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大学生就业形势研究论文(精选6篇)

随着高校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在当前国内总体就业形势不容乐观的背景之下,大学生的就业形势日益严峻,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分析大学生的就业形势,影响大学生就业的因素和解决大学生就业的新途径和新思路,高校应大力加强就业指导工作,推动大学生树立先就业、后择业、再创业的全新就业观,从而促进大学生就业率的提高。

1绪论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一个重要课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等教育和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自1999年高校扩招以来,随着毕业生的逐年增多,大学生就业形势呈现出不容乐观的态势。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以来,大学毕业生总数大幅度增加,就业率相对偏低,这已成为一个不争的社会现实问题。

2大学生就业形势分析

2.1毕业人数剧增

从1999年的高校扩招开始,我国高等教育进入了新的发展阶段,毕业生人数持续攀高,每年以60~70万的总量增加。毕业生数量呈跳跃式增长,而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则比较缓慢或是与往年持平。据教育部统计数据表明:2000年至2005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分别是107万、115万、145万、212万、280万、338万,2006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突破400万大关,达到413万,2007年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人数更是高达495万,比2006年增加82万,增幅达19.9。相对于毕业生人数的增加,大学生就业率却出现了下降。在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2006年11月16日召开的科学与人文论坛上,劳动和社会保障部部长田成平表示,“按照70%的初次就业率计算,今年高校毕业生约有124万人无法实现当期就业”。

2.3大学生怕吃苦,爱面子,跳槽频繁

许多企业不愿意接受应届大学生的很大一部分原始是由于大学生做事眼高手低,知识脱离实际,不愿从基层做起,缺乏吃苦耐劳精神,比较爱面子,怕从事底层的工作被朋友亲戚看不起,人际沟通能力差,比较自私。此外,大学生就业后稳定性差,企业接收大学生后一两年内流失率在30%以上的达到被调查企业总数的50%。

2.4假招聘铺天盖地

许多骗子利用大学生求职心切和缺乏社会经验的弱点进行坑蒙拐骗,使得有效招聘信息数量减少。大学生就业的招聘信息表面看渠道多,但有效的、实用的信息并不多,一些企业利用当前大学生供过于求的形势,推出假招聘,先给出诱人的待遇条件,然后以培训等名义收取费用,再以试用不合格等理由辞退学生。

3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3.1大学生就业素质有待提高,在就业方面存在不良心态

近几年来,用人单位普遍反映大学生不能胜任单位分配给他们的工作,其就业观念存在着“三高”即:高工资、高待遇、高福利的依然很多。其中大城市心态、过高的就业期望值、求职的自卑心理影响着大学生就业率的上升。大学生就业素质是指在就业过程中表现出来的心理意识品质和知识技能品质的总和,是大学生个体合理择业、顺利就业和成功创业的基础。就业素质包括:就业观念、心理品质和就业技能三个方面。当前,大学毕业生的就业目标主要集中在_些经济发达的大中城市和一些省会城市。大学生自身的就业期望值过高也是影响其顺利就业的一个因素。在当前条件下,的确有一部分大学生存在着较高的就业期望值,有的学生非大城市不去、非好单位不留。在找工作的时候,首先考虑的是工资、福利、保险等待遇问题。而另外一些毕业生在求职的过程中,存在自卑的心理。在应聘时由于缺乏自信、没有主见、勇气不足,从而丧失了很多选择和竞争的机会。

3.2传统就业渠道不畅通

随着近几年国企改革、企业重组和改制等原因,传统的就业渠道不再成为就业的主渠道。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90年代以后,个体、民营经济得到了广泛的发展。近几年政府在机构改革和人员精简的过程中,也削减和合并了一些部门,原来的一些劳动密集型企业在市场竞争中也要向知识密集型、资本密集型企业转化,原来传统的采掘业、制造业、建筑业等大量吸纳劳动力的国有工矿企业面临着大量亏损、破产、倒闭,出现了大量的下岗工人。这些都减少了大学生就业的岗位。

