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能源又称非常规能源,是指传统能源之外的各种能源形式,也指刚开始开发利用或正在积极研究、有待推广的能源。如太阳能、地热能、风能、海洋能、生物质能和核聚变能等。如今全球有众多环境污染问题影响着我们的生活质量,新能源的开发利用能够帮助我们减少环境污染,改善我们的生活环境。同时,新能源的开发利用也会促进社会的发展,带动经济的发展,提高我们物质生活的质量。
行业政策
1、主管部门和监管体制
发展历程
当前,我国新能源产业发展迅速,从“九五”到“十四五”规划中,均提及新能源发展规划。从规划要求的变化中可以看到,早期对新能源规划为“积极发展”,到后面变为“大力发展”,再到“加快突破”,直至“十四五”中提到要巩固提升新能源全产业链竞争力,中国新能源发展已经走向世界前列。
行业壁垒
1、技术壁垒
2、资金壁垒
3、人才壁垒
产业链
1、行业产业链分析
从新能源行业产业链来看,上游主要是指原材料供应商和设备制造商;中游是指新能源发电;下游为国家电网等供电机构,或是企业/用户自用。原材料供应商是新能源行业的基石。太阳能电池板的主要原材料是硅片和银浆,风力发电设备的主要原材料是塔筒、叶片和机舱等。这些原材料供应商对于新能源行业的发展至关重要。设备制造商负责将原材料进行加工,并生产出具有高性能和可靠性的先进设备。这些设备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设备等。设备制造商不仅直接影响新能源设备的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占有率,还影响着整个产业链的利润空间。
2、行业领先企业分析
(1)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成立于1993年,是一家以新能源为主的大型综合性发电集团,拥有风电、光伏、潮汐、地热和火电等电源项目。在风电业务方面,公司始终专注于做强做优做大风电主业,坚持陆上与海上并举、国内与国外并举、自建与收购并举,以超前的眼光,持续优化风电开发布局,率先开拓了海上、低风速、高海拔、海外等多个领域,实现了规模、质量、效益的同步增长。在光伏发电业务方面,公司在青海格尔木、西藏羊八井、甘肃张掖、江西丰城等地区建成一批大型地面光伏电站,在新疆吐鲁番地区建成国内首家屋顶光伏电站,这为公司光伏发电业务发展奠定基础。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376.42亿元,同比下降5.57%;归母净利润62.49亿元,同比增长22.27%。
(2)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成立于1994年,是中广核核能发电的唯一平台。主营业务为建设、运营及管理核电站,销售该等核电站所发电力,组织开发核电站的设计及科研工作。经过多年的发展,公司拥有超过25年的核电运营管理经验,且拥有十多年群堆、群厂管理经验,通过持续与国内国际同行对标等各种方式,不断改进并提升运营管理水平。公司还专注于发展压水堆技术路线,坚持“引进、消化、吸收、创新”的道路,不断进行技术改进和自主创新。2023年,公司持续加强核电机组建设,核电总装机规模保持国内领先,为后续商运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公司积极开发优质的市场用户,保证了公司的整体经济效益。从企业经营业绩来看,2023年公司实现营业收入825.49亿元,同比下降0.33%;归母净利润107.25亿元,同比增长7.64%。
行业现状
当前,全球新一轮能源革命和科技革命深度演变、方兴未艾,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已经成为全球能源转型和应对气候变化的重大战略方向和一致宏大行动。随着能源低碳目标的推进,全球绿电需求持续高增,新能源占比不断提高。近年来,我国以风电、太阳能发电为代表的新能源发展成效显著,装机规模稳居全球首位,发电量占比稳步提升,成本快速下降,能源结构调整和减碳效果逐步显现,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奠定坚实的基础。2023年我国累计生物质能发电装机容量为0.44亿千瓦,累计核电装机容量为0.57亿千瓦,累计风电装机容量为4.41亿千瓦,累计光伏发电装机容量为6.09亿千瓦。
发展因素
1、机遇
(1)能源需求快速增长
(2)技术创新推动行业发展
