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国造车新势力Lucid已发布在华招聘信息,刚被马斯克吐槽会倒闭,顶配车售价107万

原文标题:《美国小鹏将入华开卖!刚被马斯克吐槽会倒闭,顶配车售价107万》

和特斯拉互相瞧不上

又一家美国新势力要来中国了!

Lucid,这家成立于美国的高端纯电动车企业,正面对中国这个最大的汽车市场摩拳擦掌。

就在前两天,Lucid在官网上悄悄更新了数十则招聘信息,显示工作地点位于上海,其中招聘的岗位中涉及了数字信息化、硬件工程、法律、物流管理、供应链、零售等多个领域共14个岗位。

Lucid没有说明各个岗位的招聘人数,不过很多岗位要求精通中英双语,或在中国企业有两年及以上工作经验。

从招聘岗位来看,Lucid比较重视中国本土化的服务,比如软件算法以及供应链管理等。

一直以来,Lucid被誉为“特斯拉杀手”,无论是车型还是定位,几乎都追着特斯拉打。如今后知后觉的Lucid,终于开始发力中国市场了。

不过就在两天前,特斯拉CEO马斯克还在推特上调侃,“Lucid离倒闭不远了。”

去年11月,Lucid在上市后首份财报中表示,计划在2023年进入中国市场。

当时公司CEO彼得罗林森在接受采访时表示,已确定了企业发展的下一个十年计划,计划在2025年左右在中国和中东设立工厂。

其实在今年5月,Lucid就已经在国内开始招聘,当时招聘的岗位只针对采购和供应链和人力资源领域,比如供应商质量经理,供应商质量工程师等。

此次的大范围招聘,或许可以作为Lucid在中国市场布局的开端。

其实Lucid进入中国市场,在很多人看来是迟早的事儿。

2007年,特斯拉前副总裁兼董事BernardTse(谢佳鹏)从特斯拉跳槽离职,和另一位从甲骨文离职的高管SamWeng(温世铭),在加州创立了Atieva,这是Lucid的前身。

这家公司早年间的定位并非整车公司,而是研发电动车先进技术(电池技术和电力总成),以供应商身份向OEM提供产品,比如向FormulaE赛事冠军赛车提供电池技术。

2014年1月,北汽集团以1亿美元参与了Lucid的C轮融资,持股25%,成为Lucid第一大股东。当年7月,贾跃亭向Lucid跟投2亿美元,成为第二大股东。也是从那时起,Lucid才下决心从核心零部件供应商转型新能源汽车制造商。

2016年,Atieva更名为LucidMotors,开始进军新能源汽车行业,并正式宣布了其开发全电动高性能豪华车的计划。同年12月,Lucid首款车型LucidAir正式发布,当时限量版售价最高超过25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74万),在自家亚利桑那的工厂进行生产。

2016年,北汽集团因战略调整将所持股份转给贾跃亭,后者持股比例接近40%,成为第一大股东。直到2018年,法拉第未来陷入资金危机,贾跃亭将Lucid股份卖出。

也就是这场资本的博弈,让创始人谢家鹏惨遭出局。

2021年7月,Lucid以SPAC方式成功在美国上市。巅峰达到过900亿市值,现在更是被全世界最土豪的国家沙特主权财富基金PIF重仓买入其四分之三的股份。

不过今年以来,随着新能源汽车市场遇冷,Lucid股价也开始下滑,现在每股已经跌至8美元左右,市值蒸发了一半,仅剩134亿美元。

马斯克曾多次在社交平台上暗示,Lucid是从特斯拉脱离出来的“老弱病残”。

为什么马斯克对Lucid如此瞧不上?

