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喂,×××,明天早上到我的办公室来一趟。”
这不,连某县的一位副局长都忍不住要冒充一下试试呢。
副局长冒充纪委实属少见
这个副局长冒充纪委的事儿还得从一篇网帖说起。
2015年12月,湖南某高校博士生田先生在网上实名发帖,举报怀化市辰溪县的一项水利工程在招标过程中存在腐败行为,其持有的一个账本显示,该工程的包工头给水利局领导行贿数万元,涉及水利局局长和副局长等人。
博士举报帖
后来,经辰溪县检察院反贪局局长杨祖刚核实,此来电并非辰溪县纪委打来,而是举报文件中一名水利局副局长黄某某佯装的。
“巡视专员”坑了中央媒体
去年11月,某中央媒体刊发了一篇关于反腐电影《自我救赎》观影座谈会的报道。有眼尖的媒体记者发现,该观影座谈会的一位参与者“中央纪委巡视专员董恩厚”身份很可疑。
自我救赎的海报
首先,在中央纪委的新闻报道中,从来没有出现过叫“董恩厚”的干部;其次,公开报道对中央纪委巡视专员的表述中,巡视专员前一般会标注个人级别,比如“副部级巡视专员”;再次,中央纪委巡视专员主要工作是巡视,参与电影宣传活动超出其工作范畴。
可能是媒体发现得及时,“董恩厚”在这次短暂的华丽亮相后就淡出江湖了,也未听说因为其冒充纪委身份造成了什么财物损失。
冒充纪委的N种招数
不过,骗子们行骗可不会像前述的副局长和“董恩厚”就是站站台、诓诓人这么简单。
在大多数情况下,冒充纪委人员行骗的多数是为了钱。为了逼真,骗子们的招数也是五花八门。有借纪委名义向官员寄勒索信的,有私制纪委公函要求下级部门征订书籍的,有借纪委名义建假网站圈钱的,有冒充假“廉政账户”吸收官员退赃款的,甚至还有直接从官员办公室里把人带走“审讯”的。
为反腐做贡献,呵呵
2014年4月29日,三名自称省纪委干部的男子来到陕西铜川市食药监局找到该局局长,称需要其配合调查,让局长跟他们走一趟。局长要求跟上级部门核实遭到三人反对,随即呼叫同事报警。民警随即赶到现场将三人带回派出所。见到民警后,三人甚至嚣张表示,“你们级别不够,要市局的领导接待我。”
经过核实,三人果然是骗子。至于作案动机,为首的男子涂某称是“想为国家的反腐倡廉做一份贡献”,并表示这是“山寨版双规,让他把自身的问题交代清楚”。涂某还称,“这个事业要是干大的话,我可能招上百个人。我双规到一定级别的时候,我材料攒到一定程度的时候,我不要他们的钱,我可以跟他们要工程干。”
据报道,从2013年11月开始,涂某就开始陆续招人。涂某在网上找到26岁的张某和23岁的王某,谎称其是省纪委人员,现在要反腐倡廉,需要他们为国家做点贡献,并对二人许以高薪。将二人骗来后,涂某给两人购置了服装,还将《监察条例》打印出来让两人熟记。
如何优雅地识破假纪委?
以省级纪委查案工作为例,执行调查任务前,调查人员会持纪检监察机关开具的有效证明通知被调查单位、被调查人员所在地或所在单位党组织,进行必要的沟通协调。调查人员执行调查任务,会要求有关单位和人员配合。如属首次,一般要由本地、本部门党组织与该单位负责人或人员进行联系,或者派人同行协调。对被调查人采取组织措施后,纪检监察机关会以正式方式通知其单位和家属。
此外,通过职务头衔也能辨别真假纪委官员。
纪委综合管理类的非领导职务分为:巡视员、副巡视员、调研员、副调研员、主任科员、副主任科员、科员、办事员。此外,还有巡视组的组长、副组长、巡视专员和其他职位。
一般来说,巡视专员,应该规范称呼为中央巡视组第几巡视组或某省第几巡视组巡视专员。除巡视组外,纪检监察系统局级、处级非领导职务,规范的名称应该是局级或处级纪律检查员、监察专员。
如果有人对所属部门语焉不详,所称职务也不对应、不准确的话,多半为假冒。比如,那些所谓的特派员、特别监督员等等。
总而言之,真正的纪检干部,肯定不会要钱要利。遇到敲诈、勒索,骗财骗色的“纪检干部”,无论真假,一律举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