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华社北京8月7日电,“别跟我谈感情,伤钱。”时值七夕,24岁广州小伙小智赔了对象又折钱。本是为抚平分手痛苦而付费寻求情感咨询,却因此更加苦恼——名为咨询实为照本宣科的网课,课程内容与挽回情感无关……而所谓情感导师由始至终都未露面。
近日,据新华社记者了解,商业情感咨询领域投诉案例呈明显上升趋势。哪些人在为我们的情感婚姻有偿支招?他们真的可信吗?
3800元只买来一个“换发型”的视频链接
4步挽回绝情男人、6招保你婚姻幸福、90%以上分手挽回率……记者发现,随着情感婚姻咨询需求日增,不少人把生意做到一个“情”字上:手机应用商店中多款情感咨询APP在售;某电商平台上,有团队专门提供“分手复合”“挽回婚姻”等类服务;知名音频、短视频平台上也出现不少以“爱情管理学”等为名的课程和作品。这些服务和商品良莠不齐,有些免费,有些从数十元到数万元不等。
花够了钱就真的能破镜重圆、家庭和睦吗?记者发现,其中有不少诱使客户“快掏钱、多掏钱”的套路。
套路一:廉价资料当独家建议卖高价。湖北严女士花费3800元在“松果倾诉”APP购买了一套独家情感课程,结果商家只是发给她一些事先录制好的视频链接,且内容都是随处可免费获得的“形象提升”“情绪管理”等信息。“形象设计就是让我换个发型、买个衣服,这种建议我用得着花3800元吗?”严女士气愤地说。
套路三:“装神弄鬼”高价卖“吉祥物”。某知名短视频平台的一位情感咨询女主播声称可以通过“改运”帮助南京年女士解决困扰她的情感问题。于是年女士按主播要求立即购买了2600元一对的挂坠“助运”。随后,这位女主播又让年女士交了16666元用于“改运”。然而,花了大价钱的年女士情感问题依然如故。
“经验丰富”的情感导师竟可以300元“定制”
记者还了解到,“挂证”现象在情感咨询领域也有存在。在“小鹿情感”APP里入驻的“酷爱情感”团队声称有上百位咨询师,却仅在平台上晒出一张深圳市心理咨询行业协会颁发的“情感护理师”证书。小智告诉记者,“工作人员说其他咨询师也有证,但拿不出来。”
据江苏省心理学会秘书长陈星星介绍,婚姻情感咨询类服务大多打着心理咨询的旗号。心理咨询师资格证国家考试自2017年9月15日被取消后,就有不同层级不同种类机构颁发的证书出现在市场中。
东北师范大学心理学院副教授郭娟认为,这些证书的“含金量”无法认定,取得程序和渠道也不尽透明。
记者从南京“德瑞姆心理”工作人员处了解到,“性与亲密关系咨询师”证书分为三级,课程价格在1688-16000元不等。“要拿证书也要考核,按老师要求做很容易通过。”当记者问及该证书是否权威合法,这位工作人员坦言,“目前在心理咨询领域没有国家认证的证书。”
经记者查询,情感咨询行业常出现的“性教育讲师”“亲密关系咨询培训师”“性与亲密关系咨询师”等,均不在经国务院发布的专业技术人员和技能人员职业资格目录中。
取消统一考试后乱象增多,行业呼唤新“门槛”
多名资深情感咨询从业人员向记者表示,市场需求大、门槛低是问题频出的原因。
广州和真心理咨询中心首席心理咨询师周晓青表示,即便拿到相应资格证书,也未必适合立即从事临床工作。她表示,当前行业协会应该在此转变过程中重视临床培训,注重实践,杜绝投机取巧将“发证”“培训”作为生财之道。
在婚恋咨询师周小鹏看来,种种乱象背后其实是标准缺失、规范缺位,应尽快建立起行之有效的行业标准,让消费者有对照、有参考、放心消费。
陈星星表示,这一行业的规范是一个长期过程,需要行业协会、市场共同发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