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电维修乱象:2000元空调不制冷,维修要价1000元澎湃质量观澎湃新闻

●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高价更换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维修宰客的常用手段,还有一些山寨维修店刻意夸大家电故障,过度维修

●家电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

●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核义务,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费用及上门维修费用时长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随后,赵小莱从某互联网平台上预约了维修人员,上门简单检查后,对方告诉她是电路主板出了问题,修好要花1000元。这个价格让赵小莱大吃一惊,因为“市场上同型号高配置的空调差不多也就2000多元”。

一番讨价还价后,维修人员坚持要价800元,后见她犹豫不决,又降至600元。最终,双方以550元达成了这笔交易。这次经历让赵小莱感到家电维修里面的“水分太多了”,甚至一度怀疑自己遇上了山寨维修。

实际上,许多消费者都有过这样的苦恼。

《法治日报》记者近日梳理中国消费者协会历年投诉数据发现,家电维修始终是消费者投诉的热点之一,投诉内容包括“乱收费”“维修质量难保证”“旺季难预约”“夸大故障”“诱导维修”等。

多名受访的业内人士分析,对于消费者来说,家电维修涉及的“知识盲区”较多,不少山寨维修店“看人下菜”,无病假修、小病大修,从中获利,建议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尽到事先审核义务,加大对维修资质、维修水平等指标的审核力度,同时对零部件费用及上门维修费用时长进行明码标价,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

无病假修小病大修

家电维修乱象频出

山东青岛居民罗蓉的经历和赵小莱如出一辙。

很快,维修人员便带着检测仪和扳手上门了。对方先打开洗衣机上面的盖板,用检测仪查看通电情况后给出了报价:技术维修服务费200元、保修费50元、配件费126元、检测费30元、上门费60元,合计466元。

罗蓉认为这个价格难以接受,经过一番商量,对方同意不使用配件,可减去配件费。再次砍价后,对方同意减去检测费和保修费,但后期再出问题概不负责,最终维修费用共165元。

正式维修时,对方只用扳手拧了一下排水管,便告诉罗蓉“修好了”。

对此,罗蓉深感无奈,再次致电品牌售后。对方上门检查后发现是连接滚筒和洗衣机的隔层掉落导致漏水,重新安装即可,需收取调试费60元。“实际情况并没有App上那位维修人员说的那么严重。”罗蓉说。

记者调查发现,高价更换配件和耗材是山寨维修宰客的常用手段,还有一些山寨维修店刻意夸大家电故障,过度维修,从中牟利。

此外,随意添加各类试剂,增加维修费用;低价吸引消费者,制造消费陷阱;旺季难预约,维修质量难以保证等,也是不少消费者在接受记者采访时吐槽的家电维修乱象。

北京居民张程告诉记者,有一次,他家空调需要添加冷媒剂,维修费用为100元,但维修人员用鞋刷在外机上刷了几下,便又加收了50元清洁费。“我已经拒绝清洗了,他还要操作,并且也没有按照清洗操作流程进行。”

记者以“空调维修”为关键词在某第三方投诉平台搜索后发现,共有4300多条投诉,内容涉及“乱报价,不开发票”“乱收费,诱导线下付款”“多次维修依然无法解决问题”等。

“正规军”日渐萎缩

山寨维修野蛮扩张

“家电维修宰客情况一直以来都存在。”来自湖南邵阳的杨康是家电维修行业的“圈里人”,他对这个行业比较了解。

据杨康介绍,维修工人的工资较低,过于廉价的维修费和服务费无法满足其生活需要,而且维修费的一部分还要上交公司,因此维修工人上门后“能忽悠就忽悠,能多收钱就多收钱”。此外,家电维修专业性较强,普通消费者很难看出其中端倪,这也给了维修人员和公司很多做手脚的空间。

“空调加氟是乱收费的常用伎俩,真正需要加氟的空调很少,不制冷的原因大多是空调管道堵塞造成的。另外,用小刷子刷外机也成为清洗收费的一个借口。”杨康说。

他提醒,目前市场上一些家电维修乱象多半是山寨维修或者外包的第三方公司带来的,品牌官方售后维修一般有比较规范的收费标准,对维修质量和责任也可以溯源。但随着租金提高、运营成本增加,家电维修的“正规军”正在日渐萎缩。

在北京市朝阳区,记者近日走访了多个路边维修店得知,这些店里的维修人员一般经过了7天至3个月的培训,可以解决一些常见的家电问题。如果他们上门维修时遇到棘手问题,通常选择避重就轻,推荐消费者使用价格较高的配件或耗材,声称“换了好配件,性能自然就变好了”。

“这类维修人员已经成为维修行业的一个组成部分,由于没有专门的机构和人员去管理,自然就会为了生存出现恶意竞争,滋生乱象。”家电行业分析师张彦斌说。

在他看来,家电维修行业的职业规范和诚信经营状况不尽如人意、有些维修服务商故意误导和欺骗消费者的主要原因在于信息不对称。“一般家用电器的故障都不是什么大问题,可能仅仅是某一处的小毛病,但普通消费者不了解家电工作原理,因此必须去找有专业设备和专业知识的维修人员答疑解惑并进行修理。”