3.3高校专业设置适应不了市场需求

4解决大学生就业问题的对策分析

大学生要提高自身综合素质。如今就业形势日益严峻,就业率连年下降,人力资源过剩,用人职位日渐饱和,对我们来讲是相当不利的。如何正确面对当前的就业形势,充分做好思想准备,让自己在职场竞争中占有有利地位。

首先,大学生要掌握好所学的基础知识。这是最基础的一点,是以后就业的铺路石,敲门砖。大学里一些看似无用的课程,在以后实际社会生活中应该十分有用,因为这些类似于哲学、社会学类的课程都是让我们学会怎样为人处事。此外,如果连大学四年所学的基础知识都没掌握好,那么如何去学习以此为基础的新知识?因此,把握好四年大学生活,认真学好基础课程,是大学生就业的必要前提。

其次,要有擅长的专业技能。以计算机专业的学生为例,由于计算机应用在将来应该会是人人都能熟练掌握的,必须要有相应的软、硬件开发能力来增强自己的市场竞争力。大学生应该通过刻苦的学习,努力加强自己的知识储备,同时要锻炼自己的实践能力,全面提升自身的综合素质。只有所学的技能多于其他人,就业几率才会上升。

第三,要善于为人处事。大学里很重要的一课时学会做人,学会为人处事,即如何社会交际。这一点虽然不能从表面上看出来,但会对以后的工作生活起到深远的影响。

5总结

大学生就业问题是关系到政府、社会、高校、毕业生本人四方面的一个系统工程,对于大学生就业难的出现,政府、高校、用人单位以及毕业生本人都存在着各种各样的问题与责任。

对于每一位毕业和即将毕业的大学生而言,严峻的就业形势是人生的又一次挑战。针对当前大学毕业生就业群体不断增加而就业率偏低的现实问题,大学生要树立自信,不要盲目攀比学历,注意实际能力的提升,同时,立志从小事、平凡事做起,遵循成才规律,先就业,再择业,此外,转变就业观念,要适应市场需求,树立良好的就业择业心态,要克服不良的就业心理。

[关键词]网络工程毕业论文

一、前言

二、网络工程专业现存的就业问题

(一)企业因素

从企业层面看,当前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毕业生需求量还是比较大的,但是企业的实际工作与毕业生在学校学到的知识之间存在一定的偏差,毕业生上手比较慢,不能迅速满足企业工作需求,而企业对毕业生的管理缺乏人性化管理和人文关怀,导致毕业生陷入“报酬低”“职业发展缓慢”等这样的一些困境,对于企业来说离职率较高,而对于学生个人来说也影响了其工作的稳定性。

(二)学校因素

在学校的教学中,对于网络工程专业的教学存在着误区:(1)教学程度不深,蜻蜓点水式的教学使得学生掌握的知识不牢固、不扎实;(2)教学广度不广,学校教学与社会需求存在一定的脱节,造成学生走上工作岗位后适应能力不足,专业技能较弱。学校在培养过程中的培养体系和培养计划问题直接影响学生专业技能的发展,从而影响学生就业。

(三)自身因素

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内因发挥主要作用,自身专业认知模糊、学习态度不端正不认真、缺乏对社会的了解与认知,都成为学生自身竞争力薄弱的主要因素,专业技能薄弱和综合素质不高都成为其就业过程中的限制性因素,影响其就业。

三、提高网络工程专业学生就业率的对策建议

(一)企业层面

(二)学校层面

对于学校来说,首先要加强专业课的教学,创新教学方式,通过“校企办学”等方式打造与企业需求结合更紧密的课程,让学生的学习更有针对性和实践性。其次加深教学深度,拒绝蜻蜓点水式的教学,让学生掌握专业全面的技术。最后加强就业指导,学校是学生走向社会的最后一个平台,通过学校的就业指导,培养学生的心理承受能力、提高职业道德意识,多开展实践活动,深入企业锻炼学生的岗位适应性,以多元化的就业指导形式加强学生的竞争力,使学生成为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

(三)学生层面

参考文献:

[1]毛腾跃.网络工程专业产业人才培养探析[J].软件导刊,2014(3).

