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网时刻新闻记者刘璇通讯员许英长沙报道
日前,电商平台开启了“双十一”第二波狂欢。
针对当前电商平台消费出现的不良现象,保障消费者合法权益,赣湘鄂三省消费者委员会联合发布消费提示,提醒广大消费者理性下单别冲动。
现象一:预售实付高于直接消费,保价服务形同虚设
有消费者反映,在某电商平台“双十一”第一波预售活动时就支付了定金,本以为参与预售活动,优惠力度会更大,没想到支付尾款后发现,预售最终实际支付价格竟比直接购买更贵。当消费者对此现象发出质疑时要求保价时,发现某些商家已下架链接或商家客服以“叠加了优惠券、满减红包”等理由拒绝保价,导致保价服务形同虚设。
提示一:理性看待预售,厘清活动规则
建议消费者在预售支付定金前,咨询商家客服,了解清楚预售优惠力度和活动规则,例如:满减红包使用范围、预售免定金、直播间下单送赠品等,及时保存预售界面截图,一旦出现预售实付价格高于后期直接支付价格的现象,及时与商家协商解决,要求退货退款或申请保价服务。
现象二:活动前夕暗涨价格,优惠力度微乎其微
提示二:留意商品评价,对比前后价格差异
现象三:直播间乱象套路多,产品质量良莠不齐
直播带货以更直观、更接地气的推介方式受到消费者的青睐,但近年来,直播间里乱象频出,例如:夸大宣传、虚假破价、过度表演、卖惨营销等现象比比皆是,部分头部主播因售卖不合格产品接连“翻车”,消费者防不胜防。
提示三:直播下单需冷静,验货务必仔细诚信
建议消费者保持清醒的头脑,不要被主播带节奏,不要轻信夸大商品功效的宣传话术,警惕“历史最低”“全网最低”等绝对化用词,建议消费者主动多平台比价后再做决定;另外,双十一期间,包裹较多,提醒消费者收到货物后,一定要仔细查验商品质量和数量,建议贵重商品录制开箱视频,注意是否存在漏发、错发、包装破损以及产品瑕疵等问题,如果发现有上述情况,及时与卖家沟通,协商解决。特别提醒,消费者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合理合规进行网购退换货,恶意退货、骗取补偿或敲诈勒索的行为,需要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现象四:自动默认“先用后付”,免密支付增加误购风险
近两年,许多电商平台先后推出“先用后付”“0元下单”等更便捷的支付方式,但这种看似“零痛感”的下单模式,经常会使消费者产生一种“免费”的错觉,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加剧了消费者的误购风险,甚至应用危机。不少消费者反应,无意间开通了“先用后付”功能,经常浏览着商品价格界面,就手滑下单了,或者“0元下单”后忘记付款了,导致信用下降;还有消费者反应,想要关闭该项功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通常关闭入口较隐蔽,操作更复杂。
提示四:谨慎开通“先用后付”,增强自我保护意识
提醒消费者仔细检查在各购物平台的默认支付方式,如果是在无意间开通的“先用后付”“0元下单”“免密支付”等支付方式,建议结合自己的财务状况和消费习惯,再决定是否继续开通该项功能;同时,确认开通的消费者,要警惕盲目消费和信用风险,确认收货后应及时付款,做到明明白白消费。
最后,消费者委员会提醒广大消费者,保留好商品界面截图、与平台客服沟通记录等凭证。一旦发生消费纠纷,可先行与商家协商,协商不成可以向当地消保委(消协)或有关行政部门投诉,依法维护自身合法权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