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家上市公司表示,本次海信电子控股通过增资扩股引入战略投资者,将有利于其进一步优化治理结构,为公司引入灵活的市场机制,激发企业活力、提升效率,借助与战略投资者的产业协同效应,加速公司的国际化发展战略,给公司带来更好的发展前景。
混改主体为二级子公司,不改变海信集团国有性质
海信电子控股公司源于2001年,当年青岛通过这个公司对海信骨干员工实施了股权激励,设计了“人在股在、股随岗变、离岗退股、循环激励”的16字股权激励原则。时至今日,海信电子控股公司的股东已覆盖海信大部分基层及以上管理者。
根据公告,若本次增资扩股成功征集到合格战略投资者,则增资完成后海信电子控股的股权结构为,海信集团持股26.79%、青岛新丰持股7.16%、上海海丰持股2.64%、青岛员利及控制合伙企业持股9.43%、青岛恒信持股3.06%、170名自然人持股33.71%,本次征集战略投资者持股17.20%。
如果本次增资扩股成功征集到合格战略投资者,海信电子控股的股权结构进一步分散,无任何单一股东或存在一致行动关系的股东能决定海信电子控股董事会半数以上成员的选任并控制董事会。因此,海信电子控股可能变为无实际控制人,从而导致海信视像、海信家电由青岛市国资委实际控制变为无实际控制人,海信集团公司也将不再为海信视像、海信家电的间接控股股东。
新京报记者注意到,海信电子控股增资扩股后、本次划转前,海信集团公司直接持有海信视像2.16亿股股份,占海信视像总股本的16.53%。本次划转后,海信集团公司直接持有海信视像的股份数量及比例不变。此外,海信集团公司作为海信电子控股的参股股东,间接享有海信电子控股所持海信视像3.93亿股股份的权益,占海信视像公司总股本的比例为29.99%。
在海信家电部分,海信集团公司未直接持有海信家电股份,海信集团公司作为海信电子控股的参股股东,间接享有海信电子控股间接持有海信家电A股股份5.17亿股和H股股份1.24亿股的权益,占海信家电总股本的比例分别为37.92%和9.13%。
同日晚间,两家上市公司公告称,在海信电子控股增资扩股完成后,青岛市国资委将持有的海信集团公司100%股权无偿划转给青岛华通国有资本运营(集团)有限责任公司(以下简称“华通集团”)持有。
华通集团成立于2008年2月,注册资本20亿元,是青岛市国有资本投资运营公司改革试点企业。截至2019年末,华通集团总资产288.72亿元,净资产91.87亿元。华通集团以智能化先进制造业股权投资、资本运营及产融服务、工业园区开发运营为主业,致力于打造国有资本市场化运作的专业平台。
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激发企业活力
此次混改之前,作为老牌家电企业,海信系上市公司也在不断调整,希望能够提高市场估值。2018年10月,海信科龙正式更名为海信家电。2019年12月,海信电器也更名为海信视像,公司认为,更名是为更好地反映公司主营业务实际以及战略定位,满足公司品牌管理与品牌发展需要,从而提升公司影响力。
此前外界认为,引入高瓴资本参与格力电器的混改,有利于格力电器多元化、国际化、智能化进程。此次混改后,两家海信系上市公司成为非国有控股公司,可以吸引更多优质资本参与。将使海信家电板块进一步摆脱体制机制的束缚,形成更有竞争力的留住与引进人才的制度,从而激发企业活力、提升效率,助力海信国际化和中国品牌走出去的进程。
“此次改革符合国企混改的大趋势,有利于海信优化公司治理结构,进一步激活管理层和骨干员工的积极性,同时引入新的资本可以充实现金流,新的投资者进入也有可能带来新的资源,实现与战略投资者业务资源的协同,有助于提振资本市场的表现和业务的实质扩展。”家电产业分析师丁少将认为。
家电产业分析师梁振鹏认为,家电是市场化行业,所以国有企业控股机制对市场化行业并不是特别适合,TCL从国企变成市场化企业后,发展比之前好。所以,混改有利于企业更好地市场化经营,也更符合现代化企业治理架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