[2]袁志,邹延平,张明军,等.网络工程专业项目驱动式实践教学体系的构建[J].计算机教育,2012(8).

[3]徐雅斌,周维真,施运梅.项目驱动教学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辽宁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3).

关键词:园艺;园林;果蔬;种植;农作物

一、园艺专业到底是在学什么

二、景观设计的科学与艺术

三、毕业后走向景观设计师的路很远吗

有很多人说本专业的就业前景是昏暗的,这导致很多大学生在毕业后面临一种迷茫的阶段,陷入一种恐惧之中很久很久都无法自拔,刚进入社会的时候面临实习工作是十分艰难的,这是每个大学生都面临的问题,对种子农学,种植的研究是此专业的核心,学到这些基本的知识,对景观以及日常生活有所了解,掌握了这门专业的精髓,园艺专业就业前景还行,中国现在缺少的是设计人员。理所当然的,新增加的投入会成就更多的就业机会,不过不要慌,培养自己的专业水平与日后工作发展有很大的关系,把专业课学好是最主要的。

结束语

园艺贴近我们的生活并且走进我们的生活,很多与它有关的东西已经成为我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一部分。

【参考文献】

[1]王业成,李建林等,植物的研究与利用[D].呼和浩特,内蒙古农业大学,1999

[3]黄乐珊.孙泽昭.李红.增加农民收入与农业技术进步关系分析[J].甘肃农业,2007,(09):72-74

摘要:机电专业是一个宽口径专业,适应范围很广,企业希望招聘到既有专业知识,又有理论知识,懂得思考的复合型人才。本文主要是想研究中职机电专业专业建设以及中职机电专业的就业情况。由此,本文主要是先介绍中职机电专业的基本情况,并对其职业进行分析,最后根据市场人才的需求情况对中职机电专业的就业前景进行分析。

关键词:中职机电专业;专业介绍;就业现状

一、中职机电专业专业介绍

中职机电专业又称作为机电一体化,它是指在机构得主功能、动力功能、信息处理功能和控制功能上引进电子技术,将机械装置与电子化设计及软件结合起来所构成的系统的总称。其基本特征可概括为:机电一体化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综合运用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自动控制技术、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传感测控技术、电力电子技术、接口技术、信息变换技术以及软件编程技术等群体技术,根据系统功能目标和优化组织目标,合理配置与布局各功能单元,在多功能、高质量、高可靠性、低能耗的意义上实现特定功能价值,并使整个系统最优化的系统工程技术。由此而产生的功能系统,则成为一个机电一体化系统或机电一体化产品。

机电一体化技术是基于上述群体技术有机融合的一种综合技术,而不是机械技术、微电子技术以及其它新技术的简单组合、拼凑。这是机电一体化与机械加电气所形成的机械电气化在概念上的根本区别。

二、市场人才需求状况

(一)全国该专业人才需求状况

从全国的方向上看,目前技术类人才需求呈上升态势,其中机械制造类的人才需求最为突出。数据统计:电力电子、机械加工、模具设计、机电一体化、数控机床操作等技术人才需求量比去年增加了6%。尤其是汽车专业的毕业生对市场来说是供不应求。特别是临近年关,许多企业为追求经济利润而扩大生产,直接导致了技术人才的紧缺。从地区上看,近几年来华北及沿海地区对高等职业技术院校的机电专业毕业生供不应求,特别是对机电一体化和数控编程及操作人员的大量需求反映了这一趋势。

(二)行业人才需求状况

(三)岗位人才需求状况

在综合沿海地区以及本省的机电行业的发展的信息我们发现用人单位急需以下岗位人才:机电产品的制造加工,人员需求增长16.4%;机电产品的组装、调试,人员需求增长12.8%;机电设备的操作、维护,人员需求增长6.4%;机电产品的销售、技术服务、检验与管理,人员需求增长5.2%;自动化生产线的调试维护等,人员需求增长9.3%;生产现场工艺技术人员,人员需求增长5%;数控机床的操作、编程、维护维修人才,人员需求增长11.3%;模具工艺设计,人员需求增长15.4%;汽车维修技术,人员需求增长12.3%;汽车销售与保险,人员需求增长8.5%。

