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熊电器价格小熊电器注意事项

根据财报数据显示,在过去的2022年,小熊电视实现超过41亿元总营收,相比前一年同期涨幅超过14%;净利润为3.72亿元,同比增幅超过31%。

不过,存在于小熊电器身上的种种问题还在。

经历了时代红利下的飞速增长之后,小熊电器也难免随着行业的降温面临疲态。在小家电模式下,它所面临的技术实力、产品力等底层争议也一直没有消除。

回顾小熊电器的发展史,以创意小家电在传统家电行业中突围的它成功搭上了过去几年的电商红利时代,“后发制人”之下,小熊电器才展现出了远高于传统家电企业的发展增速。毕竟在传统家电巨头们崛起的时候,市场扩张靠的还是重资产开店。

从这个角度来看,2022年小熊电器取得营收、利润双增长的成绩也算是意料之中。

不过,考虑到在2015年到2019年的“巅峰期”,小熊电器可是以38%的年复合增长率笑傲群雄,这个数据对比2022年14%的同比增长,我们能够明显感觉出小熊电器已经在面临增长瓶颈。

2020年,小熊电器继续保持了超过36%的营收增幅;2021年,它陡然遭遇营收、利润同比双降。这么再看它在2022年所取得的重新增长的成绩,就能感受到巨大的波折和不确定了。

在这背后,小熊电器的模式一直是其风光与隐患的核心。

一直以来,小熊电器都十分依靠自己的爆款制造能力,这也成功帮助它在早期实现了不错的增长。但这种商业模式下,小熊电器的产品多而不精,有创意但缺乏技术含量,这些问题让它无法像传统家电巨头那样走得“稳”。

一旦竞品发力或行业环境不佳,那么小熊电器就可能会面临像近几年这样的业绩摇摆,这对企业的长期发展来说肯定不是一件好事。

好消息是,经历了2021年的业绩震荡之后,2022年它又很快迎来了业绩回升,这会让遭受大量压力的它能够稍微“喘一口气”。

虽然如此,小熊电器依旧没有在根本上解决自己的问题。近年来,外界看到的它是在进行产品精简、产品提升动作,但其发力的重点并非在于众所周知的产品核心竞争力,而是在产量和设计上。

扩大生产规模、组建大量设计团队、继续强化营销和品牌投入,这样一种重营销轻研发的状态对于一家家电企业来说并非长久之计。即便它现在受到了年轻人的喜爱,但年轻人也是善变的,它若无法构建起真正的产品、技术护城河,那么被年轻人“抛弃”也会很快。

当然,在普通消费者的眼中,小熊电器最大的潜在危机其实是真实的产品口碑。

由于小熊电器主打的是创意小家电模式,所以它所推出的产品一直是种类多、价格低、主打性价比。但所有人都知道的是,低价即便不能完全等同于低质,但有很大概率会让产品在质量控制和服务层面遭遇问题,小熊电器自然也不例外。

这些年来,随着小熊电器的异军突起,随之而来的用户差评和投诉也席卷而来。在各大电商平台和网络投诉平台,我们可以轻易地搜索到大量关于小熊电器产品的投诉,投诉内容涵盖产品质量、售后服务等常见问题。

归根到底,还是小熊电器在产品力上出了问题,它主打的创意小家电到底能否撬动起复杂的家电市场,它会是昙花一现还是真的有持久的竞争力?这些问题始终围绕在企业身边。

随着国内其它头部巨头开始注意到小家电细分市场、不断填补空白,在产品硬实力上并没有多少壁垒的小熊电器将会面临越来越严峻的竞争压力。考虑到一直到今天,小熊电器都“重营销轻研发”、聚焦创意与颜值,它到底能走多远成为很多行业内人士都在讨论的话题。

小熊电器自己也意识到了这些问题,所以近年来的它努力“求变”,希望通过内部调整来收获更长远的增长空间,比如它通过收购来强化高端产品线的探索,将触角延伸至传统小家电品类以“求稳”等。

但是从2022年的增长数据上来看,这些动作对于小熊电器的帮助有限,并没有办法让它梦回过去的增长快车道。至于其它家电巨头的围剿会不会令小熊电器继续遭遇业绩不稳定的局面,这点还要继续观望,小熊电器目前并没有找到赖以依靠的核心增长点。

如今,已经成长为“小巨头”的小熊电器有些“进退两难”,进的话是传统家电纷繁复杂的技术研发、产业链构建,这需要有巨量的资金投入和战略定力;退的话它只能局限于创意小家电和年轻消费者这一圈层,想象空间越来越有限,竞品挤压态势也会越来越严峻。

小熊电器还能收获多久年轻人的喜爱,在年轻人“变心”之前,它能否找到属于自己的核心竞争力?