这是因为Lucid的骨子里,流着特斯拉的血液。

首先Lucid的创始人BernardTse(谢家鹏)就是特斯拉原创始股东和董事会成员。

早在2003年,特斯拉刚刚成立,那时马斯克还在研究怎么发射火箭,当时特斯拉的创始人兼首任CEOMartinEberhard就邀请谢家鹏加入特斯拉,让其担任特斯拉执行副总裁兼电池能源总经理,负责监督特斯拉Roadster和其他汽车制造商的电池组设计、开发和制造等环节。

后来谢家鹏离职,创立了Lucid,而MartinEberhard因为和马老板发生了一些小别扭,转身便离开特斯拉,成为Lucid的技术顾问。

也正是因为这个背景,让Lucid从特斯拉挖人并不算难。

所以从创始人到CEO再到工程师,Lucid几乎有超过三分之一的员工来自特斯拉,12位核心高管中有6位拥有特斯拉背景,分管研发、制造、供应链、销售和财务等多个重要部门。

其中最有名的高管是Lucid现任CEO&CTOPeterRawlinson(彼得罗林森),罗林森曾经担任ModelsS的总工程师,2013年加入Atieva担任CTO,2019年4月开始兼任Lucid的CEO。

2013年,被马斯克公开奚落的特斯拉核心员工——前ModelS总工程师PeterRawlinson加入了Atieva,那时的“特斯拉杀手”初具雏形。

此时,Atieva也因其出色的电池技术和电力总成在美国声名鹊起。

随后Lucid聚集了一大批前特斯拉核心员工,包括前生产副总裁PeterHochholdinge、前硬件工程副总裁EricBach、供应链管理副总裁PeterHasenkamp、销售总监DoreenAllen等等。

生产制造是特斯拉的优势,Lucid偏偏在这些关键岗位上重重地背刺了特斯拉一把。

当年这些特斯拉的核心人物,研发、生产、供应链的汽车老兵们,他们最大的资本就是成功打造了划时代意义的ModelS,或许这就是Lucid造豪华车的底气。

这也是为什么马老板非常不喜欢Lucid这家新造车企业,他不止一次的对Lucid表示不看好,今年6月份,他就曾公开表示,除非Rivian和Lucid发生重大变化,否则他们都会破产,他们正走向破产。

而Lucid看待特斯拉同样如此,Lucid表示,特斯拉并不是他们的竞争对手,他们将要占据的是豪华电动车市场,换言之是,他们认为特斯拉创新有余,但不够豪华。

从那些特斯拉跳槽过去的人来看,Lucid最不缺技术。

毕竟他们是研究三电出身,首款车型LucidAir是当时量产电动车型中风阻系数最低的,仅有0.21cd。

LucidAir中的紧凑型电机是目前最轻、最强大的电机之一,这个电机的额定功率为670马力,但重量只有67磅。

技术虽然足够创新,但是对于Lucid来说,进入中国市场并非是和特斯拉简单的博弈战。

现在中国已然是销量全球第一的乘用车市场大国。今年前11月,我国新能源乘用车零售量503万辆,同比增长100.1%。11月新能源乘用车零售渗透率上升至36.3%,较去年同期提升了15%。

造车最先需要解决的就是资金的问题,lucid因为受到资金问题的困扰,首款车型一直迟迟无法交付。进入中国市场,更是需要大笔资金的支持。

而且Lucid入门版起步价接近9万美元,相当于60万人民币,而顶配车型售价达到了15.4万美元(约合人民币107万)。这个价位并非中国家用汽车市场的销量主力,显然难以形成规模效应。无法打开销量的情况下,下一步将举步维艰。

以特斯拉为例,2017年销量为103181,而Model3的销量仅有1764辆,这一年仅亏损高达22.41亿美元。在此之后,平价亲民的Model3在中国实现了国产化,这才成为特斯拉翻盘的关键。

