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无意注意(不随意注意):没有预定目的,无需意志努力,注意突然发生的对象;
有意注意(随意注意):有预定目的,需要意志努力,注意计划发生的对象。
例:无意注意:学生在上课突然被外面的雷声所吸引
有意注意:学生在上课集中注意听讲。
2.注意分散(分心):注意由A转向B,B为没有预定目的的对象;
注意转移:注意由A转向B,B为有预定目的的对象。
3.感受性:感觉刺激对象的能力;
感觉阈限:感觉刺激对象能力的数值范围。
例:感受性:学生能听到美妙的声音
感觉阈限:学生能听到20-20000hz的声音
4.绝对感受性/绝对感觉阈限:对刺激物的感觉从无到有;
差别感受性/差别感觉阈限:对此刺激物的不同感觉。
5.感觉:对刺激对象个别属性的认识;
知觉:对刺激对象整体属性的认识。
6.明适应:从暗到亮,感受性降低;
暗适应:从亮到暗,感受性提高。
7.诱发运动:运动的物体带动静止物体同方向运动;
运动后效:运动的物体带动静止物体反方向运动。
例:诱发运动:坐在火车上,看到旁边的火车在动,以为自己的火车在动
运动后效:在路上,注视着飞速而过的高铁,再看旁边的物体在向后退
8.陈述性记忆/知识:对事实、概念、原理等知识的记忆;
程序性记忆/知识:对动作、技能等知识的记忆。
例:陈述:饮料的成分表
程序:家电的安装说明书
9.前摄抑制:所学知识前对后的影响;
倒摄抑制:所学知识后对前的影响。
10.再认:过往的事物重现眼前,要再度识别。
回忆:过往事物不在眼前,脑海中重新呈现。
11.首因效应:对刺激物的第一印象;
近因效应:对刺激物的最新印象。
12.聚合思维:四周向中心聚合;
发散思维:中心向四周散开。
例:聚合思维:排除法,最终得到一个答案;
发散思维:一题多解,得到很多答案。
13.再造想象:在原有事物基础上进行想象,例如小说改编;
创造想象:全新独特的想象,例如文学原创。
14.理想:依据客观规律,想象可以实现;
空想:违背客观规律,想象不会实现。
15.情绪:先天,出现早,人和动物共有的自然属性;
情感:后天,出现晚,人独有的社会属性。
16.激情:因兴奋和激动而情绪爆发;
应激:因紧张和恐惧而情绪爆发。
17.自觉性:采取决定时要自觉主动,且坚持自己的目标和信念;
自制性:执行决定时要克服外界诱惑,控制自己的行为。
18.激活功能:有静态转变为动态,产生活动;
指向功能:直接指向活动的具体目标。
例:激活:饿了,就要吃
指向:饿了,就要吃火锅
19.流体能力:先天产生,20岁达到高峰,30岁会有下降趋势;
晶体能力:后天经验,25岁达到高峰。一生都在缓慢发展。
20.气质:稳定性强,出现早,无好坏之分;
性格:可塑性强,出现晚,有好坏之分。
21.结果期待:行为导致某一结果,侧重结果。
效能期待:是否有能力实施某一行为,侧重能力。
例:结果期待:我认真教,学生能学好;
效能期待:我能教好学生。
22.场依存:对外界环境比较依赖;
场独立:不依赖或较少依赖外界环境。
23.冲动型:重速度轻精确度;
沉思型:重精确度轻速度。
24.社会抑制:他人在场活动效率降低;
社会惰化:他人在场活动积极性降低。
25.从众:自愿跟从他人;
服从:被迫顺从权威。
26.智慧技能: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动作技能:肌肉运动技能。
27.第一信号系统:物理性刺激产生的反射,人和动物共有;
第二信号系统:语言符号为中介产生的反射,人独有。
例:第一信号系统:望梅生津
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
28.泛化:相似刺激分不清;
分化:相似刺激分得清。
29.正强化:呈现奖励,行为概率上升;
负强化:撤销惩罚,行为概率上升。
30.施与性惩罚:呈现惩罚,行为概率下降;
剥夺性惩罚:撤销奖励,行为概率下降。
31.逃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已经出现;
回避条件作用:厌恶刺激未出现。
32.直接强化:强化本人;
替代强化:强化别人。
例:直接强化:小明上课,回答问题,老师表扬了他
替代强化:小明看见别人上课回答问题被表扬,他就也举手回答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