该通知面向收款码的严管主要来自三个方向:
1、限制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
3、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码和特约商户码。
对于上述要求,新规将对年交易规模万亿元的条码支付市场主体们有何影响?综合数位业内人士受访情况来看,从合规途径和弹性看,影响主要在这几个方面:
1)静态码升级动态码,部分商户可能面临设备升级需求;对商户、个人日常合法合规的支付交易没有影响。
事实上,在不断优化商家收款服务、在攻防支付违法灰色行为打补丁等因素驱动下,移动收单市场上的收款服务的产品升级一直都有在进行,并不算新鲜。
2016年下半年,支付宝曾推出主打极简收款的产品“支付宝收款”,和收钱码、当面付等并行;2017年5月,支付宝发布公告宣布将支付宝收款”升级为“收钱码”。从支付宝彼时的公告看,在截止日期还未升级为收钱码的商家们,支付宝官方的解释是,“会自动升级成收钱码、个人转账码等服务,物料无需更换依然能正常收款。”
而此次新规对条码支付的影响,更是主要面向商户端,更多个人用户在合法的付款交易过程中是“无感”的。
“新规的影响力不亚于2017年年底发布的296号文《条码支付业务规范(试行)》,296号文侧重在用户侧,而新规则重在商户侧。”移动支付行业资深研究学者慕楚告诉记者,新规的主要要求来自三方面,对移动支付收单市场影响较大:
央行新规如何影响年万亿交易规模扫码市场?
根据艾瑞及易观数据,目前线下扫码支付市场共包含巨头提供的商户码、个人码以及第三方的聚合支付三大类途径,二维码支付市场年规模约40-50万亿元,其中聚合支付约15万亿元。那么,上述《通知》新规,对这一年交易规模数十万亿的市场,将带来哪些变化?
该《通知》对收款条码管理进行了说明,对于个人或特约商户等收款人生成的,用于付款人识读并发起支付指令的收款条码,应有效区分个人和特约商户使用收款条码的场景和用途,防范收款条码被出租、出借、出售或用于违法违规活动。
这一规定对行业的影响主要来自收单机构方面:
上述机构人士也认同,个人码不得用于经营活动收款,对两大巨头的收入影响不大,但由于此前个人收款码收单免费,提现收费,多数个体商户在收款后不会轻易提现,更有动力将资金留存在巨头账户内。
(二)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利好聚合支付和代理商?
从新规对于特约商户有核实要求看,提供商户收款码的需“参照执行特约商户有关管理规定”,“对于有固定经营场所的实体特约商户,应当通过现场面对面方式核实。对于无固定经营场所的实体特约商户和网络特约商户,原则上应当通过人工或智能客服同步视频等方式核实。”
如何制定收款条码分类管理制度,区分个人码和商户码,还有待明晰。
(三)限制个人码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对微商群体影响大
《通知》对远程非面对面收款进行了说明。
条码支付收款服务机构应当采取有效措施禁止个人静态收款条码被用于远程非面对面收款。对于通过截屏、下载等方式保存的个人动态收款条码,应当参照执行个人静态收款条码有关规定。
慕楚认为,从央行的回应来看,个人静态收款码限制非面对面收款,主要是因为“跑分”带来的巨大洗钱风险,如果用户确实有非面对面远程收款的需求,收单机构需要将其加入白名单,并且“审慎确定白名单准入条件与规模、个人静态收款条码的有效期、使用次数和交易限额。”
“未来,个人收款码大概率不再具备一次打印,终身可收款的特性。而变成动态收款码,超过一定的收款次数,需要重新生成。”在他看来,这一措施,对微商群体有较大影响,很可能该群体就是白名单重点针对的人群。在注册过程中,顺便也解决了税务问题。
您当前使用的浏览器版本过低,导致网站不能正常访问,建议升级浏览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