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在实际需要时,能够迅速灵活地提取信息以解决当前实际问题的记忆品质是()
A.记忆准备性
B.记忆正确性
C.记忆持久性
D.记忆敏捷性
2.在人脑中重现过去所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叫()
A.想象
B.表象
C.印象
D.迹象
3.根据言语描述或图形示意,在人脑中形成相应新形象的过程是()
A.有意想象
B.随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
4.在刺激物作用下,人脑独立形成具有社会意义的形象的过程是()
5*.一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于未来的想象是()
A.理想
B.空想
C.灵感
D.幻想
6*.当创造性活动接近突破时出现的心理状态是()
A.创造性思维
B.创造性想象
D.顿悟
7.医生根据病人的体温、血压、心电图等检查资料确诊病患,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间接性
B.概括性
C.预见性
D.抽象性
8.每次看见“月晕”就要刮风,“潮湿”就要下雨,即得“月晕而风”、“础润而雨”的结论,这属于下列哪种思维特性()
A.抽象性
C.间接性
D.情境性
9.学生能做到“一题多解”的思维活动是()
A.再现思维
B.集中思维
C.发散思维
D.抽象思维
10.运用已有知识经验,按现成方案与程序来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是()
A.常规性思维
B.创造性思维
C.直觉性思维
D.分析性思维
11.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对解答问题有启示作用的相类似的事物或现象是()
A.原型
B.定势
C.迁移
D.变式
12.已有的问题解决的知识经验与活动方式对解决新课题的影响是()
A.原型启发
B.概念形成
D.问题解决
13.受经验与习惯的影响而产生的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它影响问题的解决时的倾向性,这是()
A.定势
B.迁移作用
C.动机状态
14.问题解决效率受问题的难易和问题解决者情绪状态的影响当在解决难度大的问题时其动机水平应处于()水平。
A.强
B.弱
C.中等
D.偏低
15.创造性思维中能对问题提出超乎寻常的新颖独特的见解的思维特征是()
A.流畅性
B.变通性
C.新颖性
D.独特性
16.分析问题并找出问题中主要矛盾的过程是处于问题解决阶段的()
A.提出问题
B.明确问题
C.提出假设
D.检验假设
17*.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的心理活动是()
A.情绪
B.情感
C.心境
D.应激
18*.个性是指一个人的()
A.心理过程
B.整个心理面貌
C.气质
D.性格
19*.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
A.感觉、知觉、记忆、想象和思维
B.性格、气质和能力
C.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和世界观
D.道德、观美感和理智感
20*.个性结构中最活跃的因素是()
A.个性倾向性
B.气质
C.性格
D.能力
二、简单题
1.简述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2.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想象它们具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4.表象具有哪些基本特征它有什么重要作用
5.什么是再造想象再造想象的形成与发展应具备哪些基本条件
6.什么是创造想象创造想象的形式与发展的基本条件有哪些
7.简述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8.什么是思维思维与感觉,知觉有哪些区别和联系
9.什么是情绪情绪有哪些种类
10.情绪有哪些功能
【参考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
1.D2.B3.D4.C5.D6.C7.A8.B9.C10.A
11.A2.C13.A14.D15.D16.B17.B18.B19.C20.A
二、简答题:
1、简述问题解决及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
问题解决指一系列有目的指向性的认知操作过程。运用新颖独特的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创造性问题解决;运用现有方法解决问题的叫常规性问题解决。问题解决过程一般经历四个阶段:提出问题、分析问题、提出假设和检验假设。
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主要有知觉情境,知觉情境越简单、明显,有关条件越容易感知,问题越容易解决;情境较复杂、隐匿时,问题就不易解决;定势这种心理活动的准备状态,有时会妨碍问题的解决,它突出地表现在“功能固着”上;动机和情绪状态,耶克斯~多得逊定律表明,问题解决者应保持适中的动机激奋水平;个性差异,如性格特等。