上述岗位在原有传统行业中融进了高新技术。有些机电产品和大型生产线应用了微机、软件、PLC,微电子、激光技术,并采用各种新型的传感器来检测和控制,其产品的制造手段也不断更新,如激光加工、数控加工等等。

三、中职机电专业就业形势分析

我专业近几年的就业态势良好,就业率高而且就业质量较高,毕业生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和好评。目前,我专业已毕业的学生,主要在分布在安徽本省以及江浙一代以及深圳、广州等发达城市。他们分别在不同的岗位上努力工作,深受公司领导的好评。截止目前,我专业2007届毕业生意向就业率已经达到75%以上,个别专业如汽车专业的就业率已经超过87%。根据以上所掌握的情况结合我专业学生的基本素质,我专业学生无论在基础课程的学习上还是课程以外的实习上都具备了满足人才市场基本需求的能力。比如:以单纯机械类专业为主的数控专业,从目前的情况来看,市场对数控加工人才需求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经济效益较好的军工企业、国家重大装备制造企业、沿海模具制造企业和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大量个体、私营和合资企业、外资企业工厂类人员、机械类人员,分别占岗位总数的14%、10%。大专以上(含大专)学历的占需求量的69%。因此我专业把学生的的能力培养放在第一位,使机类专业的学生既能进行程序设计又能精确加工、准确操作,再经过半年的实习,接触到先进的设备,使学生能力得到全面的提升,更适合大多企业的发展要求,为学生就业奠定良好基础。

在以电类为主的专业中,机电一体化专业较之其他专业在选择就业岗位的面积上要更加的广阔,加上某些岗位人才的奇缺,特别是一些经济发达地区对机电一体化专业的高职毕业生实际需求是巨大的,因此在培养这个专业学生的时候我专业的侧重点就放在了如何突出机电一体化专业作为电气、自动化、机械制造等专业的补充与延伸这一优势上,使这些学生的能力也从单纯的电类知识扩展到了与机械知识的共融,能更好地适应用人单位的需求。以汽车维修为主的专业,在社会当中的就业前景更是一片晴空,加上岗位上需要的综合素质的专业人才更是短缺,因此我们专业在对本专业学生培养中,加强学生的各方面能力的培养,使其能够适应社会,适应岗位的需求。

总之,我专业各专业的就业形势都比较乐观。人才需求量很大,学校的培养也比较到位。只要学生能够摆正心态,从一线脚踏实地的做起,发展空间是很大的。

参考文献

[1]马洪喜.试论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的发展现状和趋势[J].科技资讯,2012(02).

[2]王全喜.煤矿机械中机电一体化设计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4).

[3]周俊丽.煤矿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及发展研究[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07).

[4]芦景英.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究[J].科技创新导报,2012(30).

[5]宋利强.谈谈机电一体化技术[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2(23).

[6]张锐.刍议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综合采煤设备中的应用[J].中国新技术新产品,2011(08).

[7]张宇驰.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煤矿机械中的应用探讨[J].科技创新导报,2011(20).

摘要:大学生的就业指导教育应该根据形势的变化而相应进行改革。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进行就业观、职业观、就业政策和就业形势教育。大学生就业观的教育贯穿大学学习的全过程,把入学教育、素质能力教育、专业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教育结合起来,提高大学生学习、发展、择业和实现人生目标的能力。逐步提高大学生教育质量,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树立正确的就业观和创业意识。

关键词:大学生;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

一、大学生就业存在的问题

许多大学生对自己的认识不全面,专业知识不够强,与招聘单位的要求相差极大。从刚入学时,没有对自己进行规划,大学四年所学专业知识不够过硬。大学生存在就业期望过高现象,主要表现在薪酬、地域、个人的发展、假期的要求以及专业等方面。

二、构建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方法

(一)引导学生制定属于自己的职业生涯规划

(二)引导学生做足准备,应对就业压力

引导大学生转变传统的就业观念,确立新的现代的“先就业积累经验”就业观念,不要因为工作条件不好就不选择这个工作,让大学生做足心理准备,面对就业的困难。学生从入学开始就要有“就业教育与学业教育并重”的思想。指导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价值观的同时,努力学好自己的专业,为将来的就职打下坚定的基础。

