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间距离。爬电距离是不同带电部件之间沿绝缘材料表面的最短距离。一旦距离过小,在尘埃的影响下,空气介质被击穿,形成导电通路,绝缘失效。因此,在设计器具时,必须考虑爬电距离、电气间隙和固体绝缘。第29章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和固体绝缘一、理解与实施标准的第29章对通过功能绝缘隔开的带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进行了规定,目的是为了确保,来自给器具供电的电源的浪涌或者由器具本身操作产生的浪涌,不会使带电部件之间绝缘失效而影响器具的正确功能。第29章对由基本绝缘、附加绝缘或者加强绝缘隔开的带电部件和其它导电部件之间的电气间隙也进行了规定,目的也是为了确保,来自给器具供电的电源的浪涌或者由器具本身操作产生
4、污染层会产生泄漏电流,而该泄漏电流会加热表面并引起水层的中断。在中断的水层之间会产生小的火花(闪烁)。由火花产生的热量引起绝缘的碳化和挥发,导致在表面上形成永久的“碳化通道”。漏电起痕的现象严重限制了有机绝缘在户外环境的使用。形成WORLDCERTIFICATIONMAP漏电起痕的快慢取决于聚合物的结构,可以通过给聚合物添加适当的填充剂抑制碳化的方法来大大减小形成漏电起痕的速度。水分并不是形成漏电起痕的必要条件。导电通道也可以由金属粉末引起,例如,在带有运动部件的器具里,运动部件会逐步磨损,金属粉末会沉积到表面上。29章规定的爬电距离取决于:(1)可能由器具的工作产生的污染等级
6、,只要每一层能满足特定的电气强度的要求,就不规定穿通的距离。如果绝缘在非正常工作试验中测得的温升能满足特定的温升判定准则的话,对这样的绝缘也不规定距离。在后两种情况中,如果绝缘是可触及的,绝缘还必须通过刺穿试验。如果附加绝缘或者加强绝缘经受频率超过30kHz的电压,则绝缘的厚度必须满足IEC60644-2中6.2条的要求。评价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的方法如下:(一)电气间隙(1)根据器具的额定电压(RV)和安装处的过电压类别,从IEC60335-1的表15中得出器具的额定脉冲电压(Riv)0注:家用器具属于II类过电压类别。(2)利用(1)得到的额定脉冲电压(Riv)从IEC603
7、35-1的表16中得出最小电气间隙。(3)对于基本绝缘、附加绝缘和功能绝缘,电气间隙按照(2)的方式得出。WORLDCERTIFICATIONMAP(4)对于加强绝缘,电气间隙按照(2)的方式得出,但却是使用下一个更高等级的额定脉冲电压(Riv)。(5)对于如下情况可以放宽:a)基本绝缘在管状外鞘电热元件末端的基本绝缘;如果降压变压器带有一个单独的接地屏蔽层或者次级是接地的,则在这种降压变压器的次级电路中的基本绝缘。b)功能绝缘在PTC发热元件表面上的功能绝缘;在漆包线交叉点上的功能绝缘;在变压器和分压器次级电路中的功能绝缘。6)对于I类、II类和III类器具,只要减小后的电
8、气间隙能经受住第14章的脉冲电压测试,基本绝缘和功能绝缘的电气间隙就可以减小。在下述情况下,这种放宽条件不适用:a)3级污染;或者b)由于部件的磨损、变形、运动或装配,电气间隙可能已被减小。在这种情况下,除非脉冲电压Rv小于1500V,否则由(2)得出的电气间隙要增加0.5mm(7)在升压变压器的次级电路和谐振电路里,电气间隙是通过IEC60664-1的表F.7a或者对于频率超过30kHz的通过IEC60664-4来直接判定。如果按照(2)得出的值更大时,就用(2)得出的值。(二)爬电距离(1)确定绝缘暴露环境的污染级别。微环境通常是2级污染。如果绝缘是有特殊防护的,在这种情
9、况下,1级污染适用。如果绝缘遭受了例如电刷碳灰的导电性污染,在这种情况下,3级污染适用。如果微环境由于器具本身的操作可受到冷凝、清洁剂或者烹饪的污染的话,那么3级污染适用,这将会在第2部分特殊要求标准中指出。注:对于家用器具,微环境是2级污染。(2)确定跨过绝缘的工作电压(WV)(也可参见下面(4)的注)并通过绝缘的CTI来确定绝缘所属的材料组别。然后,将这些信息结合(1)得出的污染等级,从IEC60335-1的表17中得出基本绝缘和从IEC60335-1的表18中得出功能绝缘要求的爬电距离。在IEC60335-1WORLDCERTIFICATIO第5版中,表17和表18中小于
10、630V的工作电压现在已用具体值来表示而不再用范围值。对于落在这些具体值内的工作电压,爬电距离通过插值法获得。第5版引入这些变化是为了与IEC60664-1保持一致。(3)(4)(5)(6)(8)注:完整版家用电器安全国际标准理解与案例分析一基于IEC60335-1第5.1版已上传至“世界认证地图”二、新旧版主要差异(详见文末)三、案例分析案例1:问题描述对于家用电器内部的电机转子,电机绕组和电机轴之间要求满足双重绝缘或加强绝缘的要求。电机转轴上的绝缘材料只包含一层同质体。工作电压250V,污染等级3级,材料组别III对于电机绕组漆包线导线和电机转轴(各自的滚珠轴承)之间的爬电距
12、,表17注1不适用。(2)如果轴绝缘不是一个单层同质体,而是一个双重绝缘系统,那么对于这个包含基本绝缘和附加绝缘的双重绝缘系统的爬电距离,应该根据条款29.2.1和29.2.2来确定。在这种情况下,爬电距离的限值应为5.5mm=1.5mm根据表17注1中基本绝缘的爬电距离)+4.0mm(根据29.2.2中附加绝缘的爬电距离)。案例2:问题描述IEC60335-2-40的29.2条污染等级是如何确定本文作者黄文秀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准法规专家中国电器科学研究院有限公司标准法规专家,担任全国家电标委会美容及其它器具分委会秘书长,负责制修订国家标准、行业标准50多项。现担任IEC/SC59L(小家电性能测试方法分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