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考大专00164劳动经济学复习资料复习资料

1、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力市场现象及劳动力市场运行规律的科学。

2、(课后2)如何正确理解劳动力资源的稀缺性。

答:资源的有限性称为资源的稀缺性(识记),或者更准确地说:相对于人类社会的无限需求而言,客观上存在着制约满足人类需要的力量,此种力量定义为资源的稀缺性。

(识记)劳动稀缺性的实质: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始终是制约社会和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充分满足的基本因素。

3、劳动资源稀缺性的属性是:(识记)(相对性、普遍性和绝对性。)

1、劳动资源的稀缺性是相对于社会和个人的无限需要和愿望而言,是相对的稀缺性。

2、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又具有绝对的属性。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存在于社会历史发展的各个阶段,从而使劳动资源的稀缺性具有普遍和绝对的属性。

3、在市场经济中,劳动资源稀缺性的本质表现是消费劳动资源的支付能力、支付手段的稀缺性。

(领会)机会成本,是指将稀缺的劳动资源用以满足此种需要和愿望而放弃的彼种需要和愿望的满足。

(领会)4、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市场运作的主体是企业和个人。市场主体的经济行为都有着自己的目标,并以明智的方式追求这一目标。个人追求的目标是效用最大化,即在个人可支配资源的约束条件下,使个人需要和愿望得到最大程度的满足。企业追求的目标是利润的最大化。利润最大化不过是效用最大化的变形,它突出了效用和货币收益方面,而忽略掉非货币收益方面。

所谓选择,就是指主体关于如何利用资源去生产物品和消费闲暇的决策,从而达到最大限度地满足主体自身的需要和愿望。

如何选择资源的利用,表现为资源的配置。通过人们的无数次各种各样的选择,将可用于生产经济物品的劳动资源按一定的工资分配到不同的职业、企业、部门和地区,从而在劳动方面最终回答一个经济社会必须解决的问题,即生产什么,如何生产,为谁生产这一基本问题。

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课后1)

答:劳动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由劳动资源的稀缺性而引起的劳动资源配置的问题。可以初步定义为研究稀缺的劳动资源配置的科学。

(领会)(课后3)劳动力的特点:(不可分割性、生理性)

答:一、劳动力与劳动力所有者不可分割。

二、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是社会劳动的结果,劳动力具有生理性的特征。

这一特征具体表现在:

1劳动力的生产是通过消费社会劳动为条件。

2劳动力形成周期较长,在现代社会至少需要16年。

3劳动力不能存储。

4劳动力不间断地作为商品交换,其承担者即劳动者的生命必须得到维持,必须保证每天最起码的维持生命的收入和物质生活条件。

5劳动力具有生命周期和生理间歇周期。

三、劳动力在劳动过程中起着能动性的作用。

5、劳动经济学的研究方法主要有两种,即实证研究方法和规范研究方法。

实证研究方法具有以下两个特点:

1、实证研究方法的目的在于认识客观事实,研究现象自身的运动规律及内在逻辑。

2、实证研究方法对经济现象研究所得出的结论具有客观性,并可根据经验和事实进行检验。

规范研究方法具有以下特点:

1、规范研究方法以某种价值判断为基础,解决客观经济现象“应该是什么”的问题,即要说明所要研究的对象本身是好是坏,对社会具有积极意义还是消极意义。

2、规范研究方法研究经济现象的目的,主要在于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服务。

规范研究对象的价值判断或价值标准是指互惠的交换。

(领会)互惠包括三种情况:

1、参与交换的各主体均受益。

2、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但无人受损。

3、参与交换的部分主体受益,部分主体受损,但受益大于受损。

(领会)互惠交换的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课后4)为什么说规范的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经济政策的工具?

