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光辉 教授

周光辉,男,1955年生,汉族,现任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专业教授、政治学理论、法律政治学博士生导师、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研究方向:政治学理论、当代中国政治

联系地址:吉林省长春市朝阳区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130012)

E-mail:guanghui0826@126.com

个人简历

1.1978年3月至1982年1月,吉林大学哲学系,哲学学士;

2.1983年9月至1986年6月,吉林大学政治学系,政治学硕士;

3.1986年9月至1992年9月,吉林大学政治学系,助教、讲师、破格晋升副教授;

4.1988年9月至1995年12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政治学博士;

5.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美国拉特格斯大学,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

6.1993年12月至2012年1月,吉林大学行政学院,主持工作副院长、院长;

7.1996年9月至今,吉林大学行政学院,教授(破格晋升);

8.2005年1月至今,吉林大学社会公正与政府治理研究中心主任

9.2013年12月至今,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主任

荣誉称号

1.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

2.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

3.全国宣传文化系统“四个一批”人才

4.吉林省有突出贡献的中青年专家

5.2007年宝钢优秀教师奖

6.2008年第四届高等学校教学名师奖

7.2009年4月获长春市五一劳动奖章

8.2009年4月被评为吉林大学匡亚明特聘教授;

9.2011年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指导教师

10.2011被吉林省委、吉林省人民政府授予“吉林省资深高级专家”

11.2014年入选国家“万人计划”首批哲学社会科学领军人才

12.2017年被评为长春市第34届劳动模范

学术兼职

1.中国政治学会副会长

2.教育部高等学校政治学学科教学指导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3.全国高等教育自学考试指导委员会公共管理类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4.中央“马克思主义理论研究与建设工程”政治学专家组

5.吉林省政府第四届决策咨询委员会委员

6.吉林省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7.吉林省社会科学规划委员会政治学组召集人

8.吉林省政治学会会长

9.吉林省行政管理学会副会长

10.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研究员兼任学术委员会委员

11.吉林大学学术委员会副主任委员

12.全国“地方改革与创新”专家评审委员会委员

访学经历

1.1992年8月至1993年8月,作为富布赖特高级访问学者,在美国拉特格斯大学访问研究。

2.2001年11月至2001年12月,北京大学政府管理与政治发展研究所访问讲学。

3.2002年9月至2003年3月,美国加利福尼亚大学伯克利分校高级访问学者。

科研项目:(2008年—2018年)

1.2010年作为首席专家主持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促进社会公正正义与政府治理”(批准号:10zd&040)。

2.2012年作为子课题负责人参与完成国家社会科学基金重大项目“中国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战略目标、现实基础与约束条件”(批准号:12&ZD058)。

3.2015年主持中宣部文化名家暨‘四个一批’人才工程项目“推进国家治理现代化有效路径研究”(批准号:362151131408)。

代表性学术论文:(2008年-2018年)

1.“构建人民满意的政府:40年中国行政改革的方向”(唯一作者),载《社会科学战线》2018年第6期。

2.“新时代应以原创性研究推动中国政治学发展”(唯一作者),载《政治学研究》2018年第2期。

3.“政治学要融入强起来的时代洪流”(唯一作者),载《人民日报》2017年12月4日理论版。

4.“领土认同:国家认同的基础——构建一种更完备的国家认同理论”(第一作者),载《中国社会科学》2016年第7期,《社会科学文摘》2017年第1期转载,《中国外交》人大复印资料2016年第11期全文转载。

6.“全球化时代发展中国家的认同危机及其治理”(第一作者),载《中国社会科学》2013年第9期。

7.“垄断经营:社会正义的困境——中国国有企业行业垄断的政治学分析”(第一作者),载《社会科学战线》2012年第2期(创刊200期纪念专号)。

8.“当代中国决策体制的形成与变革”(唯一作者),载《中国社会科学》2011年第3期;《中国社会科学》英文版2012年第三期转载;《中国经济学人》英文转载;《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1年第4期转载。

9.“如何实现社会管理创新”(唯一作者),载《理论视野》2011年第3期。

10.“构建现代国家制度以实现国家的长治久安”(唯一作者),载《探索与争鸣》2010年第5期;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2010年10期全文转载。

11.“政治民主化:当代中国的实践和经验——改革开放30年中国民主化的进展、影响及经验”(第一作者),载《天津社会科学》2010年第1期;《高等学校文科学术文摘》2010年第2期转载;收录“中国崛起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吉林省第二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2010年;收录“中国式民主国际研讨会论文集”,谭君久主编:《中国式民主的政治学观察》西北大学出版社2010年11版。

13.“构建现代国家——以组织化、制度化与民主化为分析视角”(第一作者),《社会科学战线》2009年第6期;《新华文摘》2009年第16期转载。

14.“民主:社会正义的生命和保障——关于民主对社会正义的价值的思考”(第一作者),《文史哲》2008年第6期;日文:发表在《文化共生学研究》日本岗山大学大学院社会文化科学研究科,2009年第7期。

