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1月16日在常州市第十七届人民代表大会
第三次会议上
常州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各位代表:
受市人民政府委托,现将常州市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与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草案提请大会审议,并请各位政协委员提出意见。
一、2023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计划执行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上下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对江苏工作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全面落实“四个走在前”“四个新”重大任务,大力实施“532”发展战略,全力推进新能源之都和“两湖”创新区建设,市十七届人大二次会议确定的绝大部分经济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如期实现,经济总量提前两年迈上1万亿元台阶,成为全省第5座GDP万亿之城,中国式现代化在常州取得诸多标志性成果。
(一)主要预期指标预计完成情况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8%左右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680.3亿元,同比增长7.7%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7%左右
——全社会研发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比重达3.4%左右
——实现进出口总额3184亿元
——实际使用外资20亿美元以上
——新增城镇就业超11.47万人
——全体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62000元以上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涨幅0.5%
生产安全事故和死亡人数下降率、主要污染物减排、单位GDP能耗降幅、单位GDP碳排放量降幅和大气、水环境质量等指标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虽然受到国际地缘政治紧张加剧、全球贸易增长放缓等影响,我市外资外贸等关联性指标出现一定程度下行,但仍处在合理区间,质量持续提升。总的来看,2023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生产平稳、内需改善、质效提升、信心回暖的特征,大多数经济社会指标处于全省第一方阵,地区生产总值、一般公共预算收入、新增城镇就业人数等指标均好于预期。过去一年,全市经济社会发展呈现以下几个特点:
一是多措并举稳预期、扩需求,经济运行平稳向好。全面落实国家和省促进经济持续回升向好的一揽子政策。着力扩大有效投入,推行“拿地即开工”“开工即送电”“竣备即发证”等一系列创新举措,新增入库超100亿元或10亿美元项目2个,超10亿元或1亿美元项目46个,154个项目争取专项债额度294.8亿元,睿恩高倍率电芯一期、长海二基地等重大项目加速落地;3个项目列入省级REITs储备库,其中常州新运产业园项目已请国家发改委开展前期辅导。着力推动消费回补,举办“2023水韵江苏·这里夜最美”璀璨夏夜、2023文化和旅游夜间经济创新发展大会暨常州文化旅游节等活动,出台新能源汽车消费政策,带动新能源汽车消费超120亿元。探索数字人民币商贸领域场景应用,全年发放数字人民币消费红包800万元。着力稳定外资外贸,举办科技经贸洽谈会、“对话德国”合作交流大会,80多位跨国公司CEO到访常州,新增落地6支QFLP基金。“新三样”产品出口占全省份额15.4%,跨境电商进出口增长109%,投资设立海外仓56个。
(二)市级政府投资计划完成情况
今年以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常州市政府投资项目管理办法》,强化协调推进,强化审批服务,强化对上争取,加快组织项目实施,认真执行年度计划。1~12月,61个市级政府投资项目完成投资182.1亿元,完成年度目标任务的105.7%,有20个项目竣工投运。
1.交通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完成情况。交通建设计划实施项目19个,1~12月完成投资153.4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06.5%。沪宁沿江高铁建成通车,常泰长江大桥、腾龙大道智慧快速路工程等交通基础设施项目加快实施。
2.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投资计划完成情况。城乡基础设施建设计划实施项目10个,1~12月完成投资6.1亿元,完成年度计划的129.8%,惠家塘泵站进水管网完善工程、德胜河外江段河道整治工程、澡港河圩塘段护岸工程等项目完工,新孟河延伸拓浚工程超额完成年度计划。
3.民生社会事业建设投资计划完成情况。民生社会事业建设计划实施项目32个,1~12月完成投资22.6亿元,基本完成年度目标任务。市二院阳湖院区二期、市儿童医院新院区、市疾病预防控制中心检验检测大楼、市委巡察保障中心业务用房改造工程等项目竣工,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延陵院区综合楼新建工程、常州开放大学(劳动西路)改扩建工程等项目顺利推进。
二、2024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主要预期目标计划安排
立足新坐标、对照新要求,按照“在发展目标上再攀高、在补齐短板上再发力、在放大优势上再提升”的总体思路,2024年安排36个预期指标(见附件),其中:
——地区生产总值同比增长6%以上
——一般公共预算收入同比增长6%左右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同比增长6%左右
——实际使用外资保持稳中提质
——进出口总额增长高于全省平均
