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美的经营困境,并没有因为黄光裕的回归得到改变。“18个月重回市场地位”没有做到,2023年的承诺对赌同样成了镜花水月。
大家电零售业态的改变,拉扯着国美零售的脱困之意。无论是抱元归一还是另做他嫁,摆在黄光裕面前的,都是一条陌生而又险陡的通路。
01
营收缩水九成五
黄光裕,再一次“食言”了。
“2023年实现较高盈利并达到以往较高水平的”的目标犹言在耳,现实却向着他倒嘘不止。
3月28日,国美零售控股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国美零售”)拿出了2023年的成绩单:全年营收6.5亿元,同比减少96%;归母净利润为-100.6亿元。“较高盈利”的目标,变成了“较高负盈利”目标。
财报显示,国美零售的商誉、金融资产、使用权资产及联营公司权益减值损失为人民币33.67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为人民币13.75亿元。该集团其他费用及亏损为人民币1.53亿元,相比去年同期为人民币2.63亿元。财务成本净额为人民币27.72亿元,去年同期则为人民币15.34亿元元。
虽然相比2022年,国美零售的归母净利润亏损额从199.56亿元,下降到2023年的100.6亿元,减亏49.6%。但销售收入也从2022年的174.44亿元,暴跌到6.5亿元。收入与净亏损额的差距继续拉大。
除此之外,国美在外还有大量“债务”。根据其公告,截止2024年2月29日,国美零售逾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包括应付债券)本金共计192.6亿元。同时涉及的未决诉讼案件共990宗,涉及金额45.4亿元,其中银行及金融机构未决诉讼案件涉及金额共29亿元。已有法院判决案件共计922宗,涉及金额共约130亿元。
作为曾经国内家电市场零售一哥,在2002年,国美销售就已破百亿,08奥运年是突破千亿规模。
然而时隔十多年国美零售在国内家电市场的份额占比却以不足1%。甚至要向曾经“嗤之以鼻”的京东出让股权来偿还债务。
02
三年改革仍未脱困
如今国美的这幅景象,与黄光裕复出之时的豪气万丈,形成的鲜明的对比。
2021年2月,黄光裕出狱回归国美。彼时黄光裕对外界表态,称要用18个月让国美重新回到原有的市场地位。并详尽制定了精确到一兵一卒的发展战略。
然而无论是尝试打造低价电商平台、消费金融还是转型家装市场,这些尝试最终都没有获得较好的市场反馈,没有为国美经营带来明显支持。
比如国美重点打造的娱乐化零售平台“真快乐”。按照黄光裕本意,国美积累了大约2亿的线下客户流量,通过“真快乐”可以将他们激活为线上流量,并以此生出诸如金融、服务等其他可持续业务。
这种想法放在10年前或许值得一搏。但在2021年,在线上零售发展已经进入深入内卷的情况下,缺乏互联网基因的国美在一众平台面前,没有掀起任何水花。
据媒体报道,2021年,国美仅为“真快乐”APP做推广,就花费了9.62亿元。同时要求线下门店员工引导客户通过“真快乐”APP下单。但2021年只获得了1683万活跃买家,仅为京东、拼多多等平台的数十分之一。
与此同时,其重金打造的国美打扮家业务,也已暂停业务。两大电商平台,都折戟于市场面前。
财报显示,在2022年,国美零售尚有12431名员工,而到2023年底,则只剩下2196名。这过程中先后出现多起欠薪裁员导致的社会舆论事件,甚至国美的APP,也出现了弹窗打骂老板的奇闻,加大了外界对其悲观的看法。
除了战略思想的跟不上,过重的债务,也让国美难以调头变轨。
数据显示,截至2023年底,国美零售的流动负债为383亿元。其中逾期计息银行及其他借款(包括应付债券)本金共计192.6亿元。
2022年12月,国美零售就将十分到家21.65%的股权转让给京东,以置换1.05亿债务,并以债转股的形式偿还京东1.45亿元债务。此外国美还将三亚国美旅业有限公司100%股权转让给中融国际信托有限公司,国美长沙湘江玖号项目同样进行了转让。
但面对经营困难和巨额债务,这些做法显然是捂不住窟窿的。国美零售在财报中坦言,可能无法在正常业务过程中变现其资产及清偿其负债,若干银行已经对其采取法律行动。
国美这个地主家,也没有多少余粮可以卖了。
03
新布局可否带来新发展
面对当下的困境,在2023年财报中,国美零售提出,在未来将继续化解债务和保持战略聚焦。
一方面,债务方面计划将电器业务进行划分,对存在债务问题的国美电器采取归集重整,同时设计并建立一套新的管理体系,成立新国美电器。另一方面,将加快发展家居家装、国美汽车体验馆、租赁业务等创新业态业务。
这应该是国美盯上了国家政策所作出的调整。
2024年2月,中央财经委员会第四次会议中提出的“推动新一轮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特别是“鼓励汽车、家电等传统消费品依旧换新,推动耐用消费品以旧换新”可能带来的市场空间,为国美的转型带来了可能。
与此同时,国美对于超市业务,也展现出较大的兴趣。
2023年11月,媒体报道国美计划大举进军超市领域。虽然国美零售发布公告称业务与国美零售无关,主要由黄光裕及关联方独立第三方合作经营,但也表示了不排除探索新零售项目机会的可能性。
此外国美还将控制自有门店数量,增大加盟店规模,从运营体向品牌输出变化,甚至探索无人零售业务。
但平心而论,国美目前提出的战略,并不能为资本市场带来更多兴奋。且不说国美本身,即便是京东、苏宁,近两年也正在受到诸如云仓、需求式零售等业态的冲击。
以旧换新政策在经历消费降级的今天,能否取得预期的效果仍未可知,细分行业竞争也必然会不断冲击国美在其他创新业态的新布局。
今年年初,集群车宝创始人兼CEO高集群发布全员信,宣布公司正式申请破产。这位曾经的国美高管,黄光裕的得力干将,在这封近千字的信中透露着遗憾和不甘:“谋事在人成事在天,今天集群车宝已耗尽了最后一颗子弹,倒在距成功只有一公里的路上,努力到无能为力,只有含泪离场。”
国美虽未惨烈至此,但曾经的光环确是在不断暗淡,剩下的“子弹”亦不算多。想要成功翻身,只怕同样是“谋事在人成事在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