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贝恩公司和凯度消费者指数联合发布的《2023年中国购物者报告,系列一》,2023年第一季度,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销售额同比增长1.9%,其中平均售价下降了0.8%,但销量小幅攀升2.7%。这表明,中国快速消费品市场在经历2022年增速放缓之后,出现了温和复苏的迹象。2023年4月,快速消费品市场同比增长5.1%,接近疫情前水平,除汽车以外的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长16.5%。这反映了消费者信心的提升和消费需求的释放。
从渠道来看,电商渠道继续保持强劲的增长势头,2023年第一季度销售额同比增长9%,且持续跟踪的26个品类的电商渗透率同比皆有所提升。线下仓储会员店也表现出色,实现了38%的增长,主要受益于购买人数和频次的提升。O2O渠道也延续了此前的增长势头,同比增长16%,主要满足了消费者的即时需求和便利性需求。传统的超市和便利店渠道则受到疫情的影响,出现了不同程度的下滑。
二、消费者需求和行为
疫情的影响使得消费者的需求和行为发生了显著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个性化需求的增加。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更加多元化和细分化,不再满足于单一的产品或品牌,而是寻求更符合自己喜好、需求和价值观的产品或品牌。消费者也更加愿意尝试新的产品或品牌,寻求更好的消费体验和满足感。例如,2022年,中国消费者对新品的接受度达到了近五年来的最高水平,新品的市场份额达到了8.5%。
三、品牌商和零售商的策略和创新
面对消费者需求和行为的变化,以及市场竞争的加剧,快速消费品的品牌商和零售商也在积极调整和创新,以适应市场的变化,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电子商务的发展和创新。电子商务已经成为快速消费品行业的重要渠道,品牌商和零售商都在不断优化和创新电子商务的模式和方式,以提高消费者的购物便利性和满意度。例如,品牌商和零售商都在利用社交媒体、直播、短视频等新兴平台,进行内容营销、社交电商、互动直播等新型的电子商务活动,以吸引和留住消费者。同时,品牌商和零售商也在加强对电子商务的数据分析和运营能力,以提高消费者的精准营销和个性化服务。
-品牌多元化和差异化。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品牌竞争日趋激烈,品牌商和零售商都在不断推出新的品牌或品类,以满足消费者的多元化和个性化需求,以及抢占市场的先机。例如,根据尼尔森发布的《2023年中国快消品行业新品创新报告》,2022年,中国快消品行业共推出了1.2万个新品,其中有近一半是新品牌或新品类。这些新品主要集中在食品、饮料和个人护理品类,且多具有健康、环保、个性化等特点。例如,雀巢推出了植物蛋白饮料品牌“植选”,利用豆奶、杏仁奶、燕麦奶等植物原料,满足消费者对植物蛋白的需求;联合利华推出了无铝盐、无酒精、无香精的天然除臭剂品牌“Lume”,利用植物提取物,满足消费者对天然护理的需求;宝洁推出了定制化洗发水品牌“HairCode”,利用大数据和人工智能,满足消费者对个性化护发的需求。
-新零售模式的探索和实践。新零售是指通过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技术,将线上和线下的商业活动深度融合,打造新的消费场景和消费体验的商业模式。快速消费品行业的品牌商和零售商都在积极探索和实践新零售模式,以提升消费者的购物效率和忠诚度。例如,阿里巴巴旗下的盒马鲜生,通过线上线下的无缝连接,提供新鲜食材、即时配送、现场制作等服务,打造了一站式的生鲜超市;京东旗下的7FRESH,通过智能货架、智能称重、智能结算等技术,提供便捷的自助购物和支付体验,打造了智能化的生鲜超市;苏宁旗下的苏鲜生,通过线上预约、线下取货、线下体验等方式,提供多样的消费选择,打造了灵活的生鲜超市。
四、结语
深圳市中金普华管理咨询有限公司公司地址:深圳市前海深港合作区前海湾一路1号A栋201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