技术创新是新能源发展的核心驱动力之一。通过不断的技术创新,可以提高新能源的转化效率、降低生产成本,使得新能源更具市场竞争力。例如,新能源设备的国产化和技术的进步已经使新能源度电成本持续降低,推动新能源平价上网。此外,技术创新也为新能源电网的稳定运行提供了保障,进一步扩大了新能源的应用范围。
(3)国家产业政策的推动
为保障能源安全,我国出台了一系列政策和措施推动新能源行业发展。如2023年12月,国家发展改革委发布《产业结构调整指导目录(2024年本)》,其中将“风力发电技术与应用、可再生能源利用技术与应用、生物质能发电技术与应用、氢能技术与应用、发电互补技术与应用”列为鼓励类产业。对鼓励类投资项目,按照国家有关投资管理规定进行审批、核准或备案;鼓励金融机构按照市场化原则提供信贷支持。该政策的出台为新能源行业提供更为明确的发展目标和方向,有利于提高新能源行业的技术水平,推动新能源在各领域的应用和普及。
2、挑战
(1)能源成本高
在新能源产业发展过程中,成本问题一直是影响新能源替代传统化石能源的重要因素。例如,核能发电由于安全性问题,导致研发周期较长,同时核能发电的建设周期较长,前期成本投入巨大。此外,新能源产业中的光伏产业也是同样的情况,尽管随着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光伏发电的设备成本逐年降低,然而光伏发电的消纳成本却始终居高不下,最终致使光伏产业的总成本一直较高,阻碍了光伏发电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2)补贴依赖性强
新能源行业发展初期,由于所需技术处于起步阶段,各方面设施都不完善,所以新能源产品的成本较高,国家为了鼓励新能源行业的发展,对新能源产品采取补贴政策,补贴额度较高。但是随着行业发展,越来越多的生产商进入行业,国家的财政压力就会加大,这导致的后果就是资金不能及时到位,最终会影响到企业的生产运营;另一方面,新能源行业对政策的依赖性这么高,会影响企业提高其核心竞争力的积极性。
(3)行业发展不均衡
由于新能源资源在中国各地分布不均,新能源行业的发展也存在一定的地域差异。一些地区拥有丰富的太阳能、风能等资源,因此新能源开发较为活跃;而一些地区则由于资源条件限制,新能源行业的发展相对较弱。此外,大城市和经济发达地区在新能源领域投入较多,具备较强的产业链配套和创新能力;而中小城市和农村地区在新能源领域的投入较少,发展水平相对较低。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新能源行业健康、可持续发展,因此,行业发展不均衡问题有待进一步解决。
竞争格局
当前,全球新能源市场呈现出激烈的竞争态势,我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能源市场之一,各类新能源企业众多,市场竞争日趋激烈。在新能源市场中,龙源电力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中国广核集团有限公司、中国核能电力股份有限公司、中国三峡新能源(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新天绿色能源股份有限公司等企业都是重要的参与者。这些企业在新能源领域中有着丰富的经验和强大的实力,通过技术创新、市场拓展和产业升级等手段,不断提升自身的竞争力和市场份额。
发展趋势
在全球气候变暖、异常及化石能源日益枯竭的大背景下,可再生能源开发利用日益受到国际社会的广泛重视,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和减少二氧化碳排放已逐步成为全球共识,叠加世界各国政府出于能源自主开发和安全,纷纷提出了以提高光伏发电比例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建设规划和减碳解决方案,该趋势必将进一步加速推动和提升全球光伏需求的增长。同时,在电力生产方式清洁化趋势的加速下,净零排放情景中,可再生能源对电力脱碳的贡献最大,预计可再生能源在发电总量中的占比将不断增大,其中太阳能和风能将引领该趋势的增长。此外,光伏作为零碳能源的代表,可通过技术驱动和行业融合,将实现多元化场景的应用和传统能源转型。另外,光伏初步进入平价时代,市场渗透率不断提升,从长期来看,度电成本正在进入下降的大趋势。
智研咨询推崇信息资源共享,欢迎各大媒体和行研机构转载引用。但请遵守如下规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