(三)提高大学生就业能力和就业质量

就业能力是大学生成功就业的前提和保障,就业质量是就业好坏的标志,最终实现人职匹配,真正做到人得其职、职适其人,促进个人职业生涯全能发展,充分发挥个人潜力,达到人力资源效益的最大化。

(四)学校开设具体的职业与就业课程

课程需要注入本专业自己的特色,让学生们更加了解自己的专业。构建科学的、合理的课程安排。在专业课中应该渗透就业的理念,使学生提前了解就业的过程。

三、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指导教育模式的特点

(一)教学系统性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观念的形成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不是一蹴而就的,经过几年学习准备和努力最终形成毕业的就业抉择。是贯穿整个大学始终的一种就业教育体系。

(二)教学分段性的特点

大学生自身身心的发展具有分段性,所以在就业问题上,不同时期有不同时期的特点和认识。在每个阶段上实施不同教学内容和不同的教学方法。

(三)教学模块化的特点

从整体教学内容上看课程的内容既有相互联系又有相对独立的特点,可以分为不同章节不同教师讲授的模块化教学模式授课。

(四)教学实践强的特点

大学生就业指导课程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择业观念的形成是随着不断变化的实践改变而改变的,就业技巧、笔试、面试等都具有实践性的特点,就业指导课程要以实训为主。

四、全程化大学生就业教育指导的具体内容设置

从入学开始,把入学教育和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学风,使学生保持高考前的拼搏精神,确立属于自己的人生目标,并为之努力拼搏,创造属于自己的未来。根据同学们在大一的表现,许多学生由于上了大学之后,出现了思想上放松、学习上出现了松散的现象。甚至有一部分学生出现了不及格的现象。学生对自己专业的前景和就业形式不太了解。老师应当加强这方面的教育,使学生增强专业的意识和职业发展的意识。既要让学生体会到就业的艰辛,又要让他们体会到就业前景的光明。

二年级是专业基础课程的学习阶段,把专业素质能力的提高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全面发展和积极向上的良好心态,从而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处在不同的阶段,也应相应的培养学生的各种思维能力,成为全面型人才。拓宽学生的学习面,不光要学好专业知识,还要加强动手实践的能力培养。开展好职业决策、思维创新、动手实践等多种能力的培养。

三年级是专业知识学习提高阶段,把专业思想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学生的科学择业观。学生只有喜欢自己的专业,才会愿意去学这个课程,才不至于等到找工作时,发现专业技能弱,不被公司应聘。应该树立正确的职业道德观念。无论选择的专业是什么,只要是自己想做的,就一定努力去做好。一定要学一行,爱一行,这样才能得到真正的本领。培养学生的敬业乐业精神。职业不分高低贵贱,给学生讲述一些成功人士的案例,知道成功的背后得付出艰辛与努力,激发学生从业敬业精神。

四年级是学习实践的毕业阶段,把心理健康教育与就业教育结合起来,培养健康人生观。开始实习工作和面临就业时,这个过程许多学生会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老师及时的帮助解决问题。开始实践就要注重人际交往关系,为人处事必须要遵循诚实守信道德原则,要懂得交往的基本礼仪和尊重他人。注重在实践中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社会责任感意识强,单位集体个人就会更加地信任,对个人发展有积极的作用。

全程化就业指导教育模式是一个以学生职业生涯规划和学生个人发展指导为线索,培养学生适应社会和职业需要的各种能力为目标,使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职业价值观和择业观,提高学生素质拓展能力、创新能力和创业能力,是一个立体式展示又相互交叉渗透的系统化工程。

参考文献:

[1]赵曼,罗明晖.大学全程职业规划与就业指导课程体系建设[R].湖北省高等学校省级教学研究项目研究报告,2008(5).

[2]姜兴健.陕西科技大学2011届服设专业毕业生就业情况分析[J].出国与就业,2011(11).89.

