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我正式收到这款产品,并对其进行了一周的试用。
尽管被称为“盒子”,但海尔空气盒子采用的却是圆形的球体设计。盒子中部是一个贯通的传感器窗口,用来收集空气样本,周身则采用黑色材质,顶部蓝色的海尔标签在黑色机身的映衬下格外醒目。
盒子正面的传感器窗口上部分别是PM2.5和VOC指示灯,背面的相同位置则是WiFi指示灯。通用的microUSB接口隐匿在背面传感器窗口的下部。
盒子的重量只有140克,它到底有多轻?我同时握住空气盒子和iPhone5,但两者重量上的区别很难在掌端察觉出来。二者体积上的悬殊以及重量上的接近让人印象深刻。
轻质、小巧、功能专一,这是空气盒子最主要的特点。作为轻量级智能家居设备,空气盒子的定位有别于传统家电,玩法也同样不同。
就像前面所说,作为轻量级家电,空气盒子的玩法也和传统家电不同。它几乎不从事任何复杂的运算和任务,数据的处理和反馈都是通过手机完成。
将盒子接上电源,下载应用,然后按照说明依次完成用户注册,盒子的初始化、网络连接和设备配置,盒子与手机的配对就算完成。
网络设置完毕,手机上的应用会自动搜索与空气盒子的配对。等待几秒后,即可完成手机与盒子的配对。
配对完成后,应用上会显示与之连接的空气盒子。应用的主界面被分为两部分,分别是应用本身的天气信息,以及空气盒子返回的空气数据。
手指按住屏幕下滑,应用即会显示所在地的天气、温度、湿度以及风级。此外,未来3天的天气变化也同样会出现在应用上。
手指按住屏幕上滑,应用则会显示盒子返回的空气指数、PM2.5指数、温度以及湿度。
如果返回的数据显示周围的空气环境不理想,你可以点击“空气调节”按钮。应用会指引你将手机与房间内的空调配对,随后通过手机启动空调,进而优化空气质量。目前空气盒子兼容的空调数量还算不错,除了海尔、格力、美的等常见国产品牌外,夏普、东芝等海外品牌也同样有所覆盖。
当然,你还可以在应用里设置天气和室内空气提醒,应用在天气和室内空气变化的时候提醒你及时作出调整。
照着上面的描述,我分别在办公室和家中检测了空气中VOC和PM2.5的含量,不过由于两边的空气都还不错,测试过程中没有发生指标超标引发报警的情况。
·能否介绍一下空气盒子的开发团队?
空气盒子团队:我们的团队有来自知名IT公司的前产品总监、产品经理、设计经理、资深平台构架师。除此之外,还有海尔物联网研发总监、资深硬件工程师及资深软件工程师等等。
·空气盒子的开发是基于一个怎样的考虑?能介绍下产品开发的背景吗?
·对于普通用户来说,空气盒子能给他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改善?
空气盒子团队:主要是如下三点。1)用户不需要更换空调,将海尔空气盒子与已有空调、空气净化器组合,即可成为智能家电,自动发现室内的空气问题(室内温度过高、过低;PM2.5、VOC超标),自动联动空调和净化器优化;2)集合海尔空调研发精华,通过天气、空调等数据分析,打造更适合人体的空调体验,让用户远离空调病与繁琐的设置;3)实时了解环境中的温度,湿度,有害气体,PM2.5。
·目前空气盒子只能监测两项空气指标,未来会加入更多的指标监测吗?针对国内的空气情况,未来你们会加入哪些特定的功能?
未来会在产品中加入更多有害人体的气体监测。功能方面,根据室内、室外空气区分,提供给用户更有针对性的建议及健康服务。
·除了空气情况的检测,未来空气盒子还能加入哪些功能呢?它又能给我们带来怎样的想象?
空气盒子通过开放吸纳的第三方智能硬件、服务等,提供给的用户智能家居体验,打造个人健康空气管理云,形为空气生态圈。
对于海尔空气盒子,我对它的好印象在于不错的外形设计,还有足够的实用性。手机端的应用也不乏亮点。比如在处理盒子反馈的结果上,应用没有简单地罗列所测指标的含量,而是将它们概括为更为简单易懂的“健康空气指数”。健康空气指数的得分下还有一行简短的文字评价,配合空气盒子的图形表情,你可以非常直观地看到室内空气的整体情况。如果想查看具体的单项指标,点击盒子的表情头像,系统会返回心情、温度、湿度、PM2.5等指标在一周内的变化。
海尔智能家电总经理李莉曾经对我说,智能家电的热潮下,从业者最需要的并非前沿的思维反而是冷静的思考。很多家电厂商在开发智能家电时依旧遵循过去的玩法,一味地强调功能堆砌而忽略了用户的实际需求。海尔认为,轻量、实用、平价、美观,拥有这些优点的“小而美”产品才是未来海尔智能家电的主题。除了空气盒子,未来水生态圈、饮食生态圈以及空气生态圈,海尔还会推出更多的同类产品。
空气盒子,则是海尔轻量型智能家电的代表。这款轻而实用的产品,瞄准了目前学校、医院、家庭对空气质量的需求。最重要的,是海尔对未来家庭互联网的战略布局——一个以智能设备为中心的家电联网,通过手机、平板即能够与家电互联,形成智能化的生活体验。而空气盒子,对厂商来说则是一个灌输这种观念的突破口。
当然,通过一周的使用后,我也希望这款产品在未来能做出一定的改进。比如海尔把空气盒子描述为一个“可随身携带的空气检测站”,不过目前只能依靠外接电源供电的空气盒子显然无法满足这点。我认为在下一代产品中可以考虑加入电池设计,虽然空气盒子的使用场景依旧主要用于室内,但内置电池能够让这款产品摆脱电源线并提供更广阔的使用场景,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可随身携带的空气检测站”。
注:感谢泽仪为本文拍摄图片。
杜会堂
阅读、思考、自我反省,相信坚持可以改变人生。
下一篇2014-04-3017:16
上一篇2014-04-3013:15
AllcontentismadeavailableundertheCCBY-NC4.0fornon-commercialuse.Commercialuseofthiscontentisprohibitedwithoutexplicitpermissi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