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常生活中,不时会惊叹一句,又被电子产品“监听”了,前一秒与友人随口相聊起的物品,已经迅速的推送至你的消费平台首页,大数据下的精准推送像一只大手,将需求包裹。伴随着大数据的快速发展和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各方运营商不断发掘大数据的新价值和新用途,基于大数据技术的精准营销模式随之迅速发展,通过精准化定位,深度分析了解消费者消费行为和偏好,不断激发消费者的购买意愿。
一、大数据精准营销概述
近年来,我国大数据产业快速起步,2019年中国大数据市场规模为619.7亿元,2021年增长至863.1亿元,复合年增长率高达18.0%。工信部发布的《“十四五”大数据产业发展规划》指出,建设数字中国的主要任务就是支持消费品企业打通线上线下全域数据,开发个性化推荐算法,实现产品定制化生产、渠道精细化运营,促进供需精准对接。大数据的新蓝海层层涌起,预测到2024年,我国大数据市场规模将突破1500亿元。
二、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特征
碎片信息归集
定位精准客体
推送营销热点
三、大数据精准营销对个人消费的作用
洞察消费需求
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以用户的历史行为为依据,通过给用户信息打标签,实现对用户消费能力的分析和消费需求的洞察。对用户信息进行标签化管理后,为合适的用户推荐匹配的商户,不仅打通了商户与流量交互的渠道,还提高了用户的消费体验。
推动消费决策
精细化运营与数据分析两大板块打造完整的消费闭环,根据关键词进行大数据精准推荐,给予曝光机会,影响用户消费决策。
促进悦己消费
消费者越来越倾向在消费过程中取悦自我,大数据精准营销策略为利器,匹配符合用户偏好和消费力的产品,为个人消费升级构建了新的阶梯。
四、大数据精准营销对个人消费的困扰
隐私权和数据安全
2021年工业和信息化部发表的《关于App超范围索取权限、过度收集用户个人信息等问题“回头看”的通报》指出,当前存在APP超范围、高频次索取权限,非服务场景所必需收集用户个人信息,欺骗误导用户下载等违规行为,个人隐私与信息安全备受威胁。
同质化推送覆盖
为了进一步迎合消费者的购物需要,在连续推送商品时,出现了产品同质化的现象,未对消费者反馈信息以及需求给予高度重视,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部分消费群体的实际需求,不能满足差异化个体的不同需求,缺乏个性化、多元化的产品服务。
冲动非理性消费
当所想物品瞬时展现在消费软件首页,投其所好地推送信息,海量信息、快速传播、精准化投放,产品大范围的推广刺激消费者购买欲望,很多都是诱导消费的圈套,网络消费也感觉不到金钱的流失,促使消费者做出非理性选择,造成部分的非理性消费。
五、建议
健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
健全大数据安全与隐私保护体系,需要政府、企业、个人三方面的共同努力:一要督促政府完善数据安全监管机制,推动数据安全标准化、法制化;二要明确企业数据安全保护义务,激励与约束并重,推动企业的数据隐私合规治理;三要普及数据安全教育知识,提高国民数据安全意识。目前,我国的数据安全监管机制仍欠成熟,秉持包容审慎的数字经济发展原则,政府既要鼓励数据开放共享,引导数据安全技术升级,又要加强对个人信息的保护,严厉防范数据滥用和数据泄露,助力数据安全治理。
大数据差异化精准营销
按需量力消费
数据精准营销模式为满足消费者的差异需求提供了便利,但其投其所好地推送信息,很多都是诱导消费的圈套,消费者要根据自身需求确定购物清单,而不是依赖社交媒体推送选购商品,避免闲置浪费,要在预算约束下购物,明确能承受的价格,量力而行,摆脱超出自己经济能力的消费枷锁。研究显示,消费者购买决策往往受商家诱导影响。许多商家通过诱饵效应,通过增加新选项来增加旧选项的吸引力,促使消费者做出非理性选择。因此,消费者要避开商家费尽心机设置的重重消费陷阱,应避免从众、趋时、虚荣或求廉,要根据自身需求,对商品信息全面了解后再量力消费。
数字经济的概念被正式提出以来,数字科技广泛深入渗透各行业、各领域,如今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精准营销浪潮席卷国内各大电商平台、社交媒体。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要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建设现代化经济体系离不开大数据发展和应用。我们要坚持以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为主线,加快发展数字经济,推动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融合发展”。大数据精准营销模式以大数据科学技术为支撑,强化消费细分,为供给侧提供用户画像,与需求侧完成精准匹配,是优化供给之路的范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