弗洛伊德主张人格是由本我、自我、超我三个层次构成;本我遵循的是快乐原则,是人格结构中最原始部分,与生俱来。构成本我的的成分是人类的基本需求,如饥、渴、性三者均属之。例如婴儿每感饥饿时即要求立刻喂奶。自我遵循的是现实原则,是个体出生后,在现实环境中由本我中分化发展而产生,学习到如何在现实中获得需求的满足。此外,自我介于本我与超我之间,对本我的冲动与超我的管制具有缓冲与调节的功能。超我遵循的是道德原则,是人格结构中居于管制地位的最高部分,是由于个体在生活中,接受社会文化道德规范的教养而逐渐形成的。因此,超我是人格结构中的道德部分,从支配人性的原则看,支配超我的是完美原则。人格结构中的三个层次相互交织,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在通常情况下,本我、自我和超我是处于协调和平衡状态的,从而保证了人格的正常发展。如果三者失调乃至破坏,就会产生心理障碍,危及人格的发展。
弗洛伊德主张性欲论,把人格发展划分为五个阶段,他认为这五个阶段的顺序是不变的。
第一阶段:口唇期(0一1岁)也称口欲期、口腔期。该阶段原始欲力(力比多)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吮、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并因此感到快乐。如果未得到满足,成人阶段可能形成相应的人格特征。(如贪吃、酗酒、吸烟等行为表现及悲观、依赖、苛求等性格。)
第二阶段:肛门期(1一3岁)也称肛欲期。该阶段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培养孩子对排便的控制,养成良好的卫生习惯,对孩子是至关重要的。
第三阶段:性器期(3一6岁)也叫生殖器期、俄狄浦斯期。该阶段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认识到两性之间解剖学上的差异和自己的性别,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出现“恋父”“恋母”情结,也因此是性别认同的重要阶段。
弗洛伊德认为,前三个阶段是人格发展的最重要的阶段,为成年后的人格模式奠定了基础。他主张,人格的最初形成应是在5岁左右。
第四阶段:潜伏期(6岁一青春期)。该阶段因道德感、美感、羞耻心等心理力量的发展,和儿童兴趣的拓展,原始欲力呈现停滞或退化的现象,处于潜伏状态。对性缺乏兴趣,男女儿童情感上较疏远。性的冲动转向自然、体育、歌舞、艺术等方面。
第五阶段:生殖期(青春期一成年)也叫两性期。此时期个体性器官成熟生理上与心理上所显示的特征,两性差异开始显著。性的需求转向相似年龄的异性,开始有了两性生活的理想,有了婚姻家庭的意识,至此,性心理的发展达到成熟。精神分析学派是心理学的第二势力,或第二大力量。
六、现代认知学派,也称为信息加工心理,代表人物是奈瑟、皮亚杰。美国心理学家奈瑟《认知心理学》一书的出版,标志着认知心理学已成为一个独立的流派。认知心理学的研究范围十分广泛,涉及注意、知觉、学习、记忆和遗忘、思维语言等各方面。认知心理学把人看做一个类似于计算机的信息加工系统,并以信息加工的观点,即从信息的输入、编码、转换、储存、和提取等加工过程来研究人的认知活动。发展了自己特有的一些研究方法,如计算机模拟。认知心理学强调意识在行为上的重要作用,强调意识的能动性和人的主观能动性;主张以信息加工观点为核心,重视各心理过程的联系和相互制约。认知心理学的兴起被称为心理学发展史上的“第二次革命”。
七、人本主义心理学,代表人物是罗杰斯、马斯洛。人本主义反对行为主义机械的环境决定论,又反对精神分析本能的生物决定论,强调的是“以人为本”,认为心理学应着重研究人的价值和人格发展,研究对人类进步富有意义的现实问题,关心人的本性、潜能、尊严和价值。人本主义者认为,人的本质是好的、善良的,他们不是受无意识欲望的驱使。重视人自身的价值,提倡充分发挥人的潜能。人本主义心理学是独立于精神分析和行为主义理论的“第三势力”,或第三大力量。
构造主义、机能主义、格式塔主义、精神分析主义、现代认知主义研究的都是意识,但研究的是意识的不同部分。构造主义研究意识元素;机能主义研究意识流;格式塔主义研究意识整体;精神分析主义研究无意识;现代认知主义研究意识的主观能动性。
弗洛伊德认为人格发展一般经过五个阶段
弗洛伊德的人格发展阶段在教师招聘考试中一般考察的是单选题,重点是理解每一个阶段的发展特点,以及这一阶段发展对成年后的影响。
①口腔期(出生~1岁左右)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口腔部位的吸允、咀嚼、吞咽等活动获得满足。婴儿的快乐也多得自口腔活动。此时期的口腔活动若受限制,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口腔性格,可能就是口腔期发展不顺利所致。在行为上表现贪吃、酗酒、吸烟、咬指甲等,甚至在性格上悲观、依赖、洁癖者,都被认为是口腔性格的特征。
②肛门期(2~3岁之间)
原始欲力的满足主要靠大小便排泄时所生的刺激快感获得满足。此时期卫生习惯的训练,对幼儿言是重要关键。如管制过严,可能会留下后遗性的不良影响。成人中有所谓的肛门性格者,在行为上表现冷酷、顽固、刚愎、吝啬等,可能就是肛门性格的特征。
③性器期(大约4~7岁左右)
原始欲力的需求主要靠性器官的部位获得满足。此时幼儿喜欢触摸自己的性器官,在性质上已算是“手淫”的开始。幼儿在此时期已能辨识男女性别,并以父母中之异性者为“性爱”的对象。于是出现了男童以父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母亲的现象,这现象称为恋母情结,同理女童以母亲为竞争对手而爱恋父亲的对象,则称为恋父情结。
④潜伏期(大约7~青春期前)
七岁以后的儿童,兴趣扩大,由对自己的身体和父母感情,转变到周围的事物,故而从原始的欲力来看,呈现出潜伏状态。此一时期的男女儿童之间,在情感上较前疏远,团体性活动多呈男女分离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