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熊猫电子,到新飞电器,这十家衰落的中国家电企业,生动的反映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的这三十年间起伏兴衰的大背景。虽然每家企业的故事多有不同,但是这些公司的衰落或者死亡,多数伴随着几个共同的原因。
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倒在沙滩上。中国企业成长也是如此,不断有新星出现,同时就有很多曾经知名的公司衰落下去,以至成为昨日黄花。前日关于河南新飞电器破产重组的消息,又让我们对于这些逝去的“前名企”产生怀念,所以我们今天就来一并讨论一下过去20多年来中国家电行业中十大衰落的明星,从他们的成长危机中找到些启示。
这个曾经享誉中国长三角地区的电视机品牌,从十几年前开始就离消费者而去了。在1999年以前,熊猫彩电曾是市场上的名牌产品,熊猫电子集团也曾是“中国电子工业的摇篮”,第一个进入国际市场的中国电子商标。凭借着彩电这一占收入90%的现金牛业务,熊猫电子1996年上市,算是中国较早进入资本市场的优秀家电公司。
但是如梦时光短暂,由于彩电市场竞争不断加强,技术换代,熊猫电子1998年就成为亏损的ST上市公司,最终在2005年被中国电子信息产业集团重组。熊猫电视告别市场,梦想中的熊猫手机也无果而终。
二、无锡小天鹅
然而2000年之后,由于产品市场竞争激烈,内部管理能力不足,导致小天鹅公司经营业绩持续下滑,最终股权经过多次易手后,2008年由美的集团收购成为小天鹅大股东。经过产权调整的小天鹅,开始了新的发展,目前正式成为全球前三的专业洗衣机公司。
三、春兰空调
四、夏新电子
对于曾经的时尚电子产品VCD熟悉的朋友,应该对夏新VCD还记忆犹新。“北有青岛海尔海信,南有厦门厦华夏新。”夏新电子不只在VCD领域曾是市场领导者,而且在早期的国产手机市场,也是一个知名的品牌。这家成立于1981年的企业,是中国最早的中外合资公司,凭借电子类产品1997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也属于老字号上市公司。
这家风云一时的企业在2006年后就没能延续之前辉煌,2007年亏损8亿,2009年,由于连续三年亏损,被象屿股份借壳上市。退市后重组成立的夏新科技有限公司,并没能起死回生,2016年被大股东再次转让股权,近半数股权价值仅1万元。夏新电子的时代基本结束了。
五、厦华电子
厦华电子成立于1985年,曾经是福建省最大的电子企业和中国最大的彩电出口企业之一,1995年在上海证券交易所挂牌上市。但是好景不长,2002年开始的三年,厦华电子连续亏损,开始进入了一个不断寻找新增长目标,不断寻找重组机会,又不断失败的连续怪圈中。剥离手机、计算机、显示器等业务,变卖资产等等方法都勉强保留着一家上市壳公司的价值,但是公司的经营始终无法走回正常。
目前,这家公司仍然依靠各种重组可能性保留着ST厦华的上市公司资格,但我们所熟悉的厦华电视已经走完的生命的全过程。
六、科龙电器
科龙电器是中国最早生产冰箱的企业之一,出身于广东顺德,是典型的改革开放后第一批民营家电公司。科龙电器分别在1996年发行H股并在香港挂牌上市,1999年在深圳发行A股。这家公司总体发展平稳,但是由于2005年科龙实际控制人顾雏军案件影响,公司的经营受到重大影响,不得不转让控股权。来自于青岛的海信电器乘势而入,兼并了这家广东企业。
科龙电器的股东易主,更加充分体现了企业家风险对于中国公司持续成长的重大影响。
七、牡丹电子
北京的朋友都对牡丹电视机比较熟悉,尽管牡丹电子集团已经停止了在传统电视产业等领域的实质运营。牡丹集团的前身是北京电视机厂,后来发展兼并了北京市属部分电子型企业,见证了改革开放后电子产品市场不断开放,传统地方国有电子企业不断整合,又经历市场激烈竞争后竞争力下降的全过程。牡丹电视机曾经在本地流行一时,但是传统计划型的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并没有能力使之不断更新迭代并扩大市场,所以这家公司在1997年之后就只能作为新成立的北京电子控股集团的一家二级单位存在了。
八、波导手机
然而,三五年的好日子并没有带来长期的繁荣,由于技术研发难有进步,在手机等电子产品领域的快速发展过程中,波导公司很快就开始品尝摔倒的滋味,2005年陷入巨额亏损,之后就再没能东山再起。不过,波导手机并没有完全消失,它一直活着,只不过,早就不再是“战斗机”,而是主打大屏大字大声的老人机。
九、爱多VCD
十、新飞电器
新飞电器的成长转折开始于多次股权的转让,控股股东和管理层的变化和后期对于向小家电领域尝试转型的失败。21世纪的十多年间,这家公司逐渐淡出了消费者的视野,直到2018年6月,新飞正式宣布破产重组,转让所有资产和股权。
从熊猫电子,到新飞电器,这十家衰落的中国家电企业,生动的反映了中国家电行业发展的这三十年间起伏兴衰的大背景。虽然每家企业的故事多有不同,但是这些公司的衰落或者死亡,多数伴随着几个共同的原因:
l管理产品生命周期失误。家电行业是一个高度市场化,同时产品发展变化快并且技术进步周期短的行业,这就使得一家公司可以凭借一项引进的新技术迅速超越,同时也必然被后来者用更新的产品和更低的价格所取代。如果不能够有效管理产品的推陈出新,实现生命周期的迭代,家电企业的寿命就难有保证。
l管理发展方向失误。很多衰落的家电公司都走向了多元化产业的尝试,但基本没有成功的结果,这和其他行业中的企业相比,显得很不寻常。利用多元化产业来分散风险并建立新的产业发动机,对于面对高度竞争的家电企业来说,是最自然的战略选择,但是其他行业的企业能成功,家电企业为何就没法成功呢?我想可能是因为这个行业中在企业规模普遍还不大,销售额在几十亿左右,毛利不高,资本并不充足的环境下搞多元化,资源是远远不能保证的。这告诉我们,多元化不错,但一定充分估计到自身资源的限制。
l管理体制机制失误。不少的家电企业失败,都有一个共同的情形,国有企业背景企业在这样高度竞争行业里所显现出的机制劣势,带来后续发展的动力不足,或者内部股东持续变化给企业决策造成的摇摆问题。因而我们考虑企业的长青问题,离不开对公司股权结构和治理模式的良好设计,否则再优秀的企业也不一定能走得长久。
(本文作者介绍:知本咨询董事长。中国企业联合会、国家开发银行特聘管理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