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心理咨询,为什么要做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各类心理问题的过程,它的终极目标是助人自助。
心理咨询师通过启发、引导、支持、鼓励,帮助求助者领悟到内心存在的冲突,矫正错误的认知,做出新的有效的行为,从而达到解决问题、促进发展、完善人格的目的。
整个过程,始终是求助者主动。咨询师只是起一种协助、指导的作用,不会主观地指示求助者一定要怎么样做或者一定不能怎么样做,与求助者共同分析、讨论、设想有助于解决问题的各种方案,以及不同方案可能导致的不同后果。
一句话,心理咨询师就是来访者的镜子。不仅帮他(她)看到自己不曾觉察的那一面,从而让他们更全面地了解自己,而且把时候的阳光反射到阴暗的角落,暖遍他们的全身。
是否有一种职业性的科学帮助?它可以在你痛苦时,帮助你充分表达自己,宣泄情感,获得理解与支持,使你重新树立战胜困难的勇气与信心;它可以在你迷惑时,帮助你理清思路,重新认识自我,客观看待他人,使你重新踏上人生的正途;它可以在你迷失时,帮助你重新思考人生的本义,调整面对世界的态度,使你重塑成功与幸福的阳光。它完全尊重你的权利,保障你的隐私。这种帮助就是心理咨询。
心理咨询好比美好的约会。约会之后,你可以轻装上路,因为你已有能力去面对和处理自己的问题,你已有新的希望、活力和人生态度去追求成功与幸福。
心理咨询师对咨客帮助可分为以下三个层面:
1)合"道":追寻人生的根本意义,探究世界的终极真理,体悟恒久的幸福快乐;
2)理"业":拓展心灵的广度,培育精神的厚度,塑造独特人格魅力;寻找创造力源泉,深挖本,找潜能,激活心理创富的动力;
3)解"惑":宣泄心中苦闷,舒解心中郁结,抚平心灵创伤;剖析烦恼迷团,寻找焦虑根源,摆脱迷失彷徨;重塑社会人格,调整社会适应,回归人生坦途,再扬奋进。
心理咨询不是万能的,针对的只要对象是:
●正常人群(遇到各种困扰的人、寻求更好发展的人)
●轻度的心理障碍者
●需要心理咨询作为辅导治疗的其它心理障碍者
●心理咨询爱好者和希望在本职业里寻求发展者
如果你在生活中有以下类型的问题,可以考虑去做心理咨询
*情感处理与情感婚姻指导
*学习障碍与考试心理调整
*子女教育与家庭冲突调节
*成功心理与幸福人生探索
*身心疾病与心理健康指南
*特殊际遇之心理状态干预
*人际关系与职业生涯规划
社会的发展特点使得人们对心理咨询的需求越来越迫切,心理咨询将不再神秘。在做心理咨询的过程中,合格的心理咨询师都有一下原则,所以你可以消除各种顾虑。
1、保密性
2、理解与支持
3、积极心态培养
5、来访者自愿
6、感情限定
7、重大决定延期
1、心理咨询的操作性定义是心理咨询师协助求助者解决心理问题的过程。是指非标准化的临床干预措施,是一个协助解决的过程,在协商和帮助中解决心理问题,是针对一般心理问题的。
2、心理治疗是心理咨询师对求助者各类心理与行为问题进行矫治的过程。带有一定的强制性,是针对严重心理问题的。
4、心理咨询专家的目标是:不但要帮助那些已经丧失最基本、最低适应状态的心理不适应者,而且还应该为促进特定社会集团的每一个人,使其最大限度的实现自我。
中国的心理医生有个变通的做法,由十几个医生结成自我分析小组,彼此督导,以此来促使自己成长(在北京有心灵绿洲小组,精神分析小组、家庭治疗小组等)。
文化的多样性是心理医生首要考虑的内容。
心理医生不是"仲裁者",不能替代那个父亲去责难那个"脆弱"的母亲,这违背了心理治疗师的中立原则。只是用心理学的理论去教导当事人,这也是不中立的。
心理医生需要维持内心的"空屏"状态,带着有兴趣的目光去观察咨客。
寻找合格的心理医生最不可靠的因素:1.职称;2.心理学会的领头人;3.收费昂贵的人;4.海外镀金的人;5.出书的人;6.年老的人。心理咨询是一个极具挑战性的工作,要求咨询师必须精神饱满,精力充沛,一定是思想开放,灵活,超前,并有多元文化的价值取向。而老年人的思想很难不僵化,自以为自己吃的盐多,也很难克制得住不去教育人。
心理医生并没有治好人的某种疾病,但却能让人明白,不健康的生活不是他生命的全部,疾病并不妨碍他对生活的追求。
好的心理医生总是在激发咨客对自己的反思,使你从你的问题中看到自己,从一个受害人变成一个问题的形成者,慢慢的修正你对问题的看法与感觉。比如你想吃到鱼,心理医生会诱导你去讨论鱼网,讨论如何织网,如何找到织网的材料,然后讨论如何去捕鱼等,而不是赶紧送你二斤鲜鱼。在我们传统意识中,医生就是一种权威,很多咨客到处找权威,以为找到一个很权威的心理医生,一切问题都可以搞定。这样的意识带到心理咨询中就有问题,在咨询中有权威欲和表现欲的心理医生恰巧是很糟糕的医生,他们习惯培训当事人,拿心理学理论(大棒)来教导你。这是心理医生的防御,是专业能力不够的表现。其实,心理咨询成功的关键是咨客自身的准备、内在成长的动力和咨询中是否真正的投入。有经验的医生总是在评估当事人的领悟能力,自我改变的动力和对问题的痛苦水平。
心理学只能改变人们精神世界,情感领域的痛苦,对人们的现实困境一筹莫展,唯一能做的就是鼓励你接受。
一旦形成了治疗关系,你必须投入,不是等待心理医生对你做什么,而是你要主动的坦诚你的困惑与问题。如果你不投入,心理医生就只能等待,他是被动的,从属的。一般的情况是医生会和你商讨交谈那些层面的问题,会鼓励你联想或回忆,从中提取咨询的素材。在咨询中,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内容,就是讨论与医生的关系。
一旦你决定看心理医生,接受心理学的帮助,你就要拥有心理学头脑,在生活的每时每刻就要保持努力觉察和分析自己,寻找不一样的处理问题的方法,接受不一样的视觉。这些工作不仅是在诊室里做,更重要是在生活里做。当你面对医生的时候,你要告诉他在新的方法和视觉下,同样的情景不同的内心,体验和效果,这样才能和心理医生形成良好的互动。正如走崎岖的山路,我们有时会借助一根拐杖,让自己走的平稳一些。当你走得很稳健的时候,你随时都可以扔掉那棍子,那拐杖就是心理医生。
在我国,热线有几条,大多生存困难,比如,北京的妇女热线还是国外的福特基金在赞助,国家没有资金给予扶持。当然,在很多外企,有员工的EAP计划,实际上就是一种心理福利,为员工提供免费心理服务。个人开业在北京已经悄然升温,但还没有形成气候,大多数开业者由于缺乏专门的申请机构,一般都是注册的某某咨询公司。有经验的心理医生在机构不太忙的时候,也有私下接受咨客,保持一定的咨客群体,医生的技术才不会慢慢枯竭。心理中心,在我国分两种,一是大学,研究所,社区办的心理咨询中心,二是医院开设的心理门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