[3]冯小湖.从入学到毕业的大学生就业观教育[J].逻辑学研究,2007,27(1):13-17.

[4]周鸿雁.论学习的目的和动机[J].当代继续教育,2005,23(3):46-48.

[5]韦钰.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教育丛书———学会生存———教育世界的今天与明天[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0.

[6]李芬.当前高校美术类毕业生就业问题的调查与思考[J].安徽文学月刊,2008(12):295-296.

摘要:

当前,由于一些高校的土木工程专业教育不符合市场对人才的需求,导致了毕业生就业形势极其严峻。在这样的环境下,毕业生采取何种科学的就业对策,是本文探讨的重点。

关键词:

土木工程;就业;对策

土木工程行业经过几十年的粗放型发展,开始逐步进行升级转型,朝着精细化的方向迈步前行,因此行业对于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对于刚毕业的学生来讲,缺乏对行业发展的整体预判,没有明确的就业方向,要求不切实际,注定了就业过程的不如意。在新就业形势下,学生如何认清实际、找准就业方向就显得尤其重要。

一、土木工程行业人才需求分析

1.对学历的要求

在我国土木工程行业发展的过程中,企业对人才需求的形势是不一样的。2004年以前,土木工程专业人才紧缺,供不应求,本科生甚至是高职生进入工程设计院都比较容易。2004之后,本科生和高职生已很难进入设计院,取而代之的是研究生。行业的不断发展前进,用人单位对新进人才的要求也在不断提高,本科生的专业能力已经不足以胜任企业的岗位需求。

2.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

目前,我国基础设施建设已经进入转型阶段,在3S勘察与规划、数字化设计、自动化机械施工,新型材料与新型工艺发展应用等方面,已逐渐呈现出国际化、信息化、科技化的特点。土木工程企业为了适应行业发展的需要,已经在进行技术的升级和改造,包括核心技术升级、装备改造、学习现代化管理模式和引进新型的人才。企业的改造升级急需高质量的人才参与其中。另外,参与国际工程建设的设计院、施工单位、管理单位等也存在不同程度的复合型人才缺口。

3.土木工程专业的发展趋势

土木工程未来的发展方向毫无疑问是精细化的,主要表现在工程技术的高效利用、建筑材料要求环保、生态建筑快速发展、自然资源及可再生资源的大规模运用等方面。可持续发展是未来土木工程的主题,在建筑材料方面,会需要更多的绿色环保的工程材料;在工程技术方面,安全监测、修复加工等技术大有作为。要做到可持续发展,利用自然资源和可再生资源是必不可少的一环。同时,未来土木工程行业企业的运营会向专一化方向发展,高精尖的技术和新型的管理模式会越来越受到企业的欢迎。

二、土木工程专业学生的就业对策

1转变自身,打造科学就业观

2.增强学校教育和自学能力,打造复合型人才

当下大多土木工程院校的教育相对于社会行业对人才的要求是滞后的,导致很多毕业生产生学而无用的无力感。在复合型人才如此缺失的当下,如果能把自身打造为适应社会与行业发展趋势的新型人才,那毕业生的就业前景是相当广阔的。这需要院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努力。院校方面需及时调整教育方针以适应当前社会与行业发展的需求。在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不要局限于传统的工程结构等,要增强对行业的国际化、信息化的了解。

3.摆正心态,培养良好品质

施工单位永远是毕业生就业的最大市场,虽然施工单位工作条件艰苦、对技能要求高,让很多毕业生敬而远之。但是只要能坚持下来,施工单位的发展前景还是非常可观的。一线实际施工的经历,会加深毕业生对土木工程各个环节的理解,对以后的发展也是非常有益的。随着经验的积累,一线人员也可实现工程监理、项目经理、项目总监等更高级别岗位的转变。很多有成就的建筑设计师、高级监理等都是这样一步一步走过来的,也都得益于此。所以毕业生要摆正心态,降低要求,培养能吃苦的品质。

就业形势的严峻,由两种因素导致:一是行业的发展对人才的要求不断提高,二是毕业生增多以及教育的滞后。毕业生就业心态的改变和端正,一切从实际出发,努力提高自身能力,培养良好的职业素养,是解决目前就业问题的根本出路。此外,了解新环境下的就业趋势也是提高就业率的关键环节之一。

[1]李思扬.浅谈土木工程就业前景[J].建筑工程技术与设计,2015(26):1872.