答:实现互惠的交换当然对社会有积极意义,它有利于社会总体福利水平的提高,但是由于经济运行过程中存在种种障碍,使互惠的交换不能实现。其主要障碍有以下三类:信息障碍、体制障碍、市场缺陷。

互惠交换的障碍仅仅依靠市场自身的力量很难消除甚至不能消除,需要政府制定一定的社会经济政策及体制调整才能推进互惠交换的发展,以增进社会福利。因此,规范研究方法往往成为政府制定社会经济政策服务的工具。

一.名词解释

1.劳动经济学:研究劳动力市场及其运行规律的学科。

2.工资刚性:货币工资水平一般没有向下浮动的可能性。

3.自然失业率:劳动力市场既不存在过多的供给,也不存在过多的需求时的失业率。

4.劳动力需求弹性:劳动力需求量与工资率变化百分比之比。

5.就业弹性:就业率与国民经济增长率变动百分比。

6.工资指导线:政府提出的关于工资增长比重的权威性建议。

7.统计性歧视:因统计标志的缺陷而使部分劳动力承受不公平的失业比重。

10.理性经济人:市场经济下以自利为原则同时又在一定规则下行为的经济主体。

11.实证分析:分析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会有何种规律性的反应,而不必对其后果作出好坏的价值评判。

12.劳动力生产费用:分析在一定的假设前提下,人们的行为会有何种规律性的反应,而不必对其后果作出好坏的价值评判。

14.内部劳动力市场:指企业中工作岗位上的劳动力供求不通过外部市场,而是通过企业内部原有人员之间进行调剂而实现的一种调整机制。

15.劳动边际生产力递减规律:在短期分析中,其他生产要素不变,唯一可变的生产要素是劳动投入,当等量增加单位劳动投入时,最初会使产量增加,超过一定量时产量开始递减。

16.劳动力参与率:反映一定范围内的人口参加市场性劳动程度的相对数。

17.劳动力供给弹性: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19.非均衡分析:指在市场不完全竞争、主体非自愿、供求不相等的情况下而又研究市场的大致趋向和稳定状态的分析方法。

20.职业流动率:指某两年中改变职业的就业人数与总就业人数与之比。

22.补偿性工资差别:对某些职业必须支付较高的工资以补偿不同职业间的非货币差异从而形成的一种职业间的工资差别。

23.就业结构:指社会劳动力在国民经济各部门、各行业、各地区、各领域的分布、构成和联系。

25.结构性失业:指由于劳动者的技能结构与现有的就业岗位技能结构错位,造成失业与岗位空缺并存的一种失业现象。

26.最低社会保障制度:指以国家和政府为主体,依据法律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对劳动者在暂时或永久丧失劳动能力而发生生活困难时给予物质帮助,以保障基本生活的制度。

