洪世斌说。

“下半年如果海外疫情继续蔓延,小家电出口市场还是值得期待的。不过,国内市场大概率不会有效反弹。”丁少将表示,目前小家电行业门槛低,产品和品牌良莠不齐,行业的技术创新、场景创新方面相对较弱。此外,小家电企业同质化严重,品牌集中度有待提高。

THE END
1.昔日“顶流”小熊电器遇冷,需求变竞品多,利润大幅缩水!小熊电器曾是小家电行业的“宠儿”。靠着酸奶机、养生壶等一系列“精致神器”,它迅速打开市场,成了中产家庭的“标配”。尤其在2020年,疫情让宅家成为常态,厨房小家电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小熊电器的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短短三年后,这个品牌却从神坛跌落,销量下滑、投诉不断,市场份额被蚕食得所剩无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12840895442597&wfr=spider&for=pc
2.小熊电器Bear小家电品牌小熊电器以不断向消费者推出精致、创新、健康的小家电产品为己任,努力为消费者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公司坚决贯彻精益制造、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致力于厂商价值一体化建设,追求与各位合作伙伴长期、和谐、共赢发展,努力打造精致创新小家电第一品牌。 收录的分类 https://www.178good.com/buy/bears/
3.从小狗电器到小熊电器,小家电为何难出大品牌?差异化的技术和产品,是决定小家电企业未来在市场竞争中“能走多远”、“能走多久”的关键性因素。无论是上市,还是不上市,无论是小熊电器,还是小狗电器,本质上小家电企业都需要在未来竞争中,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竞争手段。 【编者按】虽然短时间内市场和用户不一定会马上为创新者买单,但最终能在行业活下来的,一定是要https://www.iyiou.com/p/108625.html
4.摩飞VS小熊电器:小家电收割“喜新厌旧”的年轻人基于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洞察,小熊电器又以同样的思路重新定义了煮蛋器、电热饭盒等之前被巨头们忽略的小家电单品。 2018年,小熊家电提出“萌家电”概念,围绕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在内容营销上持续加码,吸引了大批注重生活品质、追求性价比和高颜值家电单品的年轻人们。这一年也是小熊电器的出圈之年。 https://m.10100.com/article/22758
5.在“宅经济”退潮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小熊电器在公告中表示,去年面对疫情催生的“宅经济”逐步消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芯片紧缺等压力,公司内部积极寻求变革,在压力中成长蜕变。不过,相比公司净利润增速大跌,去年小熊电器小家电行业毛利率32.78%,同比增长0.35%;而电动类厨房小家电也是毛利率下降最为明显的品类。全部http://guba.sina.cn/view_52843_862.html
6.小熊电器凭啥成为小家电行业“优等生”互联网科技快报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熊电器”)定位于“创意小家电+互联网”企业,自从2019年8月登陆资本市场后,小熊电器一直备受关注,除股价水涨船高外,其业绩也不断攀升,2020年上半年,小熊电器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度增长。根据小熊电器日前发布的“2020 年半年度报告”,小熊电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1,742.92万元http://news.ikanchai.com/2020/0910/377926.shtml?app=member&controller=index
7.小熊电器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昨日动工顺德二季度力推制造项目落据了解,此次小熊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项目规划占地面积85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主要包括数字化工厂、智能立体仓库及总部运营三大部分,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量1500万台,年产值可达15亿至20亿元。 据企业介绍,在数字化工厂方面,小熊电器将建设全数字化、智能化大型生产及多层立体仓库,以此进一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2205162379586040.html
8.二季度业绩放缓,小熊电器需要护城河2019年-2022年,小熊电器的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1.70%、36.16%、-1.47%、14.18%,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4.57%、59.64%、-33.81%、36.31%。 小熊电器小家电行业的库存量也在不断增长。 2019年底至2022年底,其库存量分别为748.38万台、858.49万台、941.95万台、1037.20万台,同比增长38.83%、14.71%、9.72%、10.11%。https://36kr.com/p/24078909450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