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药产业三大龙头国资央企——国药、华润、通用技术,近年来正以更快的节奏整合内外资源,并不断优化其医疗战略布局。
比如近一个月,华润已分别出手两笔投资:
2023年3月,东软医疗IPO申请文件第四次未能通过审核,这无疑是一个沉重的打击。在过去两年多里,东软医疗一次冲刺A股科创板,三次向港股递交上市申请,均未果。
目前刘积仁仍然是东软医疗法人代表。而此次通用技术集团的战略入股,将为东软医疗带来更多“国家队”资源与支持。未来,通用技术集团将支持东软医疗的高端医学影像设备智能化、全球化发展,赋能国产高端医疗产业提升。而这已不是“国家队”首次大力出手入局中国高端医疗设备产业。
2023年,国药集团在一个月内与两家全球顶尖跨国医疗设备企业达成合作,诞生了两家“国资”控股新企业——国药影像、国药医科达。国药影像,即国药通用(深圳)医疗影像有限公司,是首个由中方(国资)控股的医学影像设备合资企业,法定代表人刘亚芝:
中国医疗器械有限公司(国药器械)为控股股东,持股60%;
通用电气医疗(中国)有限公司持股40%。
国药医科达,即国药医科达(北京)医疗科技有限公司,是首个由中方(国资)控股的放疗合资企业,法定代表人刘世新:
中国医药对外贸易有限公司(国药外贸)为控股股东,持股55%;
医科达(中国)投资有限公司持股45%。
国际领先医药装备企业与国资央企合作模式的创新,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带来新局面。目前国药影像的管理团队包括:
(国药器械副总经理、国药集团医疗器械研究院院长、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检验分会副会长)刘亚芝任董事长;
(GE医疗中国供应链总经理)陈和强任总经理;
(GE医疗中国副总裁、医学影像业务总经理)陈金雷任监事;
(GE医疗集团中国法律总顾问)张颖任董事。
2023年11月,首届中国国际供应链促进博览会盛大开幕,在国药集团与GE医疗共同设立的展区中,见证了“国药影像SINOIMAGING”品牌的首次发布。该品牌自诞生之初,便聚焦于CT、超声等核心产品,并计划逐步拓展至核磁、智能辅诊分析及各类医疗器械领域。首批推出的产品不仅融合了尖端技术,更蕴含深厚的文化底蕴。
超声系列以汉文化为灵感,巧妙借鉴了玉磬、芦笙、云锣、锦瑟等古典乐器之名,赋予了产品独特的艺术韵味;
CT系列则汲取了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精髓,以星汉、扶光、坤灵等充满诗意的名称。
其代表产品已在粤港澳大湾区综合性国家科学中心先行启动区——光明区投产;并于2023年12月,在光明区成果展示区的核心位置闪耀登场。据悉,星汉64排全能CT、坤灵16排全高清CT、芦笙全身台式彩超、锦瑟便携式彩超等将在2024年内正式推向中国市场。
虽是高端医疗设备厂商,但“国药影像”将医疗新基建作为核心发展方向,致力于服务广泛基层市场,同时为中国高端医疗设备的发展贡献力量。
而目前国药医科达的管理团队包括:
(国药外贸总经理)张浩基任董事长;
(国药外贸所属赛诺强总经理)刘世新任总经理;
(医科达中国区副总裁兼业务运营总监)徐堃任副总经理;
(医科达全球执行副总裁兼中国区总裁)龚安明任董事。
3月13日,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印发《推动大规模设备更新和消费品以旧换新行动方案》的通知。
《推动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实施方案》指出,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所需资金由:超长期国债、地方财政资金、地方政府专项债券等资金筹措安排。
对地方医疗卫生领域设备更新项目,国债资金原则上按照东、中、西、东北部地区分别不超过项目总投资的40%、60%、80%、80%的比例进行支持,享受特殊区域发展政策地区按照具体政策要求执行。
目前,全国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均已发布相应方案,医疗设备“以旧换新”已进入项目审批阶段。截至7月底,从已上报的项目设备类型看,预计总投资金额前五依次为
CT、超声、MRI、DR、内窥镜。
注:预计规模占比是根据统计样本(福建省、湖北省、广西省已披露设备细则的项目)数据预计;
中国高端医疗器械市场蛋糕仍很大,并且正以前所未有的速度迅猛增长,预计到2030年,市场规模将超2.8万亿元人民币。真正有实力的企业先享受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