二.判断题

1.劳动力交换是人力资本与物力资本的结合。正确

2.失业是价值规律调节劳动力供求的必然现象。正确

3.内部劳动力市场的组织原理是源于价格或经济关系。错误

4.长期劳动力需求弹性比短期劳动力需求弹性要小。错误

5.人均收入最大化目标的企业存在着让劳动力流动的倾向。错误

6.财政收入最大化目标的公共部门将比服务最大化目标的公共部门雇用更多的公务人员。正确

7.从劳动力供给的意愿性看,劳动力供给量即劳动力资源数量不等同于劳动力的实际使用量。正确

8.道格拉斯——有泽法则认为丈夫的收入越高,妻子的劳动参与率越低。正确

9.在劳动力市场上,雇主既有选择性又有流动性,而雇工只有选择性而没有流动性。错误

11.计划经济假定人具有很高的觉悟,而市场经济假定人是合乎理性的经济人。正确

12.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性的,惟有劳动力资源是相对过剩的。正确

13.对劳动力市场的一般分析,是劳动经济学的逻辑起点。正确

14.劳动力是人所特有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正确

15.劳动力资源是劳动力人口数量与劳动力平均素质之和。错误

16.劳动力的生产费用即人力投资的直接费用与间接费用之和。正确

17.劳动力市场的供给方式是其供给主体和供给客体分属于不同的劳动者。错误

18.劳动力价格等于人力资源成本。错误

19.劳动力市场即买卖劳动者的市场。错误

20.劳动力供需均衡是经常的、永久性的。错误

21.劳动投入收益理论,是揭示劳动投入与劳动成本之间的数量关系的理论。

错误

22.劳动力资源同一切经济资源一样具有稀缺性。正确

23.规范分析方法不用一定的价值观去评价经济效益的好坏和制度政策的利弊。错误

24.人的一切能力都是劳动力。错误

25.劳动力市场机制是国家调节市场,然后由市场引导企业。正确

26.内部劳动力市场与外部劳动力市场的关系是一种内部制度性与外部价格性的关系。正确

27.劳动力的需要是一种不需要以货币支付能力作为后盾的主观愿望。正确

28.在产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都是完全竞争市场时,单个企业的劳动力需求曲线就不同于产品边际生产力曲线。错误

29.在产出水平给定的条件下,与给定的等产量曲线相切的那条等成本曲线为最大总成本。错误

30.劳动力需求交叉弹性是指A类劳动力需求量变动的百分比与B类劳动力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之比。正确

31.政府就业政策的限制会降低企业总成本。错误

32.在其他条件一定的情况下,适度增长目标下企业劳动力需求高于利润最大化企业水平。正确

33.经济周期波动通过劳动力供给变化而影响劳动力需求。错误

34.劳动经济学中的一级劳动力是指主要劳动力、二级劳动力是指辅助劳动力。错误

35.不论工资率如何变动,劳动力供给量固定不变的状态叫做供给无弹性。正确

36.如果工资固定不变,劳动力供给量变动的绝对值小于零的状态叫做供给有无限弹性。错误

38.非劳动收入是一种不劳动而获的收入。错误

39.劳动力需求曲线左移,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正确

40.劳动力过剩的含义是劳动力有效供给大于初始供给的情形。错误

41.劳动者对自己在社会中的价值的主观预期判断叫劳动者的个人期望值。正确

42.所谓收入均等化理论就是劳动收入实行平均主义的理论。错误

43.劳动力流动的私人成本和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又称外部成本和内部成本。错误

44.农村经济体制和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大大提高我国农村人均土地经营面积指标。正确

45.计时工资与计件工资是应用最普遍的基本工资的支付方式。正确

46.工资职能是由工资的本质属性所决定的工资的作用。正确

48.维持生存工资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著名的剑桥学派的马歇尔。错误

49.集体谈判工资理论认为,工资的决定取决于劳资双方在工资谈判中交涉力量抗衡的结果。正确

50.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税后利润的一种外部再分配。错误

51.年薪制是对企业职工实行的一种按年发放工资的报酬形式。错误

52.工资水平的基本计算公式是工资水平=劳动者工资总额/劳动者平均人数。

正确

53.劳动者工资水平和劳动生产率的关系,实质上是劳动者的劳动报酬和劳动成果的关系。正确

54.企业内员工之间的劳动差别主要表现为个体劳动差别。错误

55.最低工资是指行业、部门、企业等用人单位对劳动者实行的最低等级工资标准。错误

56.工资差别是指劳动要素供给者之间在要素服务收入数量方面的差异和相互关系。正确

57.非补偿性工资差别是因为劳动者职业岗位的原因而形成的工资差别。错误

58.我国的登记失业人员是指城乡劳动者中在当地就业服务机构进行登记求职的人员。错误

59.隐性失业是指经济部门中存在着边际生产率等于或小于零的现象。正确

60.普遍在职培训即企业培训所获得的技能对本企业实际有用。错误

三.单选题

1.我国所有的经济资源都是稀缺的,但---是相对过剩的。B

A.土地资源;B.劳动力资源;C.矿产资源。

2.“由于追逐他自己的利润,他经常促进了社会利益”是描述---。B

A.供给创造需求理论;B.看不见的手的理论;C.利润最大化理论。

3.劳动经济学是---现象系统化了的理性认识。A

A.劳动力市场;B.劳动力供求;C.劳动力交换。

4.比较明确的劳动力生产部门是---。C

A.工业部门;B.农业部门;C.家庭。

A.工资所得;B.非劳动所得;C.劳动报酬。

6.劳动是人类使用生产资料创造自身生存和发展所必需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活动。C

