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促消费要出大招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根据中央经济工作会议的定调,2020年是新中国历史上极不平凡的一年,2021年是我国现代化建设进程中具有特殊重要性的一年。

去年的不平凡,在于疫情冲击下经济发展成绩的来之不易;今年的特殊重要性,则在于作为双循环新发展格局的起步之年,务必要“迈好第一步,见到新气象”。

从经济发展的供需两端来看,供给侧改革只能循序渐进,需求侧管理更易短期见成绩。所以,扩大内需、坚定促消费,是“迈好第一步”的重要保障,在2021年便有了特殊重要性。

促消费,收入是基础。收入问题又涉及到就业问题、薪资问题、社保问题以及收入分配问题等多方因素,如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公告所称,“扩大消费最根本的是促进就业、完善社保,优化收入分配结构,扩大中等收入群体,扎实推进共同富裕”。

收入问题是个长期问题,短期见效果,最核心的还是稳就业。稳了就业,才能稳住收入预期和消费预期。

2020年2月,城镇调查失业率曾短暂升至6.2%的高位,之后在一系列抗疫政策刺激下,经济逐步回暖,城镇调查失业率于2020年11月回落至5.2%,前11个月,我国城镇新增就业人数1099万人。

当前,企业盈利能力仍不乐观。2020年前三季度,A股(非金融石油石化)上市公司扣除非经常损益后的ROE算数平均值为-1.02%,扣非盈利不能回正,发展信心不可能稳固。

在此情况下,2021年仍要把稳就业放在首位,而稳就业的前提是稳企业,稳企业的前提是稳资金。

现在市场担心的是,2021年这些政策如何延续、怎样退出?若不能稳妥退出,很容易对企业现金流继而对稳就业产生重大影响。尤其是近几个月来,债券市场波动已经对大中型企业构成实质性压力。

自2018年以来,国内债券市场违约就已呈快速上升态势,受疫情影响,2020年债券违约金额创近年来新高,达到1640亿元。尤其是2020年11月以来,40只债券密集违约,合计金额455亿元,一度将市场情绪带至冰点。

显然,企业层面还谈不上“稳”。2021年稳就业,仍应把重心放在稳企业上面,融资支持、减税降费轻易不能停。

稳就业、稳收入来提振消费需求,消费回升后,还需要供给侧承接。

就供需结构看,一二线市场的消费升级仍在继续,对供给侧的要求是产品升级、品牌升级;此外,县乡市场的消费空间渐次打开,对一二线市场趋近饱和的品质消费、品牌消费构成巨大承接力量。

顺应消费侧分层的新特征,供给侧需同时做好品牌升级和市场下沉两件事。一二线市场的品牌升级是个长期过程,短期来看,县乡市场才是消费回暖的支撑力量,也应是2021年政策发力的着力点。

2012年以来,乡村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增速便持续高于城镇地区。事实上,这两年,把握住下沉市场机遇的产品,大都迎来了增长的第二春。

近日,商务部等12部门联合印发《关于提振大宗消费重点消费促进释放农村消费潜力若干措施的通知》(下称《通知》),特别指出要“更大释放农村消费潜力”。

随着农村居民收入水平的提升,农村地区消费结构正持续改善:食品消费占比持续下降(2019年恩格尔系数已降至30%,仅与城镇居民相差2.3个百分点),医疗保健、文教娱乐占比持续提升,对家庭耐用消费品的需求也实现快速上涨。

以空调为例,2019年末,农村地区每百户家庭空调拥有量为71.3台,是2011年的3.15倍。即便如此,与城镇地区同期的148.3台相比,仍有一倍的增长空间。

与快速释放的需求相比,县乡市场在供给侧仍面临着制约条件:线下商超分布有限,竞争不充分,正品少、价格贵的现象普遍存在;线上电子商务,则受限于物流的最后一公里,尤其是农村地区,送件取件都是难题。

《通知》提出要“完善农村流通体系”、“加快发展乡镇生活服务”、“优化农村消费环境”,算是直指问题核心。但这些问题并非新问题,之所以难以解决,根源在于市场规律的主导作用——无利可图,便难以持续。

