编者按:经过十多年发展,中国电子商务日益“走进”千家万户,发展迅猛。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淘宝小二公开质疑……此事使得长期存在的“电商痛点”再次被公众热议。
近日,国家工商总局公布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淘宝小二公开质疑……此事使得长期存在的“电商痛点”再次被公众热议。
中国接触互联网21年来,电商化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特征和长期趋势。电子商务表面繁华的背后存在哪些隐忧?中国经济电商化之路怎样才能走得又稳又快?长期存在的痛点还要“痛”到何时?有何解决良方?就此,新华社记者作了深入调研。
痛点一:低价文化
打开“淘个团购宝”APP,9.9元的袜子、手套、零食、化妆品,19.9元的毛绒衫、大衣乃至床单比比皆是……
然而,在浙江省临安市昌化镇白牛村——全国四大淘宝村之一,村民们多年靠电商在全国卖炒货走上致富路,如今却日益发愁。
“低价竞争太激烈了,一些店主压价太厉害,过去卖炒山核桃还有利润,如今为了抢市场,大家把价格都压到成本价了!”村民、网店店主潘小忠向记者感慨,“这么做下去,是做死的节奏!”
更让业内人士忧虑的是,电商本来是高科技产业的代表,贯穿了供应链、零售链、仓储链等多个链条,本来可以对上下游产业转型升级产生更大的引擎动力,但“唯低价是举”将行业门槛降得很低,电商对相邻产业的正面带动效应“大打折扣”。
“创意产品不适合电商。”牛文文担忧,一旦在互联网上有了创意,就会迅速被拷贝、抄袭,低价产品横行,把创意的价值拉低,不利于全社会形成创新驱动的氛围。
痛点二:恶性竞争
传统商战中,不乏恶性竞争。日新月异的互联网时代,每个电商都拼命想抓住风口。记者调研发现,时不我待的紧迫性,充分竞争的网络阵地,某种程度上异化了公平竞争,加剧了恶性争斗。
广州沃弗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总经理陈延告诉记者:“电商都很注重网上口碑,但针对网络特点,电商业竟然产生‘差评党’,专门负责给竞争对手差评,更恶劣的是,有竞争对手专门雇人买了产品就‘七天内无理由退货’,电商的出库成本和销售成本大大增加。”
痛点三:假货帽子
假货,是线上线下都有的经济现象,然而,借由互联网平台传播后,网络假货备受质疑,有时网络甚至被有些人称为“假货集散地”。
国家工商总局日前公布2014年下半年网络交易商品定向监测结果,监测共完成92个批次的样品采样,其中有54个批次的样品为正品,正品率为58.7%。其中,淘宝网样本正品率最低,仅为37.25%。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淘宝网假烟、假酒、高仿手机、假名牌包、假证等大量存在,对平台内商品信息的审查、日常监测、违规处置不到位,处理消费者维权诉求和监管部门的执法协查时门槛偏高、效率低下。
对于渴望正当经营的电商来说,互联网既是发家之地,有时也是伤心之地。不少电商深感名誉受损之害,记者走访中,他们不约而同地将“打假”作为重点。
“应该说,为了方便消费者辨别真假,我们想尽了各种办法,对每一批产品严格抽检,甚至为每件化妆品买保险。”陈欧说,假冒伪劣产品不解决的话,电商市场将难保健康。
痛点四:诚信危机
售卖假货,降低了消费者的信任。一旦出现信任滑坡,影响的不是一两家网店,而是整个电商行业。
2014年7月,聚美优品第三方商户“祥鹏恒业”被媒体披露涉嫌造假,事后查证假货风波只限于第三方手表业务。当时聚美优品“壮士断腕”,砍掉了整个第三方奢侈品业务线。
假货是诚信问题的一个侧面。近年来,很多消费者网购时遭遇的劣货退货、霸王条款、先涨后降等不诚信行为屡见不鲜。
国家工商总局表示,尽管多次就不诚信问题约谈电商企业,但损害消费者权益的行为仍屡屡出现。“双十一”期间,淘宝网等平台出现多种违规促销,诱导消费者盲目消费。还有一些电商平台虚构网络交易额现象严重,一些卖家还通过“空买空卖”刷高交易数量提高信用。