从广州南站出发,沿着广珠公路一路向南,倘若此刻你坐在车上观察窗外,映入眼帘的是密集的工业厂房。大约不到1个小时,就能到达勒流街道。勒流对外地人来说,稍显陌生,但其隶属于佛山市顺德区,这里被称为“中国家电之都”。

就这条街道上,诞生了两家小家电上市企业,一家是新宝股份(002705.SZ),另一家是小熊电器(002959.SZ)。今年六月的一天,近50多位佛山企业家来到小熊电器,试图找到这家企业崛起的秘密。

与佛山企业家们的“求索”不同,在二级市场上顶着“创意小家电第一股”光环的小熊表现并不尽如人意。2019年上市后,其市值最高点曾达246亿元,但目前仅为96亿元,缩水近六成。

在过去的近两年里,包括小熊在内的创意小家电企业都遭遇了集体性的阵痛。它们的崛起往往依靠一个个爆品,专注长尾市场,利用线上电商的红利创造了传统家电难以想象的增长成绩。

但它们的失落也同样如此。爆品无法复制、产品同质化与营销费用高企,当“宅经济”消退,摆在小家电企业面前的唯有“转型”这一条路径。

这之中,凭借着一份“营收净利双增长”的三季报以及双11的“异军突起”,小熊试图提振投资者信心,讲述新的故事。

但仔细拆解其财报基本面与模糊的转型战略,对小熊而言,这条转型之路尤为不易。

“价格低到超出了我的想象。”

对比多家小家电企业的产品与价格后,今年双11,在李佳琦直播间的叫卖声中,今年26岁的刘星观望许久后,最终决定用149元下单了小熊一人食迷你电饭煲。

这款预售价为349元,折扣率超40%的小家电产品在整个双11期间卖出了1.1万台,成为了小熊电器战报的一角。

区别于电商巨头们不愿再讲述的销售数据,这家诞生于2006年的小家电企业正在努力向外界传达自己的增长。

根据申万宏源的追踪数据,整个双11期间,“美苏九”等传统家电龙头的销售额均有小幅下滑,但小熊电器却异军突起,全渠道销售额同比增长超40%。

图源:小熊电器2022三季度报

单季度看,这也是一份不错的成绩单,特别是净利方面达到了9219.07万,同比增长84.51%。

横向对比同行,小熊的盈利表现也可圈可点。传统小家电品牌苏泊尔今年前三季度归母净利润为13.09亿元,同比仅增长5.47%。另一家专注高端小家电的北鼎股份,净利则同比下滑61.13%。

为什么小熊的盈利能力大大提升?除了大宗原材料价格的回调外,核心原因在于,一向花钱大手大脚的小熊,自己学会省钱了。

一方面,在产品上,小熊电器缩减了30%的SKU,淘汰无效的SKU。另一方面,在生产方端,小熊此前从外协加工向自主生产转型的规模优势逐步凸显,也进一步压缩了产品成本。