比如县镇地区人口密度小、需求频次低,流通企业难以形成可持续盈利机制,就会导致最后一公里问题迟迟不能解决;再比如“超市进镇”,要养活一个中型以上超市,对收入水平、人口密度等都有客观要求,不能盈利,自然是进进出出,留不下来。

所以,激活县乡消费市场是个大命题,也是个大生态,需要多方面的因素互为条件,只能循序渐进、渐次优化,不能奢望短期内见大效果。

打基础的工作重在谋长远,短期见效果,更适合在交易环节发力。简要言之,以造节、补贴、贷款为主要抓手。

一是造节。造节最成功的是电商平台的“双十一”大促。每年的“双十一”,消费者的最大诱惑就是面对一年得以一见的便宜,不买如同吃了大亏,于是顾不得钱包缩水,总要剁手买买买。

“双十一”的成功在于营造了一种购物氛围,而这种购物氛围的营造并非电商平台的专利。这几年,很多地方政府主导的“美食节”、“文化节”、“房车巡展”、“节日大庆”等也屡屡见诸报端,只是优惠力度有限,造节效果难以出圈。

二是补贴。早在2007年底,财政部、商务部联合推出“家电下乡”政策,效果显著。截止2013年3月,全国累计补贴家电2.93亿台,补贴金额876.7亿元。

全国性的“家电下乡”逐步退出后,各地仍不时推出“汽车摩托车下乡”、“家装下乡”、“节能补贴”、“以旧换新补贴”等类似政策。疫情之后,多地推出餐饮购物消费券,也是类似的思路。站在促消费的视角,消费补贴更优于收入提升,效果立竿见影。

三是消费贷款。对于汽车、家电等耐用品消费,以及装修、培训等大额消费,消费贷款仍是重要的刺激手段。

在现代商品经济中,消费具有双重属性,既能满足消费者自身的需求和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也是推动整个产业链创新向前的根本驱动力量。

宏观层面促消费,多着眼于消费对经济增长、产业升级的驱动作用,倾向于大开大合;落到微观视角,着眼于消费者自身,则又很难避免过度消费、过度借贷等伴生问题。其实,这是一个问题的两个方面,需要不同的力量去调和、平衡。