[2]叶凌翰.浅谈我国土木工程就业现状和可持续发展[J].商,2014(52):29.

[3]李佳,牛晓娜.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就业状况与问题分析[J].科技致富向导,2015(1):253-254.

THE END
1.中国家电行业深度分析与未来趋势展望报告简介:本报告深入分析了中国家电行业的现状,为行业专业人士提供了市场洞察。详细内容包括市场规模、竞争格局、主要品牌表现、消费者行为、政策影响及行业发展趋势。报告预测了技术进步如5G和物联网对行业的潜在影响,并提供了战略建议,旨在帮助相关从业者制定有效的市场策略。 https://blog.csdn.net/weixin_32869687/article/details/142621703
2.家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pptx家电行业现状及前景分析报告汇报人:XX2024-01-16目录行业概述与发展历程竞争格局与主要参与者分析产品创新与技术发展趋势市场需求变化及消费者行为研究政策法规影响及行业标准解读供应链协同与物流体系建设进展未来发展趋势预测与挑战应对CONTENTS01行业概述与发展历程CHAPTER家电行业定义家电行业主要指生产、销售家用电器的企业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319454792.html
3.中国家电行业分析报告(通用6篇)中国家电行业分析报告(通用6篇) 中国家电行业财务分析报告第一部分一、行业分析:中国家电业早已进入一个品牌制胜的时代.在中国家电业遭遇群体市场寒流的今天,仍发现有一个“家族”正在崛起,它以时尚、个性、高雅、方便、实用等为特点深深赢得了千万家庭的青睐,在赢得https://www.360wenmi.com/f/filee6l7e9un.html
4.家电行业发展新趋势与市场机遇探究在全球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推动下,家电行业迎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与机遇。家电行业的现状和前景分析显示,这一领域正处于转型升级期,其发展态势具有显著特点。 首先,智能化是家电行业当前最为明显的发展趋势。随着物联网技术的深入应用,越来越多的家庭用电器开始具备网络连接功能,使得用户可以通过手机或其他设备远程https://www.dzvj5vem.cn/re-dian-zi-xun/323390.html
5.关于国际物流的论文6篇(全文)企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主要动因有三个,分别是寻找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规模;为了尽快的收回巨额投资以及更好的获得某种资源、能力,巩固已有的或形成新的竞争优势。下面以这三个动因为方向来简单分析一下我国家电行业实行国际化战略的必要性。 1、寻找新的市场、扩大市场规模。由于经济发展水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消费结https://www.99xueshu.com/w/filefr20od3t.html
6.家电行业市场环境分析理想股票技术论坛对家电行业市场环境进行全面分析,探讨市场现状、竞争格局及消费需求,并展望行业发展前景。 ,理想股票技术论坛https://www.55188.com/tag-08968690.html
7.关于企业企业管理论文11篇关于企业企业管理的论文第1篇企业管理一个企业的蓬勃发展和历久弥新所需要的并不仅仅是优秀的员工和卓越的领导,它更需要是一个企业拥有适合自己并适合这个时代的管理体系。而我在这篇文章中所讲的是一个属于20世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关于企业企业管理论文11篇,供大家参考。 https://www.eltemall.com/zhuantifanwen/gongwenfanwen/129362.html
8.家电售后服务管理系统论文毕业设计网写毕业设计程序定制1.3 发展趋势分析 电子、电器售后服务服务市场现状及发展趋势 一、当前电子、电器售后服务市场状况 根据国家有关部门调查、普查和抽查结果显示:当前中国电子电器售后服务服务行业总体水平偏低,售后服务服务企业水平良莠不齐,既有连锁经营的较大企业,也有在地下室或仓库一角的小售后服务部;还有走街串巷的“三无”人员,服http://www.taolw.com/a/Electron/11491.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