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自动化设备,具体是一种小家电自动组装生产线。
背景技术:
技术实现要素: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克服已有技术存在的缺点,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方便,生产效率高,质量稳定的一种小家电自动组装生产线。
本实用新型目的是用以下方式实现的:一种小家电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送料机械台、工装板、视觉检测系统及配件组装系统;
其中,所述的送料机械台包括主机架及设于其上的上层输送线及下层输送线,主机架两端设置有升降器将上、下层输送线、连接,主机架顶端上方设置有导轨,工装板安装在该导轨内,并由输送线驱动其在导轨内运动;
所述的工装板包括主板体及设于其上的若干定位座,产品零件放置在相应的定位座内固定;
所述的视觉检测系统包括横跨在主机架顶端的支架,支架中部安装有视觉摄像头,视觉摄像头下方设置有定位座,可使得工装板停留在视觉摄像头的工位处;
所述的配件组装系统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上的机械手,机械手顶端安装有机械夹具,机械手驱动机械夹具从定位座内夹取配件置入产品外壳内组装。
所述的上层输送线及下层输送线为链条式输送带。
所述的定位座分为产品外壳定位座及产品零件定位座,产品外壳定位座设置于工装板中部,产品零件定位座设置在产品外壳定位座外围。
所述的机械手根据产品复杂程度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机械夹具为气动夹头或是机动螺丝刀。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1、结构简单,生产成本低,提高市场竞争力;2、利用循环式送料台,可实现工装板自动回流,重复利用工装板;3、送料台分为上下两层立体循环,有利于提升设备的紧凑型,降低设备占地面积;4、利用多个机械手实现零部件自动装配到产品外壳内,装配速度快,工作效率高,生产出的产品质量稳定。
附图说明
图1、2为本实用新型总装效果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中视觉检测系统结构示意图。
图4为本实用新型中工装板结构示意图。
图5、6为本实用新型中配件组装系统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作具体进一步的说明。一种小家电自动组装生产线,其特征在于:其包括送料机械台1、工装板2、视觉检测系统3及配件组装系统4;
其中,所述的送料机械台1包括主机架11及设于其上的上层输送线12及下层输送线13,主机架11两端设置有升降器14将上、下层输送线12、13连接,主机架11顶端上方设置有导轨15,工装板2安装在该导轨内,并由输送线驱动其在导轨内运动;
所述的工装板2包括主板体21及设于其上的若干定位座,产品零件放置在相应的定位座内固定;
所述的视觉检测系统3包括横跨在主机架顶端的支架31,支架中部安装有视觉摄像头32,视觉摄像头32下方设置有定位座,可使得工装板2停留在视觉摄像头32的工位处;
所述的配件组装系统包括机架及安装在机架41上的机械手42,机械手顶端安装有机械夹具43,机械手42驱动机械夹具43从定位座内夹取配件51置入产品外壳5内组装。
所述的上层输送线12及下层输送线13为链条式输送带。
所述的定位座分为产品外壳定位座22及产品零件定位座23,产品外壳定位座22设置于工装板2中部,产品零件定位座23设置在产品外壳定位座22外围。
所述的机械手42根据产品复杂程度设置有一个或多个,机械夹具43为气动夹头或是机动螺丝刀。
工作原理:在生产前,采用外部机械手或是人工将各个配件及产品外壳放置在工装板相应的定位座内,然后将工装板放置在上层输送线中,工装板被上层输送线运送至视觉检测系统3处后停留,系统利用视觉摄像头对工装板上的配件数量及位置进行检测。当其检测到与系统设定相同时,输送线继续前进将工装板送入配件组装系统。如检测到与系统内容不符后,设备发出报警,并在系统中设定该块工装板不装配,直接回流检查。
当工装板送入配件组装系统后,机械手42驱动机械夹具43从定位座内夹取配件51置入产品外壳5内组装。其中,根据产品的复杂程度,本案中的机械手可以设置一个或是多个。多个机械手时,可将各个机械手分配至不同的工位,工装板在每个工位均需要停留,且分配某个机械手装配某几个零件,以提升系统的工作效率。
当配件装配完成后,流入成品工位,系统采用人工或是机械手将成品去除。工装板流动至输送线最尾端时,由升降器14将工装板移动至下层输送线13,下层输送线13将工装回流至上层输送线的前端,并利用升降器14将工装板提升入上层输送线,从而实现工装板的循环使用。与传统采用人工装配的生产方式相比,本案在的结构可自动实现零件的提取,组装等工序,再降低劳力成本的同时,提升工作效率,降低生产成本,并使得产品的质量稳定有保证,故可广泛推广使用。
以上显示和描述了本实用新型的基本原理和主要特征和本实用新型的优点。本行业的技术人员应该了解,本实用新型不受上述实施例的限制,上述实施例和说明书中描述的只是说明本实用新型的原理,在不脱离本实用新型精神和范围的前提下,本实用新型还会有各种变化和改进,这些变化和改进都落入要求保护的本实用新型范围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