2、什么是创造性思维教师应该怎样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3、什么是表象什么是想象它们具有哪些区别与联系
表象是指人脑对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的反映。表象是在感知基础上形成,是保持在人脑中的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映像,具有“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特征。表象与感知的直接性特征相比,表象的形象在反映事物主要(突出)特征外,其他特征就显得不稳定而且较模糊。表象是在多次感知基础上经信息加工而产生的形象,因此,与知觉相比具有更大概括性,但表象的概括性和语词的概括性不同。表象是事物形象的概括,含有事物的本质与非本质属性,而语词则是对事物的本质属性的概括。
表象的直观形象性和概括性紧密联系。从表象的直观形象性特征看,表象与知觉相似,从表象的概括性特征看,表象又与思维相似,但表象既不是知觉,也不是思维,而是介于知觉和思维之间的中介环节,是人们从感性认识飞跃到理性认识的过渡阶段。
想象是人脑对已有表象进行加工改造而形成新形象的心理过程,是以表象为内容的特殊形式的思维活动。想象的特点:新颖性、形象性
想象表象与记忆表象的区别联系:
区别:(1)概念上的区别(2)记忆表象基本上是过去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重现,而想象表象是新的没有直接感知过的事物的形象,是经过加工改造过的。它可以是世界是还不存在或根本不可能存在事物的形象。如《西游记》人物;对月球的形象等。(3)想象中出现的形象是新的,不是表象的简单再现,想象的内容往往出现在现实生活之前,乍看起来似乎是“超现实”的。
联系:想象表象的基本材料是记忆表象,记忆表象越丰富,则想象表象越丰富。
想象是有现实基础的,材料来自客观现实。如仙人:童颜、白发、鹤骨、松姿形象组合。
“天生的聋子决不能想象出悠美的音乐,天生的盲人决不能想象出春天的美景。”
表象是记忆表象的简称,指当事物不在眼前,人脑中对有关感知过的事物形象的反映。表象具有直观性和概括性特征,但表象的直观性没有感知所得形象那样鲜明、完整与稳定,它反映的是事物的主要特征。表象的概括性与思维中的语词概括不同,它是在多次感知基础上的形象概括,带有本质和非本质属性。表象的重要作用表现在它打破了一个人的认识受当前事物直接作用的局限,使认识更趋概括化。
再造想象是指根据语言的描述图形或符号示意,在人脑中产生的有关事物新形象的过程。
要形成正确的再造想象就必须能正确理解和掌握词与实物之间标志的意义,否则想象活动难以进行并会导致错误。由于表象是想象的基本材料,表象愈丰富,想象的内容也愈丰富,因此,丰富的表象储备是再造想象形成的基本条件之一,同时,再造想象不仅依赖于已有表象的数量,也依赖于已有表象的质量,正确反映客观事物的直观材料愈丰富,再造想象的内容就愈生动、愈正确。
创造想象是指根据一定目的和任务,不依据现成的描述,在人脑中独立创造事物新形象的心理过程。
7*.简述情绪和情感之间的区别和联系.
情绪和情感是人对客观事物是否满足人的需要而产生的主观体验,是属于同一类但不同层次的心理体验,是既紧密联系又有区别的两个概念。
情绪和情感的联系如下:一方面,情绪依赖于情感,即情绪的各种不同的变化一般都受制于已经形成的情感及其特点;另一方面,情感也依赖于情绪,即人的情感总是在各种不断变动着的情绪中得以表现,离开了具体的情绪过程,人的情感及其特点就不可能现实地存在。因此,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情绪是情感的外在表现,情感是情绪的本质内容。
情绪和情感之间有如下区别:
情绪的生理性和情感的社会性。情绪更多的是与生理性需要满足与否相联系,而情感则更多地与社会性需要是否满足相联系。b.就人类个体而言,情绪发生在先,情感体验在后。情绪是人类和动物共同具有的态度体验,情感发生较晚,是人类所特有的,但刚出生的新生儿尚未产生情感,它是和人的社会性需要相联系的,逐渐在社会生活与实践中发展起来的。与情感相比,情绪不稳定。情绪是反应性、活动性的过程,会随着情境的改变以及需要满足情况的变化而发生相应的变化;情感具有较强的稳定性、深刻性和持久性,是对事物态度的反映,是构成个性心理品质中稳定的心理成分。d.情绪表现的外在性和情感表现的内在性。情绪表现有明显的冲动性和外部特征,面部表情是情绪的主要表现形式,而情感多以内在感受、体验的形式存在。
思维是指人脑对客观事物概括的与间接的反映,它反映事物的本质特征和内在联系。
思维与感觉、知觉虽然都是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反映,但它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存在着根本区别。从反映的内容看,感觉与知觉反映的是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整体特征表面现象及外部联系,而思维反映的是客观事物共同的本质的属性与特征和内部联系。从反映的形式来看,感觉和知觉属于感性认识,而思维属于理性认识。感觉和知觉是认识活动的低级阶段,是思维的基础和依据;而思维则是认识活动的高级阶段,是感知觉的进一步深化,在人的认识过程中处于核心地位。
情绪是指人对客观事物是否符合自身需要而产生的态度体验。
美国心理学家克雷奇将人类情绪分为:原始情绪,与感觉刺激有关的情绪,与自我评价的情绪,与别人有关的情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