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3.1.3按照接线图进行标号头和符号牌的加工固定。二次配线作业指导书主题内容与适用范围本守则规定了我厂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下线的工艺方法、工艺过程、质量检验内容。本守则适用于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的二次下线配置。材料及工具材料:绝缘铜线、塑料扎带、异形塑料管、不干胶标签、行槽线、接线端头、缠线管、绝缘线夹、塑胶管、橡皮绝缘衬套、焊锡、松香等。工具:剥线钳、尖嘴钳、冷压钳、电工刀(剪刀)钢板尺、电池灯、卷尺、电烙铁、搬手、螺丝刀、号码笔(中英文打字机)等。工艺过程准备工作熟悉接线图,看是否有漏线和缺少标号现象,元件及规格是否与接线图相符合。按设计要求进行二次回路元辅件(继电器、仪表、信号灯,按钮
2、、二次插件、端子等)的安装。3.3.7一次线与二次线应分开走线或采取有效隔离措施。3.3.2布线时,应首先根据产品接线图确定布线途径,按实际导线导线应为绝缘铜芯线,截面积一般电压回路、控制回路不应小于1.5mm2,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特殊电路(如半导体弱电回路等)可用更小一些的绝缘铜线。顾客有特殊要求时按顾客要求选用。在可移动的地方(如过门线)必须采用多股铜芯导线。导线的颜色,一般二次回路选用黑色,保护导线(如接地线)必须采用黄绿双色相间的绝缘导线。布线方法布线分平行配线法(扁线),成束配线法(圆线),十字交叉法(X形),行线槽法。我厂一般情况下选用成束配线
3、法其次优先选用行线槽法。成束配线法是将相同走向的导线用专用塑料扎带捆扎在一起,断面呈圆形。行线槽法,将二次线敷设在专为配线用的塑料行线槽内,此时只需将导线整理清楚而不需捆扎。行线槽配置可分两种,一种是只配置纵向(或横向)总体线束,分支线束不配置;另一种是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全部配置。行线途径确定线长,量线下料,并留有适当的余量,两端作上记号或套标号头。布线时,一般按自上而下和从左至右的顺序逐个接入各电器元件接点,每接完一个部件后,即按导线去向捆扎好并在敷设途中及时分由和补入连接电器的电线。逐渐形成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布线时,线束不应贴近裸露带电部件敷设,线束与带电体间的电气距离不得
4、小于表1的规定。表1:额定电压V距离mm50020300075600090100001253.3.5布线时,注意线束要避开金属尖角部位导线穿越金属件时,应在金属件上装塑胶管或橡胶衬套。如果在金属件上嵌放有困难时,可在导线上穿黄腊管或聚氯乙烯带。布线时,要横平竖直,层次分明,回路清晰,美观大方,不能遮盖元件代号,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布线时,线束与发热元件(如管形电阻)之间应留有散热空间,一般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布线,否则应保持不小于110mm的距离。电器间隙,爬电距离不得小于表2的规定(选用时,按较高额定电压,额定电流选取)。表2:额定电压UI电气间隙mm爬电距离mm63A及以下
5、大于63A63A及以下大于63AUI三60353560UI三3005668300UI三66081010123.3.11布线时,导线不允许在母线相间或在安装孔中穿过。布线时,不准占用供用户接电缆的途径与位置布线时,在分线处各分支应各扎一圈进行加固布线时,线束要用绕线管缠绕后用绝缘线夹或吸盘固定在骨架或底板上(用行线槽布线时除外),不允许直接敷设在导电部件或铁板上。夹导线处必须包以黄腊绸布或聚氯乙烯带。若导线较多时,可按导线数目之多少选择不同类型的线夹,用螺钉紧固。螺钉紧固后,露出的螺尾应符合3-5牙的要求。线束固定要牢固,当绝缘线夹夹不紧时,可适当加垫塑料(绕线管等)以防松动。线束敷设途
6、中,如遇金属障碍物,则应以弯曲形式越过,其间至少应留3-5mm间隙。线束两固定点之间距离,水平时不得超过300mm,垂直时不得超过400mm。在可移动的地方(过门线等),除采用多股铜芯线外,还要留有足够的余量。然后用绕线管缠绕,以免因急剧弯曲而产生过度膨胀或因活动部分的移动而产生机械损伤。线束根据走线方向弯成U型或S型。门关闭时,线束不得叠死。过门线束应在两侧弯曲起点处用绝缘线夹固紧,但两线夹不能影响门的开启闭合(两线夹相距一般不小于100mm)。导线在门开启闭合时,不得与金属件相摩擦,并和附近元件保持安全距离过门处若导线数目较多,可分两处或两处以上过门。连线(不接入端子排的线)应
7、与线束捆扎在一起(长60mm以下的除外,不得悬空走飞线。接线绝缘导线的剥离要用剥线钳,钳口应选用合适,若无合适钳口则可用电工刀(或剪刀)剥线,但不得损伤导线。当芯线上附有粘绸物或氧化膜时,则应用电工刀除之。一般一个接线点连接一根导线最多可以接两根导线。不允许接三根及以上多根导线。线头的羊眼圈应与紧固螺钉(栓)的旋紧方向一致,内孔直径应比螺钉直径大0.51mmo绝缘剥离长度L见下表:螺钊亘径M3M4M5M6M8M10L(cm)2L3.52.5L43L53.5L5.54L6.55L7.5每个接线端头的导线都应留有一定的余量。每个接线端头必须带有标号头,标号头的字号顺序从左到右,从上到下
8、。所有接线点的联结必须牢固可靠,接触良好,并有稳定持久的压力。(入弹簧垫圈或瓦型垫圈)元件端头若是瓦形垫圈,则不需要弯制羊眼圈,直接插入即可。联接应牢固无松动。接线应尽量在固定端子上进行,两个接线点的连接线不得有中间接点。使用多股导线时,线头必须绞紧,配置合适的接线端头,并采用冷压工艺压接。导线接入电镀表时,应将导线剥去绝缘层,一般对折后再插入接线盒内,导线在接线盒内应有足够长度,确保两只螺钉全部接触、然后将两只螺钉紧固。母排上接二次导线时,需在母线上钻直径6的孔,用M6螺钉连接,连接时必须用两个垫圈将接头夹在中间。如二次元件本身只有出线时,应通过接线端子过渡后才能与二次导线联接,外面再套
9、上塑料管。接线所有紧固件必须有镀层(一般镀锌),紧固件必须旋紧,无打滑现象及损坏镀层现象,在螺母拧紧后,螺扣露出部分为3-5牙。不接线螺钉也应全部拧紧,以防松脱。端子件的连接可接。导线与发热元件连接时,导线应剥去40mm的绝缘层,套上耐热瓷珠再连接。焊接二次接线的焊接,主要指电阻、二极管、三极管等。焊接时用松香、焊锡条先将接线头搪上锡,然后对接焊,防止假焊。焊好的接头必须套上相适应的塑料管。检查按照接线图用电池通灯测量接线是否正确,并查有无漏接的现象。用卷尺(或钢板尺)测量电气间隙和爬电距离是否符合要求。检查元器件符号牌,标号头是否齐全正确。线头、接线、线束、线卡、有无松动现象。焊接是否牢固,螺钉是否拧紧,整体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