A.有价值的;B.有希望的;C.有目的的。

7.雇佣调整函数是指企业---与最佳目标雇用量之间的函数关系。C

A.最大雇佣量;B.最小雇佣量;C.现有雇佣量。

9.企业在雇用劳动力时,企业愿意支付的工资率定义为---。B

A.劳动力供给价格;B.劳动力需求价格;C.劳动力均衡价格。

10.长期成本曲线是资本和劳动投入都可变动时,若干短期平均成本的---的连辍轨迹。A

A.最低点;B.最高点;C.相切点。

11.等成本线是在总成本和生产要素价格既定的条件下,可以购买到的劳动和---的不同数量组合的轨迹。A

A.资本;B.土地;C.技术。

13.政府补贴政策所产生的经济效应可以从---两方面来分析。B

A.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B.替代效应和规模效应;C.价值形态和实物形态。

14.非营利企业潜在利润为正值的含义是---。A

A.要求企业不营利;B.要求企业利润最大化;C.要求企业利润低水平。

15.影响劳动力供给的因素主要划分为---三大方面。C

A.自然,经济,社会;B.微观,中观,宏观;C.家庭,企业,国家。

16.附加性劳动力假说认为二级劳动力参与率与失业率存在---关系。B

A.反向;B.正向;C.平行。

17.劳动力参与率M形周期变化规律表现的是---。B

A.男性劳动力参与率;B.女性劳动力参与率;C.青年劳动力参与率。

18.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A

A.供给富有弹性;B.供给无弹性;C.供给缺乏弹性。

19.工资率变动的百分比大于劳动供给量变动的百分比的状态叫做---。C

21.劳动经济学中的非劳动收入是指---。C

A.不劳而获的收入;B.不正当、不合法的收入;C.劳动工资以外的收入。

22.当市场劳动供大于求时,政府一般应---。B

A.上调最低工资;B.下调最低工资;C.不动最低工资。

23.劳动力需求曲线不变,劳动力供给曲线右移,则会出现---。A

A.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增加;B.均衡工资率上升,均衡就业量减少;C.均衡工资率下降,均衡就业量减少。

24.在劳动力市场上,均衡的形成由均衡工资率与---决定。C

A.均衡供给量;B.均衡需求量;C.均衡就业量。

25.在U—V分析中,U表示---。B

A.就业;B.失业;C.效用。

26.在U—V分析中,V表示---。A

A.职业空缺;B.就业;C.失业。

27.劳动力过剩表现在企业外部就是---。B

A.隐性失业;B.显性失业;C.劳动力滞存。

28.劳动力迁移成本是劳动力在流动中发生的---。C

A.中间成本;B.间接成本;C.直接成本。

29.劳动力流动的社会成本在经济学意义上称作---。C

A.内部成本;B.私人成本;C.社会成本。

30.农村土地使用制度的改革必须着眼于提高我国农村---指标。C

A.土地垦殖面积;B.土地复种面积;C.人均土地经营面积。

31.实际工资是货币工资与---之商。B

A.股价指数;B.物价指数;C.比价指数。

32.福利分配是工资的---。

A.转化形式;B.实物支付形式;C.延期支付形式。

33.工资的职能是由工资的---所决定的.C

A.计时性;B.计件性;C.本质属性。

34.---提出了均衡价格工资理论。C

A.亚当·斯密;B.大卫·李嘉图;C.马歇尔。

35.按要素分配制度主要包括劳动分红制、年薪制和---。A

A.股权薪酬帛;B.劳动股权制;C.借贷购股制。

36.劳动股权制的基本原则是包括了---。C

A.按资产分配原则;B.按资金分配原则;C.按劳分配原则。

37.劳动分红制是对企业---的一种内部再分配形式。B

A.税前利润;B.税后利润;C.利润总额。

38.劳动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包括了---。C

A.马克思主义经济学;B.西方经济学;