——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与经济增长同步
——居民消费价格总水平温和上涨1.5%左右
生产安全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持续下降;单位GDP能耗降幅、单位GDP碳排放量降幅以及大气、水环境质量完成省下达任务。
围绕上述目标,提出以下工作建议:
(一)以产业为核,高层次锻造新质生产力
(二)以创新为源,高质量培育发展动能
持续推进创新平台建设。持续提升“一核一园两室三中心”创新能力,推进光伏科学与技术全国重点实验室建设,在新能源、新材料等领域争创国家级创新中心,积极对接国家工业母机创新研究中心。加快实施国际科技创新合作“一区一名片”建设三年行动计划。大力提升原始创新能力。用好“揭榜挂帅”机制,积极融入全省“一带两极三圈多点”区域创新布局,组织重大技术攻关项目30个。健全公共研发机构广泛参与的科研集群,探索重大科研平台成果就地转化新机制,精心打造长三角产业科技创新中心战略支点。强化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发挥科技型骨干企业引领支撑作用,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大中小微企业融通创新,支持龙头企业参与国家产业基础再造等专项,招引科技型中小企业1200家以上,净增高新技术企业1000家以上、独角兽和潜在独角兽企业10家。持续完善创新生态体系。深入开展“龙城英才计划”“青春留常计划”“高层次人才双岗互聘计划”,打造全国青年创新创业最向往城市。优化全链条科创服务,持续优化创新政策,继续推动创新发展资金“快享直达”。
(三)以战略为纲,高标准提升城市能级
(四)以市场为向,高效率激活经济循环
打造一流营商环境。丰富“一件事一次办”应用场景,建立健全涉企全生命周期的管理制度,进一步提升政务服务标准化规范化便利化,规范行政裁量权基准。深入推进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分类在土地、资本、劳动力、技术、数据等领域开展探索。真诚真心关心支持民营企业发展,在市场准入、要素获取、公平执法、权益保护等方面落实一批标志性举措,让民营企业可感、可及。着力释放内需。抢抓消费需求加速释放契机,健全目的地服务体系,加快推进东方侏罗纪、天目湖动物王国等重点文旅项目,拓展夜间经济、首店经济等消费新场景,打响“百馆之城”“江南美食之都”等城市IP。提振新能源汽车、电子产品等大宗消费,健全房地产多元化供给体系,提高品质型产品供给。提振体育赛事经济,促进消费增长极,提高城市知名度。推进对外开放。深化中以、中德、中瑞、中日等国际科技合作,持续拓展国际合作园区、综保区等开放功能。引导企业稳住欧美、日韩等传统市场的同时,加快开拓东盟、中亚、中东等国际市场,持续增加“一带一路”、RCEP等新兴市场贸易份额。积极推进跨境便利支付、跨境电商“保税+新零售”、内外贸一体化新业态等试点,推动“产业带+跨境电商”融合发展。
(五)以生态为先,高品质建设美丽常州
持续推动长江经济带高质量发展。坚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统筹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和产业转型升级,高质量完成中央和省生态环保督察反馈问题、省政府挂牌督办项目以及长江警示片披露问题整改销号工作,持续打通“两山”双向转换通道。深入实施太湖综合治理“1+8”行动方案,实施220项以上重点治太工程项目。坚决打好蓝天、碧水、净土保卫战,统一规划全市生态环境监测网络,大力推动氮氧化物和VOCs减排,实施土壤和地下水污染源头防控,国省考断面优Ⅱ比例达40%以上。加强“危污乱散低”综合治理,加快推进一批绿色集聚区、园区更新项目,腾退盘活土地2.3万亩。推进全域“无废城市”建设,推动固废源头减量和资源化利用,加快建设环太湖地区城乡有机废弃物处理利用示范区。积极争创国家、省碳达峰碳中和试点示范,加快能源绿色低碳转型,有序推进国家整县(市、区)屋顶分布式光伏发电试点工作,持续提升“见车率、见桩率、见板率”。
(六)以民生为本,高水平推进共同富裕
三、2024年市级政府投资计划安排
2024年市级政府投资计划充分考虑新形势、新方向、新问题,从项目申报、前期论证到需求安排,科学决策、规范管理、注重绩效、公开透明,实现“储备项目”“三年滚动计划项目”“年度计划实施项目”有序转化。一是量入为出、科学编制。对照结转、新增、预备三类项目的管理要求,按照尽力而为、量力而行的原则,科学编制年度计划,优先保障结转项目,严格把握新增项目准入条件,实现政府投资资金和财政预算之间的年度衔接与平衡。二是突出重点、合理布局。对照政府工作报告和各项规划中确定的重大项目,充分发挥政府投资保障和改善民生、补短板、提质效的积极作用,确保提升城市能级、优化全市各领域资源布局的项目优先安排。三是严控规模、集约节约。强化项目可行性论证和财政可承受能力论证,严格把控项目建设规模、建设标准、投资规模,合理确定项目总投资和年度资金需求,严格限制项目超规模、超标准、超投资。四是全面监督、防控风险。考虑政府投资计划的连续性,从项目前期规划、审批、实施、后评价等过程,联合行业主管部门进行全生命周期管理,结合政府债券和各类专项资金的争取,把控项目的序时进度,确保风险可控。
2024年市级政府投资计划共安排项目63个,其中实施项目60个,预备项目3个。60个实施项目中,结转项目42个,新增项目18个。60个实施项目总投资1743.3亿元,年度计划投资211.9亿元,其中结转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85.4亿元,新增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6.5亿元。2024年初排的市级政府投资项目个数比2023年多5个,年度计划投资比上年多30.6亿元。分类型具体情况如下:
1.交通基础设施项目。2024年计划初排项目26个,其中结转项目19个,新增项目6个,预备项目1个。初排项目年度计划投资181.7亿元,其中结转项目159.7亿元,新增项目22亿元。
2.城乡基础设施项目。2024年计划初排项目6个,其中结转项目3个,新增项目2个,预备项目1个。初排项目年度计划投资9.3亿元,其中结转项目8.4亿元,新增项目0.9亿元。
3.民生社会事业项目。2024年计划初排项目31个,其中结转项目20个,新增项目10个,预备项目1个。初排项目年度计划投资20.9亿元,其中结转项目17.3亿元,新增项目3.6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