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疫情暴发,在这场特殊的斗争中,人们既要和病毒作战,也要同“心魔”较量。面对疾病带来的负面情绪、担心感染的心理压力,一些居民出现了失眠、抑郁等心理问题,急需专业人员疏导、治疗。为了做好大众的心理疏导工作,守护居民心灵健康,宝安区随即开通了心理援助热线(0755-29916168)。
刘成锋介绍道,疫情发生,面对突如其来的变化,市民产生焦虑、烦躁等负面情绪,是对应激情况的正常反应。宝安区心理援助热线,每天24小时全年无休,免费为公众提供专业的心理咨询服务,如果市民有需要,可拨打0755-29916168前来咨询。据悉,截至目前,宝安区心理援助热线已累计接听来电4081人次,服务时常超8万分钟。
接线员正在接听来电
点滴话语温暖人心
一个15岁女孩的凌晨来电
接线员谢颖正在记录来电信息
这通“危机来电”让谢颖顿感紧张,她一边耐心开导,等待女孩心情平复,并尝试征求女孩的意见,希望将其目前的心理状态告知家人。征得同意后,谢颖随后立马联系了女孩父母,将女孩的情况告知,其父母才意识到问题的严重性,承诺第二天带孩子看心理医生,这个来电个案终究得到了完满的解决。
这个15岁的女孩来电并非个例,针对此类“危机来电”,宝安区还积极组建了危机干预专家团队,制定危机干预应对方案,宝安区精神卫生中心、车管所、教育局等部门累计进行危机干预13次,干预人数22人,成功化解了自杀等心理危机。
疫情常态化下
前几天,彭舒婷便接到一位妈妈的来电,“我的孩子沉迷网络,现在疫情上网课期间完全无法控制,家长打也打了,骂也骂了,因为这个问题我们夫妻之间也有很多争吵,实在是没有办法了。”聆听了这位妈妈的诉说后,彭舒婷从专业的心理学角度,为其开导,“孩子这个现象并非个例,在中小学当中普遍存在,父母对待孩子的玩手机的问题,不应当以偏概全,非黑即白,全盘否定孩子。我们应该就事论事,思考孩子沉迷手机的原因......”彭舒婷循循善诱,针对这位妈妈的情况,提出了许多建设性的建议,也得到她的积极反馈,“谢谢你,我觉得我现在的思维更变得开阔了,我会回去好好跟孩子和孩子爸爸好好沟通。”
宝安区线下公益心理咨询室为市民服务
科技力量助力抗疫
心灵“绿码”亦不可缺
除了开通居民心理援助热线、筹建公益心理咨询室,宝安区还积极探索利用新一代互联技术,开发宝安区心理服务云平台,提供“网页、手机小程序‘宝心爱聆’及线下社区心理智能小屋”三种服务方式,实现心理健康科普、心理健康体检、远程心理咨询等心理服务功能,用科技力量助力抗疫,守护居民的心灵“绿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