C.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西方经济学。

39.从理论层面讲,劳动力是---。B

A.人和动物都有的一种能力;B.人所特有的一种能力;

C.人所特有的活劳动体力。

40.劳动力供求规律表现为---。A

A.供过于求,工资下浮;B.供不应求,工资下浮;C.工资上升,需求增加。

41.利息、工资与就业的互动关系为---。B

A.实际利息率高,将来就业增加;B.实际利息率高,现在就业增加;

C.实际工资率低,现在就业增加。

四.问答题

1.什么是劳动力市场的U—V分析?

答:(1)从劳动力过剩和劳动力短缺的关系出发研究劳动力市场资源分配功效的方法;

(2)目的是说明均衡失业率;(3)划定U=V的分界线。

2.简答舒尔茨人力资本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人力资本是主要资源;(2)人力资本投资效益大于物力资本投资效益;

(3)人力资本以教育投盗为主体;

(4)人力资本理论是对传统经济理论的重大创新。

3.什么是集体谈判工资的海克斯模式?

答:(1)雇主和工会双方都不愿为长期停产付出代价,同意让步;

(2)雇主让步曲线为正斜率,工会抵制曲线为负斜率;

(3)两曲线相交点为双方谈判的妥协点,形成双方都接受的工资率。

4.实际储蓄利率与劳动就业之间存在什么关系?

答:(1)Sl=f[(1+r)Wt/(Wt+1)];

(2)储蓄利率高,现在就业增加,将来就业减少;

(3)储蓄利率低,现在就业减少,将来就业增加。

5.效率工资理论及其应用是什么?

答:(1)工作绩效优劣与工资水平高低成正比;(2)高工资高激励高失业成本;

(3)失业率存在的客观性。

6.政府转移支付和补贴对劳动力市场有何影响?

(2)导致市场商品价格下降的连锁反应;

(3)改善个人劳动力供给决策的条件;

(4)对弱质劳动力供给产生政策性保护

7.收入政策实施的具体形式主要有哪些?

答:(1)权威性劝说政策;(2)工资—物价指导线或路标政策;

(3)补偿或税收性收入政策;(4)工资—物价管制或冻结政策

8.调控劳动就业时,政府实施货币政策的主要措施有哪些?

答:(1)调节法定准备金率;(2)调整再贴现率;(3)伸缩公开市场业务。

9.在物价上涨时,政府对实际工资的保证通常采取哪些主要的方法?

答:(1)工资指数化;(2)工资非指数化;(3)提高工资标准

10.个人偏好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是什么?

答:(1)雇主个人偏好;(2)雇员偏好;(3)消费者偏好

11.简答统计性歧视理论的主要内容?

答:(1)统计性歧视的定义;(2)用群体典型特征取代个体个别特征;

(3)原因是统计方法不科学和信息不完全

12.简签在职培训愈来愈受到重视的原因?

答:(1)在职培训的意义;(2)市场和国际竞争的日益加剧;

(3)科学技术更新换代的快速变化;(4)员工在岗位间的轮换日益普遍。

13.发达国家人力资本投资表现出哪些一般趋势?

答:(1)教育和培训的费用表现为一种高投入;

(2)劳动力受教育水平有逐年提高的趋势;

(3)教育投资明显提高了劳动者的比较收益

14.人力资本投资收益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答:(1)投资收益的广泛性;(2)投资收益的长效性;

(3)投资收益的多样性;(4)投资收益的不确定性。

15.产生磨擦性失业的主要原因是什么?

答:(1)磨擦性失业的定义;(2)劳动力市场的动态性;

(3)就业信息的不完全性;(4)现行经济制度的制约性

16.凯恩斯的充分就业非均衡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政府只要想办法消除了非自愿性失业,就实现了充分就业;

(2)非自愿失业不能通过削减货币工资的办法来解决;

(3)非自愿失业产生的原因在于社会的有效需求不足。

17.菲利浦斯就业理论的主要观点是什么?