15.“从管制转向服务:中国政府的管理革命——中国行政管理改革30年”(唯一作者),载《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2008年第3期;《新华文摘》2008年第20期转载;中国人民大学复印报刊资料《公共行政》2008年第9期全文转载;收录《中国政治学年鉴2006--2008》中国政治学年鉴编辑委员会编辑、中国文联出版社,2009年9月;《回顾与展望——吉林大学纪念改革开放三十周年学术论文集》吉林大学出版社2008年版;《吉林社科界——吉林省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专刊》2009年第1期全文转载;收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的探索》;邴正、马克主编,吉林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获奖论文集;收录《回顾与展望:改革开放以来的中国政治学与政治发展》,郑慧主编,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9年版;收录《TheReformofGovernance》,EditedbyYuKeping,BRILLLEIDEN,BOSTON2010。

16.“‘依法治国’的政治学审视”(唯一作者),载《吉林社科讲坛》,吉林人民出版社,2008年5月版。

获奖情况:(2008年-2018年)

1.2009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五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论文类二等奖”(一等奖空缺);

2.2010年吉林省纪念改革开放30周年理论研讨会暨首届社会科学学术年会优秀论文一等奖;

3.2010年中国政治学会首届张友渔奖一等奖;

4.2010年吉林省第八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5.2011年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全国优秀博士学位论文指导教师奖”;

6.2013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六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7.2013年吉林省第九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8.2014年吉林省第十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9.2015年教育部“全国高等学校第七届人文社会科学研究成果论文类二等奖”;

10.2016年吉林省第十一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11.2018年吉林省第十二届社会科学优秀成果奖论文类一等奖。

教学情况

1.本科生:

基础课:《政治学原理》

必修课:《马克思主义政治学经典著作》、《权力政治学》

2.研究生:

学位课:《政治学理论》

选修课:《民主理论研究》

著作和教材

1.《论公共权力的合法性》,吉林省出版集团有限责任公司,2007年12月版。

2.《政治学原理》(普通高等教育“十五”国家级规划教材)副主编,高教出版社2006年2月,第二版。

3.《政治学原理学习指导》,撰写部分章节,吉林大学出版社1990年版。

4.《行政管理学讲座》,撰写部分章节,吉林人民出版社1986年版。

5.《行政管理学》,撰写两章,吉林大学出版社1996年版。

6.《中国大百科全书·政治学》,撰写部分词条,中国大百科全书出版社,1992年出版。

7.《政治学原理》国家教委“九五”重点教材,1998年12月版,撰写第二、三章。

8.《比较政治制度》,任副主编,吉林大学出版社,1998年版。

9.《社会发展哲学》,高等教育出版社,撰写第5章。

10.《邓小平社会主义民主论》王惠岩主编,撰写两章,吉林人民出版社,1998年版。

11.《政治学概论》全国自学考试教材,高等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参与三章。

12.《公共行政学》,合著,两岸公共行政丛书,台湾智胜文化事业有限公司2004年版。

13.《政治学教程》俞可平主编,参与撰写“决策”一章,高等教育出版社2009年。

14.《政治学发展》王浦劬主编,天津人民出版社,撰写“政治学基础理论”部分。

国际学术交流(2008年-2018年)

1.2008年1月18至28日,应邀参加日本东京都大学召开的主题为“全球化时代的分配正义问题研究”的国际学术会议,作大会主题发言。

2.2008年10月14至15日应邀参加由中山大学与澳门公务员局联合举办的第三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3.2009年5月21至22日,应邀参加台湾文化大学国际学术会议:“民主巩固与非政府组织”,作大会主题发言。

4.2009年11月13至15日,应邀参加武汉大学“中国式民主国际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5.2010年7月3至4日,应邀参加上海复旦大学举行的“合法性与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6.2010年10月29至30日,应邀参加“中国政治发展:中美学者的视角”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7.2010年10月15至16日,应邀参加由中央编译局当代所举办的“中国政府改革创新回顾与展望暨中国地方政府创新奖创办10周年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8.2011年10月19至20日,应邀参加澳门理工大学主办的“政府管理创新:理论与实践”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9.2011年11月2日至3日,应邀参加由中国浙江大学与美国芝加哥大学联合举办的“中国治理的历史和现状:制度、动力与领导”国际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10.2011年11月4日至6日,应邀参加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北京论坛第8届年会”,作政治学分论坛主题报告。

11.2011年12月3至4日,应邀参加上海高等社会科学研究院举办的“未来世界论坛”第四届年会“转型社会的正义:中国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12.2012年10月12日至13日,应邀参加澳门大学主办的第五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13.2013年6月21日,应邀参加美国新泽西州立罗格斯大学孔子学院“全球化时代的中国研究”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14.2014年6月13日至17日,赴摩纳哥参加国际行政科学年会(IIES):“在全球化、分权及私有化背景下:反思公共行政的责任与问责制”国际会议,作大会主题报告。

