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提醒为短信模式,请填写本人正确的手机号码
2.确认预约后,会有专门的客服确认您预约的项目,请保持通讯畅通
3.如有任何问题,请致电客服热线:或点击网站首页的在线咨询
1.题目:七年级《诫子书》片段教学
2.内容:夫君子之行,静以修身,俭以养德。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夫学须静也,才须学也,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淫慢则不能励精,险躁则不能治性。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落,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
3.基本要求:.
(1)试讲约10分钟;
(2)引导学生理解成才的三个条件之间的关系:
(3)引导学生感受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教诲与无限期望;
(4)配合教学适当板书。
参考解析:
一、图片导入,激发情感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2、借助课下注释,解题,‘诫子书”是诸葛亮劝诫儿子的一封书信;
3、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大声朗读课文,教师对"淫””遂"等字正音;
4.提问:诸葛亮写这封家信的用意是什么(学生浏览课文,并回答。)
明确:告诫儿子要注意修身养性,生活节俭,以此来培养自己的品德,表达了他对后代志存高远的厚望。
三、研读课文,深入分析
1.提问:本文作者是如何告诫儿子要修身养性的找一找,画一画。
要求:教师范读,学生边读边思考,找出文中的重点句子。
明确:“静以修身,俭以养德.”作者抓住一个“静”字,告诫儿子成才的必备条件。
要求:学生从文中找出典型句子,分组讨论交流,指定代表回答。
明确:三个条件是淡泊、立志和惜时。三者缺一不可。"志"是成才的基础和前提,造就人才必须从静与俭的修养开始。多媒体出示重点语句:
①非淡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非”字可知是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s淡泊”重要性)
②非学无以广才,非志无以成学。("非"字可知是双重否定句式来强调“立志”重要性)
③年与时驰,意与日去,遂成枯萎,多不接世,悲守穷庐,将复何及!(强调"惜时"的重要性)
3;提问:联系实际说说,你认为成才还应具备哪些条件
明确:勤奋、坚毅、忍耐等。
4、提问:你认为诸葛亮是一个怎样的人
明确:淡泊名利、智慧理性、关心孩子发展。
要求:学生思考,并根据实际情况自由发言。教师点名回答并指导评价。体会诸葛亮对儿子的殷切期望,期望其成人成才,做对社会有贡献的人。
四、巩固小结
提问:由此你联想到了哪些名人名言推荐给大家,并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五、布置作业
请以朋友的口吻给成年后的方仲永写一封信《诫友书》,100字左右,可以尝试文言文的形式。
板书设计:略
吉林教师资格网申明:
(一)由于各方面情况的调整与变化本网提供的考试信息仅供参考,敬请以省教育厅及教育考试院官方公布的正式信息为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