答:(1)政府的宏观经济政策不可能永久地改善失业状况;

(2)降低失业率必然要以通胀风险为代价;

(4)菲利浦斯曲线的描述。

18.什么叫就业弹性?如何判别?

答:(1)就业弹性是就业量变动的百分比和GDP变动的百分比之比。

(2)就业弹性等于1时,就业量随着经济的增长而保持同步增长;

(3)就业弹性小于1时,就业量的增长低于经济增长的速度;

(4)就业弹性等于0时,经济增长反而减少了就业岗位。

19.简答最低工资制度的主要内容?

答:(1)最低工资的定义;(2)最低工资制度的法理依据;

(3)最低工资率的确定;(4)最低工资保障政策。

20.市场经济条件下,政府“两个低于”的宏观调控政策的内容是什么?

答:(1)企业工资总额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经济效益的增长幅度;

(2)员工实际平均工资的增长幅度应低于本企业劳动生产率的增长幅度。

五.论述题

1.试论界定劳动力市场歧视的要则。

答:(1)劳动力市场歧视的定义;

(2)确定歧视的重点是可衡量的市场结果;

(3)忽略不计偶然结果的常规随机差异;

(4)主要区分引起工资差异的后市场和前市场因素;

(5)目的是为政府的反歧视政策的制定提供依据。

(6)结合一定的实际案例进行分析。

2.运用劳动力参与率理论进行中外比较并提出因应对策。

答:(1)什么是劳动力参与率及其分类;(2)外国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的特点;

(3)中国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的特点;

(4)形成中外劳动力参与率周期线差异的因素:

(5)结合实际提出消除上述差异因素的应然性分析

3.运用均衡失业率理论分析当前大学就业问题及对策。

答:(1)均衡失业率理论的内涵;

(2)从全局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依然存在缺口;

(3)从局部而言,大学生就业市场存在过剩;

(4)结论:均衡失业率理论之结构性失业,或均衡失业率理论之磨擦性失业等;

(5)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实然性分析;

(6)大学毕业生失业的应然性分析。

4.浅论工资差别及其变化的一般规律。

答:(1)工资差别的一般定义;

(2)工资差别主要分为补偿性工资差别与竞争性工资差别;

(3)补偿性工资差别的分类;

(4)竞争性工资差别的分类;

(5)工资差别变化随工业化进展而变化的阶段性;

