董事长举报总经理:虚假注册多家空壳公司伪造材料骗取财政补贴科技有限公司绵阳绵阳市财政补贴财政资金

令人意外的是,举报杨某某的人恰恰是四川金达诺公司法人、董事长罗兴煌。

其时,绵阳经开区为了吸引更多的沿海企业内迁,制定了很多招商引资优惠政策,对牵线人也有一定的招商奖励。

2014年8月15日,金达诺科技产业园区开工奠基仪式在绵阳经开区隆重举行。由杨某某负责厂房的修建。

罗兴煌说,在建设施工过程中,罗兴煌察觉到杨某某暗中获利,董事长和总经理彻底翻脸,罗兴煌立即解除了杨某某的总经理职务。

伪造申报材料,骗取财政补贴

据悉,四川金达诺科技公司是绵阳科学技术局、绵阳市财政局、绵阳市工商行政管理局、绵阳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以及中国人民银行绵阳市中心支行联合认定的科技型企业。

金达诺科技能获得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的关键人就是杨某某。据了解,杨某某原系四川长虹集团职工,2011年辞职离开长虹。2014年出任金达诺公司总经理。2016年被推选为绵阳市涪城区政协委员,现系绵阳市政府采购中心的专家评审组成员。

杨某某在任职长虹高管期间,拥有多家电子科技企业,这些公司的法人都由杨某某的近亲属担任。其中包括四川虹显电子技术有限公司、四川虹安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市亚信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双杨科技有限公司、绵阳信诚达科技有限公司、以及绵阳九虹科技有限公司等。

杨某某离开长虹公司后,其身份是绵阳市涪城区政府采购中心评审组专家、绵阳市第三届创业明星、绵阳市创业促进会导师。

据罗兴煌提供的《2014年省级财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战略性新兴产业)项目评审资料》、《2015年中央预算内投资计划编制草案项目》、《2014年四川特色文化创意产品申报材料》等资料显示:2014年6月,在金达诺公司还没在绵阳正式生产时,杨某某即擅自以“年产50000平方米自主专利节能LED两面翻显示屏”名义,虚构经营数据,伪造税收证明,私刻公司印章,伪造与其他公司的交易记录和交易合同,以金达诺公司名义申报2014年省级财政创新驱动发展专项资金350万元,其个人利用总经理职权审批拿走187万元。

2016年,杨某某伪造金达诺公司印章,制作虚假财务数据和交易记录,伪造学历证明,擅自以“节能型LED两面翻显示屏产业化”为由,以金达诺公司名义申报“2016年中国制造2025四川行动与创新驱动资金”209万元。东窗事发后,这笔申报的209万财政补贴退回到绵阳市经开区财政账户上。

杨某某的“生财之道”

有关调查发现,有相当一部分不法分子,在熟知国家对中小型科技企业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掌握并了解申报财政补贴资金的要求和法律漏洞后,以虚假数据、材料等从事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申报为业,并形成一个完整的生态链。他们长期活跃于政商之间,甚至买通地方个别官员为他们“遮风挡雨”,“共享”补贴所得。

据知情人介绍,杨某某的配偶杨某在四川长虹集团科技部门工作,在四川长虹集团工作期间即以申报国家财政资金补贴为业,不断注册科技平台公司,不断虚构科技项目、伪造申报材料获取巨额国家财政资金补贴。

早在2011年,杨某某与时任长虹集团某副总经理私下合作,以绵阳市亚信科技有限公司名义申报了一笔数额不小的国家科技创新基金,以感谢该副总经理对其配偶杨某的关照。

杨某某利用熟知国家对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资金补贴政策和申报流程,认识政府部门中负责财政补贴申报人员的优势,在长虹集团工作期间及离职后,杨某某与杨某、邹某等人先后注册了十余家科技公司,虚设科技项目,制作虚假数据,虚构交易信息,私刻多家公司印章等取得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累计近1000万元。

据《四川省科技公关项目申报书部分资料》、绵阳亚信科技有限公司变更为四川虹安科技有限公司税务登记表等材料显示:2001年,杨某某与邹某等人成立四川虹安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3月利用该公司向市科技局申报“数字流媒体实时接受转换系统”,申报创新基金50万元;2002年6月申报财政资金90万元无偿资助和绵阳市科委匹配30万元,该公司两年共获得科技创新资金170万元。

据知情人士介绍2003年,杨某某与杨某成立绵阳双扬科技有限公司。2004年6月利用该公司申报“基于公网的安全高速远程交易系统平台”等,该公司先后累计获得国家财政补贴450万元左右(含2004年已拨款的50万元)。