“诚信的维修人员会如实告知、对症下药,尽早尽快解决问题。若是不诚信的维修人员,难免以消费者不知情为凭欺瞒客户,甚至无病假修、小病大修。”张彦斌说,此外,一般在厂家保修期限内的家电维修问题相对较少,家电维修的各类问题基本都出现在三包期之外,当厂家不再保修而需要收费维修时,问题就来了。

平台应当加强审核

服务必须明码标价

多位业内人士提出,现在很多品牌在官网公布的维修点虽然明确标注了某电器公司,但实际上这些售后点的规模、实力参差不齐。并且如今多是线上维修,一般维修商信息都会被罗列整理在一些互联网平台的搜索结果上,这些信息有的是真实的,有的是虚假的,甚至有“李鬼”冒充正规单位,还有根本没有维修资质的“黑商家”。

在家电行业分析师刘步尘看来,治理家电维修乱象应该与时俱进,针对线上维修增加的现状,互联网家电维修平台必须尽到事先审核义务,比如维修厂家是否具备资质、维修水平是否达标。若是因此给消费者造成损失,平台就应当承担损害赔偿责任。

“对维修人员的维修过程要进行全程跟踪记录。维修人员到消费者家里进行维修,零部件到底换没换,问题到底有没有解决,维修过程中是不是做了手脚?对于这些问题,普通消费者很难察觉,一般只有专业人士才能看得出来。还要规定,不让维修人员单独收费,最好是平台和维修机构统一收费,对此可以设立一些奖惩机制。”张彦斌说。

从监管层面来说,刘步尘呼吁,政府部门作为市场监管主体,对于长期以来治标不治本的家电维修服务行业,应当多一些突击检查,在此基础之上,通过建规立制,充分发挥行业协会的作用,逐步完善行业标准,提高维修行业准入门槛;还可以借助各方力量实现共同治理、互相监督,比如家电维修协会通过团结、教育、培训,监督维修商自觉遵守法律法规,从而提供让消费者满意的服务。

“消费者在日常生活中还是要擦亮眼睛,货比三家,最好选择有线下实体店、口碑好、监管措施比较严的大型家电维修平台,这样才能防患于未然。”刘步尘说。

THE END
1.以旧换新家电合适吗?如果自己的家电确实老了或者有些毛病了,就可以换,那就比较划算,现在补贴挺多的。应该也是为了促进消费https://www.zhihu.com/question/2366760023/answer/35062265931
2.京东以旧换新到底靠谱吗–手机爱问京东以旧换新到底靠谱吗: 不靠谱,京东网站上的爱回收以旧换新是不靠谱的。因为这种爱回收呢,他主要是以旧换新的这种促销模式https://m.iask.sina.com.cn/b/new2Ffeb393vMn.html
3.京东这个家电以旧换新真是太不靠谱,退货了。NGA玩家社区 附件 改动 在2024-06-19 18:45修改? Reply Post by jusakamoon (2024-06-19 18:43): 啊?我是送机和拆机一起完成的啊 我昨天下的单,今天上午送空调的人过来把旧的拆走,下午就来了人安装 那应该是不同地区,政策不一样吧?你这种就方便多了https://bbs.nga.cn/read.php?tid=40593395
4.广西重磅新政!汽车家电以旧换新有补贴想买买买的朋友们注意!为加快推动广西家电以旧换新活动、促进广西汽车更新消费,广西商务厅启动了汽车、家电“以旧换新”补贴细则,对符合补贴标准的消费者给予500-1000元的家电补贴,给予2000-5000元的购车补贴,你心动了吗?快点来看看吧! 汽车以旧换新,最高补贴5000元! http://m.guilinlife.com/article/55ij49b4509360da92d3.html
5.我省鼓励支持汽车家电和家装厨卫以旧换新我省鼓励支持汽车家电和家装厨卫以旧换新来源:西部网 2024-05-14 22:23 精彩推荐“喝可乐化胃结石”靠谱吗?| 科普时间11-16 13:18 【央视快评】努力搭建语言互通之桥 理解互信之桥 文明互鉴之桥11-16 12:56 第一观察·瞬间|见证新时代亚拉陆海新通道的诞生11-16 12:49 京蒙共谱共同现代化新篇章11-16 http://m.cnwest.com/lianbo/a/2024/05/14/22603514.html
6.网:#以旧换新##政策解读##发改委#明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到底#以旧换新##政策解读##发改委#【明年家电以旧换新政策到底会延续吗?发改委表态】时值年末,2025年以旧换新国补是否还将延续,成为了众多家电从业者最为关心的问题之一。11月19日,国家发展改革委举行11月份新闻发布会。其他时政热点数据概括 2024-11-26https://media.beer/event/track/294794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