(6)结合一定的实际对上述工资差别理论进行一些应然性分析。

THE END
1.政府补贴新政,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引擎法律咨询政府最新补贴成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动力。这一举措旨在通过财政支持,激发市场活力,促进经济增长。补贴涉及多个领域,包括教育、医疗、基础设施建设和创新产业等,以改善民生,提升国家竞争力。这项补贴的实施预计将带动就业增长,提高人民生活水平,推动社会进步。政府的这一决策展现了其积极作为,为社会经济的稳定和发展注入http://www.ncrhsw.cn/post/1654.html
2.大力发放生育补贴有助于提振生育和扩大内需此外,到目前为止,生育和育儿补贴的具体政策主要是由地方政府出台。我们认为育儿补贴由中央层面出台更为合适。一是因为大多数地方政府并没有足够的财力补贴生育,只有中央财政才有这个财力。二是因为人口是流动的,地方政府并不一定是出生率提高的受益者,孩子长大后有可能到外地工作,为整个国家做贡献但不一定是为本地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85048290299140961&wfr=spider&for=pc
3.首页这里会有人质疑,猪价保险作为一款政策性农业保险产品,政府会给予一定的补贴,养殖户还是有利可图的。 以北京顺义区为例,12元/头保险费政府补贴了80%,养殖户只承担20%,即2.4元/头。10000头猪投保,养殖户只出24000元,保险期满获得保险公司赔付100000元,获益76000元。 http://www.gzcno.com/instance-detail.php?CaseId=25
4.政府经济学(山东大学)政府经济学(山东大学)ppt? 财政补贴的利弊评价 ? 财政赤字与通货膨胀的关系 ? 如何看待国债规模的膨胀? 案例 ? 2002年政府财政收支情况 国家财政收入和国内生产总值增长速度对比 国家财政收入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 1997年以来历年中国财政支出、赤字变化情况 年份1997 1998 1999 2000 2001 2002 2003 http://read.cucdc.com/cw/63552/217701.html
5.Contents/premium.mdatmaster·Newslab2020/Contents·GitHub631 B站:在政府与年轻人之间 2022/11/14 中国的平台管理:不只是审查; 风纪委员会:将审核权“外包”; B站作为政府和年轻人之间的“双向中介”。 630 Z-Library 2022/11/10 发生了什么? 是TikTok导致了这次的封禁吗? 出版业的暴利,以及重新想象的可能。 https://github.com/Newslab2020/Contents/blob/master/premium.md
6.国外住房保障经验谈10篇(全文)纵观世界各国筹集保障房建设资金的方法,其核心是以政府补贴吸引社会资本,以金融创新撬动资本市场投入。不同的融资模式各有利弊,其潜在风险和问题也值得注意。 政府提供各种补贴和优惠往往能够起到立竿见影的效果。但是,如果补贴规模过大,财政压力会逐渐增大。在保障房任务加大的情况下,美国、德国、澳大利亚等世界各国均https://www.99xueshu.com/w/ikey9xuwq6lv.html
7.国际经济合作知识点归纳互补作用:1、促进了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互通有无,2、推动了生产要素在国家间的合理配置,3、带来了规模经济效益。 三、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有哪些内容。 微观国际经济合作方式内容(即国际经济合作的具体方式内容): 1、国际投资合作(直接投资:合资经营,合作经营,独资经营;间接投资:1.国际信贷合作—外国政府信贷、国https://blog.csdn.net/qq_67692062/article/details/126850649
8.政府补贴20%是真的吗?2024家电国家补贴20%什么时候开始?2024年家电以旧换新政府补贴20%是真的,2024家电国家补贴20%什么时候开始?具体情况看下文! 1、政府补贴20%的真实性 真实性:近期,商务部等相关部门确实推出了家电以旧换新的补贴政策,其中对于购买1级能效或水效标准的家电产品,补贴比例最高可达20%。 https://n.znds.com/article/66843.html
9.论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的财政补贴问题.docx论地方政府对地方企业的财政补贴问题顾 善慕(北京大学 政府管理学院 ,北京 [摘 要 ]中国的政府分权改革使得地方政府有了更多的自主权 ,在运用自主权的过程中 ,地方政府为了发展本地的经济 ,实施各种各样的财政政策 。其中 ,最为引人注目的就是地方政府对 当地企业的财政补贴政策 ,在中国各地普遍存在 。这种财政https://max.book118.com/html/2018/0103/147006780.shtm
10.旧文再读温铁军:我们是怎样失去又重新得到迁徙自由的因为,那个时候城里确实是用财政补贴维持城市人口的全部社会保障,城里人“生老病死有依靠”,使得城市人群基本构成了能够稳定社会的“中产阶级”,因此,社会上的刑事发案率也非常低,任何人都怕犯“错误”,因为他的全套保障都在单位,而当时单位的收支又几乎全部由国家财政负责。客观地说,尽管政府维持的只是低水平的保https://www.douban.com/note/811873755/
11.国家发改委对电子商务企业有什么补贴目前电子商务企业越来越多,很多电子商务企业的发展也处于非常有利的位置,国家政府也支持电子商务企业发展。一个人创立了电子商务企业要发展壮大跟政策是分不开,那么,国家发改委对电子商务企业有什么补贴?听听华律网小编给出的具体意见。 国家发改委对电子商务企业有什么补贴 https://www.66law.cn/laws/456709.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