“节流”提升了小熊的毛利水平。财报显示,前三季度小熊毛利率为35.8%,其中Q3单季度毛利率达到了36.9%,处于近年来的高位水平。

毛利的小幅抬升也增厚了小熊的净利。2022年前三季度,小熊归母净利率从Q2的8.03%爬升至8.91%。

但尽管盈利能力逐渐回暖,但小熊已无法回到2020年的高光时刻。

背后的原因在于,小熊高企的费用端仍在挤压利润,这种趋势并没有改变。

前三季度,小熊销售费用率达到17%,为近年来高点。而新宝股份、苏泊尔和九阳的销售费用率为2.98%、10.88%和14.72%。

因此,依靠“节流”固然能短期止损,让小熊交带上了一份看似不错的基本面成绩单,但如何解决挤压利润的核心矛盾,小熊依旧没有找到解决的路径。

在基本面之外,摆在小熊面前最大的问题其实是战略的抉择。

复盘小熊的崛起历史,其本质是依靠长尾市场的优势。一方面,小熊早期将大部分资源集中于品类的开发与创意的提升上,依靠性价比、多品类与“爆品逻辑”满足细分领域的需求。

即便是单品天花板不高,但依赖于丰富品类的规模叠加以及容易冲动消费的懒人剁手党们,可以提升整体长尾品类的规模。

另一方面,无远弗届的线上销售也更契合多品类的长尾模式,不用花大钱建立传统经销商渠道,大多发轫于淘系的创意小家电品牌搭乘电商红利一路顺风顺水。

但好景不长,包括小熊在内的诸多小家电品牌都陷入了一个认知困境——天然的认为与依靠供给驱动的大家电类似,供给端的持续创新能够带动消费频次的提升。

这其实忽略了一个前提,大家电往往是在刚需成熟品类上做创新,而创意小家电本质上是一门需求驱动,完成非刚需产品市场教育的生意。

因此,如果爆品热度不及预期,小熊信奉的多品类长尾市场优势也将化为卖不出去的库存,抬高了产品池的管理成本。

这背后的逻辑,其实与大家电们在存量市场的竞争逻辑类似——小熊用高端化的故事,卖更贵的价格。

2020年小熊共有30多个产品品类,且平均每个品类SKU有13个,而到了2021年,其平均每个品类SKU精简为8个,且大多数品类都已完成提价。

同时在产品结构上,除厨电类与生活类产品外,小熊通过切入母婴、个护等产品,开辟新增长曲线。

但截至目前,包括母婴、个护在内的其他小家电业务难以扛起增长大旗,截至2022年上半年,其营收占比仅为7.27%。

“精品化策略”在新兴品类的产品池中无法复用,原因在于转换赛道,推陈出新仍需要试错成本。

因此,就收入结构而言,营收占比超八成,负责赚钱养家的厨房小家电理所应当地成为了“精品化策略”的主力。

小家电走“精品化路线”一般有两种策略:一种是围绕场景,通过迭代功能完成产品升级。典型案例如北鼎以“养生”为场景,围绕养生壶配套产品升级。

另一种则是大单品逻辑。用精准的人群定位与后续的营销圈粉。比如定位新中产的摩飞,其大单品多功能料理锅其实就是将中西式厨房结合,后续又通过与大英博物馆联名,进一步抓牢这部分用户。

目前来看,小熊策略同时兼具两种,围绕具体场景,打造大单品的同时,随后升级品类中,完成提价,但效果并不明显。

以电饭煲品类为例。小熊通过“一人食”场景切入,迷你小饭煲成为爆品,但其余电饭煲产品与爆品销量差距甚远。

摆在小熊面前的,其实是精品与性价比间的定位悖论。

梳理头部小家电价格带不难发现,小熊更具性价比特点。摩飞产品价格带在150-1000元左右,北鼎在600-3000元,而小熊价格带在100-300元。

在今年多次的投资者调研中,关于“定位”的问题也被反复提及,尽管小熊高层反复强调“小熊定位没有改变,依旧追求性价比高而非高单价”。

但现实是,精品化尽头其实都是为了高客单价。但小熊面临的尴尬处境在于,曾经依靠“性价比”优势养成的核心人群并不能为持续为其高端产品买单。

这也造就了小熊眼前的尴尬处境:一边继续走性价比路线,依靠打折留住原有用户,另一边则向精品化试探,提升客单价。

在《好战略,坏战略》中一书中,作者曾经讲述了一个关于苹果实施精品化战略的故事。

比起苹果精品化战略体现的“聚焦”,小熊则显得尤为激进。

自2019年上市,小熊便开始投入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的建设。2021年,小熊电器以发行可转债的形式,募集不超过6亿元的资金,扩大生产规模。今年5月,小熊电器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正式动工,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量1500万台。

与激进扩产相对应的,却是小熊逐年上升的存货周转天数。从2021年年末末至今,小熊存货周转天数从85.23(天)上升至93.45(天)。横向对比新宝股份,其存货周转天数仅为64.49(天)。

一面是卖不动的库存,一面又是持续扩产,新增产能是否能得到合理消化,还考验小熊的营运能力。

这并非是小熊一家的困扰。随着固定资产以及在建工程等重资产占总资产比重越来越大,“小熊们”所面临的问题是,如何将生产成果快速转化。

回答上述问题的关键依旧是研发。

研发与产能是一枚硬币的正反面:前者是抓住消费者的需求,后者则将需求快速实现与落地的重要手段。

但从研发端看,尽管,小熊前三季度,研发费用率上升至3.51%,但对比北鼎股份的4.9%,科沃斯的5.34%等,其研发水平与同行相比,依旧有较大的差距。

值得一提的是,比起研发端投入的谨慎,小熊对“低收益理财”一直情有独钟。据choice数据,2019年至2021年,小熊累计理财金额达32.24亿元,到期收益634.84万元。