15.2014年10月7日至9日,应邀参加由北京大学、北京市教育委员会和韩国高等教育财团联合主办的国际性学术会议北京论坛第十一届年会“文明的和谐与共同的繁荣:中国与世界:传统、现实与未来”,作政治学分论坛主题报告。

16.2016年6月11日至12日,应邀参加由日本东京大学法学院,日本新日中关系研究者委员会主办的“日中学者对话:国家治理前瞻与双边关系展望”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17.2016年6月24日至25日,应邀参加由中国人民大学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国家治理研究中心与芝加哥大学政治学系联合主办的第一届“中国人民大学—芝加哥大学国家治理”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18.2016年9月24日,应邀参加由成均馆大学成均中国研究所与北京大学政治发展与政府管理研究所联合主办的第11届“韩中民主改革与地方治理”国际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19.2016年10月26日至29日,应邀参加澳门第七届“21世纪的公共管理:机遇与挑战”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主题发言。

20.2017年10月12日至13日,应邀参加由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与美国哥伦比亚大学毕克管理中心联合主办的第二届“国家治理论坛:中美联合国际会议”,作大会主题发言。

21.2017年11月4日至5日,主持由北京大学国家治理研究院、吉林大学国家治理协同创新中心与吉林大学行政学院共同主办,韩国成均馆大学协同举办的“发展路径比较:中国、东亚与世界”国际学术研讨会,作大会致辞并主题发言。

通信地址:中国吉林省长春市前进大街2699号吉林大学行政学院(邮编:130012)

THE END
1.行政组织学期末整理(全文)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里格斯的重要贡献,也是里格斯的理论特https://www.99xueshu.com/w/i1akt8rkl6vg.html
2.媒体权力(精选十篇)米尔斯,生于1916年,美国社会学家,文化批判主义代表人物之一,师从格斯和贝克尔。长期执教于哥伦比亚大学,直到1962年逝世。主要著作和译著有《韦伯社会学文选》、《性格与社会结构》等。在《白领:美国中产阶级》出版以后,米尔斯声名鹊起,其后不到十年的时间里《权力精英》、《社会学的想象力》相继出世。 https://www.360wenmi.com/f/cnkey1r18sd9.html
3.行政组织学试题和答案10,棱柱模式理论:美国当代著名得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得。棱柱模式理论就是将社会形态划分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 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得特征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得影响。里格斯说得农业社会相似于传统社会,工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得提出,既就是里格斯得重要贡献,https://m.360docs.net/doc/6e12099171.html
4.2022秋期版国开电大本科《西方行政学说》在线形考(任务二至四这一时期的主要代表人物有推动政策科学取得突破性进展的以色列政策科学家德罗尔;继帕金森定理后对官僚组织的特征进一步分析,提出“彼得原理”的行政学者彼得;还有通过生态系统的模拟来研充生态系统的美国行政学家里格斯。英美西方国家陷入“滞胀”,一系列群众性活动带来大量的社会政治问题使得政府陷入信任危机。现实对行政学https://www.renrendoc.com/paper/232270409.html
5.国开行政组织学115测试试题及答案.pdf试题 22 棱柱模式理论 答案: 美国当代著名的行政学家里格斯创立的。“棱柱模式理论”是将社会形态划分 为三种基本模式,即农业社会、棱柱社会、工业社会,然后分别比较各自的特 以及社会环境对行政制度的影响。里格斯说的农业社会相 于传统社会,工 业社会相当于现代社会,棱柱社会则为过渡社会。棱柱社会概念的提出,既是https://m.book118.com/html/2022/0509/7004161005004121.shtm
6.行政组织学答案(1东北农业大学网络教育学院行政组织学答案115章全行政组织学作业题参考答案第一章参考答案一名词解释1组织,一般意义上理解为某些社会成员为了达到特定的共同目标而自觉形成的有一定秩序和功能的排列组合体,2行政组织,正式组织是指以明文规定的形式确https://www.zhuangpeitu.com/article/104433386.html
7.巴哈马巴哈马国(The Commonwealth of The Bahamas)是一个位于大西洋西岸的岛国,正式名称为巴哈马联邦,巴哈马地处美国佛罗里达州以东,古巴和加勒比海以北,佛罗里达州东南海岸对面,古巴北侧。巴哈马包含700座岛屿和珊瑚礁。群岛由西北向东南延伸,长1220公里,宽96公里,陆地https://baike.sogou.com/v50392.htm
8.(公共行政学)第十章第一节学习课程第一,行政环境指的是对行政系统产生各种影响的环境要素的总和。行政环境的要素很多,虽然从理论上讲这些因素与行政系统之间均存在着一定的相互联系,但是,并不是任何要素对行政的影响都是那么显著、那么重要。美国行政学家里格斯曾经将行政环境的要素分为敏感要素和非敏感要素。所谓敏感要素,指的是与行政系统之间的相互依http://www.crgkxl.com/bxzxinfo/874.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