若调和得当,促进消费与提倡节约并不矛盾,也不应该矛盾。2021年,期待消费重回推动GDP增长的C位,也期待消费者能够理性消费,体验“有节制的丰盛”。

1、联合财政、商户、电商平台等,多方筹资,扩大消费券、预售券的规模和范围,发挥其杠杆作用,有效撬动消费。

2、多方联合,财政出消费券、金融机构贴息、商家出折扣、平台出场景,用有吸引力的“折扣价”制造“购物狂欢节”,激活消费者的购买欲,再造几个“双十一”。

3、重视消费贷款在促消费中的重要作用,鼓励银行加大与非银消费金融机构合作,鼓励消费贷款业务,确保消费贷款不滑坡。

4、成立政府基金,购买合格的民营企业债券,托底优质民营企业融资市场,稳定社会预期,间接稳就业、稳消费。

5、把握“消费升级”和“消费下沉”两个市场,推动制造业品牌升级满足消费升级需求,推动物流下沉激活县乡市场消费需求。

6、短期来看,房子和车子仍是刺激消费的重要抓手,在住房调控和汽车限购的背景下,允许各地基于实际情况调整购房、购车政策。

7、中长期看,稳步推动居民财富效应动力更替,从房产转向资本市场,多策并举提升民众对资本市场信心,借力股市财富效应,持续推动消费型经济转型升级。

8、中长期看,提升消费需降低储蓄率,扭转居民高储蓄习惯需在医疗、养老、教育等基本民生问题上持续提升民众安全感。

本文由公众号“薛洪言微语”原创,作者为苏宁金融研究院副院长薛洪言

THE END
1.家电“以旧换新”并非一阵风按照有关规定,截至2024年12月31日未用完的中央下达资金额度要收回中央。部分家电企业担心政策实施时间过短,明年伊始市场可能会迅速转冷。因此,业界对以旧换新国家补贴适当延续的呼声很高。有关部门最新表态积极:将开展加力支持“两新”政策效果评估,总结延续好的经验做法;将研究提出未来继续加大支持力度、扩大支持范围的http://www.xinhuanet.com/tech/20241126/d3ac1d56c18d416291ab1d0f51c61838/c.html
2.北京财政补贴政策(精选6篇)2007年,商务部、财政部制定了家电下乡补贴政策,并开始在山东、河南、四川三省实行彩电、冰箱、洗衣机、手机四大家电下乡的小规模试点。2009年2月1日起,家电下乡开始在全国推行,并将摩托车、电脑、热水器和空调等产品也列入家电下乡政策补贴范围。农村经济作为我国国民经济的基础,其地位的重要性不言而喻。农村经济状况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xojiu76.html
3.家电玻璃产销双提升秀强股份2021年实现净利润1.22亿元从国内家电市场需求看,2009-2013年,我国首次开展“家电下乡”、“以旧换新”等一系列家电补贴政策,在政策鼓励和保有量水平较低等因素的共同催化下,产业链终端需求得到集中释放。 据2020年中国家用电器协会制定的《家用电器安全使用年限》:家用冰箱、空调等安全使用年限为10年,家用洗衣机、干衣机等安全使用年限为8年https://finance.eastmoney.com/a/202102231817687290.html
4.2022根据《上海市节能减排(应对气候变化)专项资金管理办法》(沪发改规范〔2021〕5号)和《市商务委市发展改革委市财政局关于实施“上海市促进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政策”的通知》(沪商商贸〔2022〕225号)有关规定,市商务委会同有关部门开展了2022-2023年度上海市绿色智能家电消费补贴活动资金(第四阶段)的家电补贴审计和拨http://swspl.org.cn/show-50395.html
5.零售流通周报回购19亿,顺丰成上半年A股“回购王”;蜜芽APP将7月8日,江苏省宣布派发2亿元绿色节能家电补贴,第一中标企业苏宁易购获1亿元补贴额度。本轮补贴7月9日本周六全面开启,范围覆盖中国能效标识为1级和2级共10类绿色节能家电商品,包括电视机、电冰箱、冰柜、洗衣机、家用空调、家用中央空调、热水器、吸油烟机、家用燃气灶以及家用集成灶。活动期间,消费者到苏宁易购江苏https://www.tmtpost.com/6175801.html
6.2024年白色家电行业2025年投资策略报告:景气无忧,繁荣未央5、以史为鉴,推演 2025 年家电以旧换新的影响? 结论: 1)经历高增长基数之后,边际增速放缓不可避免,但预计 2025 年 H1 还能维持可观增速 2)结构改善带来的影响更加深远 我们对上一轮 2007-2013 年期间家电补贴政策进行复盘,来前瞻预判本轮政策的实施节奏和后续政策落地 对家电行业可能带来的影响。在 2007 年 https://www.vzkoo.com/read/202411260ea4ab23dba861412ddb69db.html
7.国金证券1、7图表8:国补以来主要家电品家电行业2025年度策略类集中度明显提升8图表9:国补以来油烟机、扫地机线上集中度提升最大8图表10:消费者积极参与,本轮补贴消耗速度较快8图表11:2023年家电更新需求规模测算8图表12:以旧换新”政策对我国24年家电内销拉动测算8图表13:我国有换新潜力的大家电产品规模庞大9图表14:http://huiyunyan.com/doc-ba54eca40dc812c93e1c226c23946fd9.html
8.IIGF观点公共财政支持可持续相关领域发展浅析财政政策对可再生能源发电领域的支持主要体现在资金补贴政策。自2006年起,中央财政对可再生能源发电实行基于固定电价下的补贴政策,努力推动可再生能源高质量跃升发展。2020年1月23日,财政部官网发布三部委印发的《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资金管理办法》。2021年至2023年可再生能源电价附加补助资金预算分别为59.54亿、38.7亿、https://iigf.cufe.edu.cn/info/1012/6563.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