专家分析,网络的电子化和虚拟性使得电商市场的信用基础极为薄弱。尽管电商在经济贸易中比重逐渐增大,但至今没有统一的部际协调机构。记者走访中,行业内外对秩序的呼唤越来越强烈,多个电商呼吁政府加强监管,并表示愿意共享多种数据。
痛点五:税收漏洞
记者走访后发现,京东、苏宁易购等自营B2C电商都是按照国家规定纳税;但是有些电商平台是C2C卖家,目前相当一部分不交税。
在浙江义乌,一位淘宝店主向记者坦言,淘宝上大量店主不交税。如果征税,那肯定就死了。
“我们合理纳税,一些电商不开发票却是常态,我们不怕市场竞争,就怕输在游戏规则上。”苏宁云商集团股份有限公司副董事长孙为民说。
中国电商协会副理事长郑砚农指出,电商的市场环境对线下大量小卖家不公平,容易导致线下卖家倒闭、失业,最终导致整个消费市场发展的畸形。“随着电子商务逐步成为经济中的常态商业模式,线上、线下应该采用公平的纳税规则。”
痛点六:创新之困
经过多年发展,我国电商结合本土需求,形成了独特业务模式创新的电商企业,但技术创新仍然薄弱。
调研中有业内人士指出,互联网时代电商不仅要重塑且进一步优化商业产业链,做好品质和服务,还要有更大层面的回溯和再造,成为传统产业提高效率、减少成本和提高附加值的引擎,而这一切都要靠创新。
“过去,电商业门槛比较低,电商化主要在消费品领域,解决人民群众的生活需求,现在向教育、医疗等垂直服务领域深度延伸,在这些领域,无论是技术还是商业模式都面临很大挑战,更长远的创新已经势在必行。”中国教育在线总编辑陈志文指出。
中国物流与采购联合会副会长蔡进表示,我国电子商务要注重方式和模式创新,通过优化供应链和管理模式,实现行业转型升级;注重技术创新,使整个流通包括物流、商品、资金流能有效衔接,从而推动模式、体制创新。
痛点七:物流短板
每年“双十一”是场消费盛宴,对我国支撑电商的社会物流系统和基础提出了严峻考验。国家邮政局提前部署十几家快递公司做好应对,大家都意识到,如果物流没有跟上,就是场灾难。
与国外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电商的社会物流系统远不成熟,供应链、配送、第三方物流的信息化和标准化水平仍然有待提高,国内快递行业鱼龙混杂,行业标准和服务质量良莠不齐。
“目前中国电商发展的最大瓶颈在物流,需要政府、企业去共同改进。”艾瑞咨询高级分析师王亭亭说。
在外界看来,苏宁易购、京东等至今未实现盈利。记者调研中发现,恰恰是电商们意识到物流短板,构建强大、高效的物流体系,导致企业利润受到影响。
“苏宁这些年主要搭建两个平台,一个是商品门户平台,另一个是后台的物流平台。”孙为民表示,物流体系将是电商盈利的关键。目前,苏宁已经打造覆盖全国的自动化物流体系,提供“半日达”“急速达”“一日三送”等特色物流服务。今后,苏宁物流部门将进一步实现社会化开放,由企业物流转变为物流企业,从成本中心转变为利润中心。
痛点八:融资之难
痛点九:监管之痛
这些年,从政府到民间,都高度重视且扶持互联网,支持电子商务发展。但面对快速发展的行业,不论从技术手段或是认识水平上,监管都远远滞后于发展速度。
淘宝平台上究竟有多少电商商户?“双十一”期间571亿元销售额是真是假?退货率有多少?几乎没有一个部门说得清楚。
“政府部门还没有形成互联网经济的管理结构。”北京市工商局有关负责人指出,在网络市场的虚拟性、广域性、一体性与行政管理的现实性、地域性、分立性之间存在矛盾和不适应。
针对电子商务领域的瓶颈问题,有关部门纷纷行动:
--电商立法呼之欲出。记者从多方获悉,电子商务法正在加紧起草中,将着力解决电子商务领域存在的诸多问题;
--跨境电商制度不断完善。商务部等出台《关于实施支持跨境电子商务零售出口有关政策的意见》等一系列文件,打造电子商务规范体系,财政部等明确跨境电商零售出口税收优惠政策等;
--证监会正研究在创业板设立专门层次,支持尚未盈利的互联网企业、科技创新企业上市,进一步拓展创业板对创新经济、新兴产业的覆盖面……
[责任编辑:lujh]
预期年化利率
凤凰点评:凤凰集团旗下公司,轻松理财。
近一年
凤凰点评:业绩长期领先,投资尖端行业。
今年以来
凤凰点评:进可攻退可守,抗跌性能尤佳。
同系近一年收益
凤凰点评:震荡市场首选,防御性能极佳且收益喜人,老总私人追加百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