2019年,小熊累计理财金额为10.03亿元,到期实现收益294.9万。

2020年,累计理财金额6.50亿元,到期实现收益319.3万。

2021年,累计理财金额5.71亿元,到期实现收益20.64万。

财经无忌梳理发现,小熊所购理财产品年化收益多数在1%~4%,远低于小熊净资产收益率水平。

有分析人士指出,上市企业热衷投资理财的背后,反映出的可能是主营业务的增长疲软,这恰好与小熊的主营业务走势类似。

利用金融资产改善资产负债表,固然无可厚非,但也存在资金管理风险。今年7月,小熊电器再次发布公告称,在不影响募投项目建设和正常生产经营的情况下使用不超过人民币7亿元闲置募集资金进行现金管理,占最近一期货币资金的比例接近五成。

实现上述理想并不容易,在业绩回暖与双11战报背后,如何回应定位与战略的模糊,才是小熊的关键命题。

THE END
1.昔日“顶流”小熊电器遇冷,需求变竞品多,利润大幅缩水!小熊电器曾是小家电行业的“宠儿”。靠着酸奶机、养生壶等一系列“精致神器”,它迅速打开市场,成了中产家庭的“标配”。尤其在2020年,疫情让宅家成为常态,厨房小家电迎来了前所未有的爆发期,小熊电器的业绩也随之水涨船高。短短三年后,这个品牌却从神坛跌落,销量下滑、投诉不断,市场份额被蚕食得所剩无几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817512840895442597&wfr=spider&for=pc
2.小熊电器Bear小家电品牌小熊电器以不断向消费者推出精致、创新、健康的小家电产品为己任,努力为消费者创造高品质的生活!公司坚决贯彻精益制造、客户至上的经营宗旨。致力于厂商价值一体化建设,追求与各位合作伙伴长期、和谐、共赢发展,努力打造精致创新小家电第一品牌。 收录的分类 https://www.178good.com/buy/bears/
3.从小狗电器到小熊电器,小家电为何难出大品牌?差异化的技术和产品,是决定小家电企业未来在市场竞争中“能走多远”、“能走多久”的关键性因素。无论是上市,还是不上市,无论是小熊电器,还是小狗电器,本质上小家电企业都需要在未来竞争中,建立自己的差异化竞争手段。 【编者按】虽然短时间内市场和用户不一定会马上为创新者买单,但最终能在行业活下来的,一定是要https://www.iyiou.com/p/108625.html
4.摩飞VS小熊电器:小家电收割“喜新厌旧”的年轻人基于对年轻消费群体的洞察,小熊电器又以同样的思路重新定义了煮蛋器、电热饭盒等之前被巨头们忽略的小家电单品。 2018年,小熊家电提出“萌家电”概念,围绕年轻消费者的审美,在内容营销上持续加码,吸引了大批注重生活品质、追求性价比和高颜值家电单品的年轻人们。这一年也是小熊电器的出圈之年。 https://m.10100.com/article/22758
5.在“宅经济”退潮和原材料价格上涨的双重压小熊电器在公告中表示,去年面对疫情催生的“宅经济”逐步消退,原材料价格持续上涨,芯片紧缺等压力,公司内部积极寻求变革,在压力中成长蜕变。不过,相比公司净利润增速大跌,去年小熊电器小家电行业毛利率32.78%,同比增长0.35%;而电动类厨房小家电也是毛利率下降最为明显的品类。全部http://guba.sina.cn/view_52843_862.html
6.小熊电器凭啥成为小家电行业“优等生”互联网科技快报小熊电器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小熊电器”)定位于“创意小家电+互联网”企业,自从2019年8月登陆资本市场后,小熊电器一直备受关注,除股价水涨船高外,其业绩也不断攀升,2020年上半年,小熊电器营收与净利润均实现大幅度增长。根据小熊电器日前发布的“2020 年半年度报告”,小熊电器报告期内实现营业收入171,742.92万元http://news.ikanchai.com/2020/0910/377926.shtml?app=member&controller=index
7.小熊电器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项目昨日动工顺德二季度力推制造项目落据了解,此次小熊智能小家电制造基地二期项目规划占地面积85亩,总建筑面积约20万平方米,总投资6亿元,主要包括数字化工厂、智能立体仓库及总部运营三大部分,预计项目全部投产后可实现年产量1500万台,年产值可达15亿至20亿元。 据企业介绍,在数字化工厂方面,小熊电器将建设全数字化、智能化大型生产及多层立体仓库,以此进一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202205162379586040.html
8.二季度业绩放缓,小熊电器需要护城河2019年-2022年,小熊电器的营业总收入增长率分别为31.70%、36.16%、-1.47%、14.18%,净利润增长率分别为44.57%、59.64%、-33.81%、36.31%。 小熊电器小家电行业的库存量也在不断增长。 2019年底至2022年底,其库存量分别为748.38万台、858.49万台、941.95万台、1037.20万台,同比增长38.83%、14.71%、9.72%、10.11%。https://36kr.com/p/24078909450083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