2003年,杨某某与邹某等人成立绵阳市九虹科技有限公司。2003年10月利用该公司申报“基于数字播出的智能化媒体资产管理系统”,申请国家财政补贴资金90万元。

杨某某与其近亲属分别成立了绵阳市信诚达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世纪万联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四川聚惠淘电子商务有限公司、绵阳市中能亿成科技有限公司、绵阳宏通电子有限公司、绵阳市融合网络科技有限公司、四川亿辰科技有限公司等,这些公司是否涉嫌诈骗国家财政资金有待公安经侦部门进一步查实。

“内鬼”盘踞,亟需重拳整顿

一个时期以来,很多地方都盛行骗取国家财政资金补贴之风,不法分子认为国家的钱不花白不花,花了也白花。

绵阳作为国家唯一的科技城,是国家重要的国防科研和电子工业基地,国家财政金补贴在引领科技研发和生产中确实起了积极作用。近年来,绵阳将科技成果转化作为工作重点,特别是聚焦科技企业。经过多年发展,绵阳科技型中小企业稳定在1万余家。绵阳先后出台了多项政策,鼓励科技企业创业,加大对国家高新技术企业认定的奖励。

正因为有着这样得天独厚的优势,也让一些人在这里面看到了商机。杨某某案件也许只是申报国家财政资金补贴乱象的一个缩影,如果通过解剖这只“小麻雀”,能迅速达到掌握此类掏空国家财政补贴的违法犯罪全貌的效果。

据了解,很多地方长期盘踞着一批打着高科技的旗号,以科技申报为幌子,与主管政府部门和官员相勾结,长期从事骗取国家财政资金补贴的不法分子。他们熟悉项目申报流程,深谙“经营之道”,与少数政府官员沆瀣一气,权钱交易,共享利益分成。一些政府官员甚至受此启发,纵容乃至教唆自己的家人、亲戚、朋友虚构申报项目骗取国家财政资金补贴。

有关法律人士指出,骗取国家资金已经涉嫌诈骗罪,但申报程序中因为牵涉到主管部门,往往被当成经济问题被忽视,在申报国家财政补助潜规则盛行的今天,在加大执法打击措施的同时,更亟需有关部门的共同重视,重拳打击“内鬼”,以保护国有资产不被流失。(高飞)

THE END
1.警惕以新能源汽车项目为名实施非法集资犯罪近期,公安经侦部门在侦办一起集资诈骗案件中发现,不法分子利用投资新能源汽车项目国家发放补贴为名,向社会公众进行非法集资。此类犯罪迷惑性强,蒙蔽引诱群众参与,给群众造成重大经济损失,严重扰乱金融管理秩序,需引起高度关注。 常见套路 此类犯罪具体手法如下:一是大打乡村振兴口号,假以国家新能源返利政策,引人入瓮。不https://www.ahjd.gov.cn/News/show/1597501.html
2.经销商骗取家电下乡财政补贴的行为定性/谢平2011年1月至11月,犯罪嫌疑人母某伙同其夫李某在“家电下乡”产品销售过程中,利用“商审商付、财政结算”阶段,受政府委托履行审核的职务之便,通过自身经营的“xx电器”采用购买和接受“家电下乡”产品标示卡、伪造虚假农户购买信息资料的手段,在财政所骗取国家“家电下乡”补贴共计46万余元。犯罪嫌疑人母某、李某http://www.law-lib.com/lw/lw_view.asp?no=22675
3.申报国家专项补贴资金过程中伪造申报材料的是否构成诈骗罪的认定此外,该笔贷款有企业已经公证的林权作为抵押,故被告人行为也不构成骗取贷款罪。 综上,对于伪造材料申报国家专项补贴资金是否构成诈骗罪,要根据审理查明的事实和证据审慎判断,准确认定被告人是否具备申报专项补贴资金的关键资质、是否具有非法占有的目的,避免“一刀切”简单化处理、只要材料造假即一律入罪。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19597220.html
4.骗取国家补贴类诈骗案件辩护要点浅析但究竟何为“基本条件”、何为“关键性申报材料”,笔者通过分析对比类似案例,将其归纳为以下几种情形,并进行具体分析阐述。 一、申报主体资格不符合,“偷梁换柱型” 实践中,补贴政策均会对申报主体设置一定限制条件,不符合特定条件的主体往往以“借用他人名义”“利用关联公司名义”“挂靠其他单位”的方式进行虚假http://www.cqzhihaolaw.com/a/jjflfg/20240703/66461.html
5.虚构伪造申报材料骗取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处理虚构、伪造申报材料骗取国家财政资金如何处理 律师解答共有3条 虚构、伪造材料骗取财政资金构成诈骗罪,可处三年以下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依据《刑法》第二百六十六条,此行为涉及诈骗公私财物,若数额较大,将受到法律严惩。如不及时处理,可能导致国家财产损失,并影响社会公平与正义。https://wap.findlaw.cn/wenda/q_44706907.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