所以不推出价格较低的纯电动车,Lucid很难在中国市场站稳脚跟。不过好消息是,根据Lucid的中国战略规划中,已经有打算推出对标Model3的车型的想法。

不过品牌的认知度也是一个重要因素,当下国内新能源市场已经趋于饱和,并且前有老牌车企,后有本土新势力车企品牌,呈现合围夹击的态势。

THE END
1.美国电动汽车品牌作为一款高科技产物,特斯拉不仅提供了卓越的驾驶体验,还为用户的生活带来诸多便利。其纯电动车拥有超长续航和强劲动力,采用双电机配置,电池组巧妙地安装在前后轴之间,为驾驶者提供卓越性能。 对于对特斯拉汽车有热情的车友,不妨访问其官方网站,定制属于自己的特斯拉座驾。https://www.autohome.com.cn/baike/586941.html
2.美国2024年电动汽车销量分析:哪些品牌和动力类型卖得好?2024年美国汽车市场持续增长,总销量同比增长2.3%至1597.66万辆。 电动汽车市场的表现则显得更加复杂,尽管全年插电式电动车销量超过156万辆,但12月销量同比略有下降,电驱动领域混合动力汽车(HEV)依然占据重要地位,丰田主导市场,销量创新高。而纯电动汽车增速放缓,厂商通过激励措施推动清库存。 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24565025.html
3.美国著名的纯电动车制造商是()A大众汽车公司B克莱斯勒汽车更多“美国著名的纯电动车制造商是()A、大众汽车公司B、克莱斯勒汽车公司C、特斯拉汽车公司D、福特汽车公”相关的问题 第1题 别克是()的汽车品牌。 A.美国福特汽车公司 B.美国通用汽车公司 C.德国大众汽车公司 点击查看答案 第2题 最早成立外形设计部门的企业是()。 https://www.xuesai.cn/souti/4C82DFD1.html
4.保时捷重心转向电动车;镁光成为美国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商;“光纤之保时捷首席执行官Oliver Blume接受采访时表示,由于碳排放规定趋严,保时捷将停止供应现有车型的柴油车款,希望今后销售擅长的产品,包括汽油车和混合动力车,并将从2019年开始生产纯电动汽车。 镁光成为美国第二大半导体制造商,仅次于英特尔 雷锋网消息,芯片制造商美光科技上周发布了2018财年(截至8月30日)第四季度以及全年的https://www.leiphone.com/category/industrynews/O8me6ctDw3oLDUhf.html
5.达175亿美元/比亚迪第四季度成为全球最大纯电动车制造商特斯拉2023年 Q4 交付汽车484507辆,略超市场预期;然而比亚迪同期纯电车型销量高达526409辆,超越特斯拉成全球最大纯电动车制造商。但特斯拉全年纯电车型销量仍领先,增长38%至181万辆,比亚迪为157.48万辆。(腾讯汽车) 宇通客车:2023年出口同比增长78% 宇通客车日前发布公告称,公司预计2023年实现净利润14亿元—19亿元,同https://36kr.com/p/2591513497483911
6.美国电动汽车制造商Rivian因销量放缓与高利率压力,裁员10%2月 22 日,美国纯电动车制造商 Rivian Automotive 因市场需求下降而宣布裁员 10%,该消息引发公司股价下跌。Rivian 在其公布的第四季度财务报告中,对今年产量预估不及去年。自此消息发布以来,已有逾千名员工受到波及。 证实在短短的运营时间内,Rivian已多次进行员工削减,2022年7月和翌年5月仅两次便精减了近6%的员工https://www.elecfans.com/d/2410026.html
7.奥迪或向中国汽车制造商买电动车平台授权MLBevo平台原本是基于燃油车生产而开发的,目前基于MLBevo平台打造的唯一纯电动车是奥迪e-tron(配置|询价)。J1高性能电动平台属于保时捷品牌,用来打造高端纯电轿跑车型。奥迪此前发布的e-tronGT(配置|询价)概念车型,将基于J1平台打造。MEB平台目前正用于打造大众汽车的ID。纯电动系列车型,奥迪计划使用这一平台制造中型https://auto.sina.cn/zz/hy/2023-07-11/detail-imzaeyrm5086169.d.html
8.企业中高层时事解读课2021第41期(总期91期)在线培训课程美国金属制造商与用户联盟担心用关税配额取代“232条款”关税会损害美国制造商利益。该联盟表示,美国政府对原材料进口的限制和干预会造成“市场操纵”,小型制造商将更处于竞争劣势。 2018年3月,时任美国总统特朗普根据美国《1962年贸易扩展法》第232条款,以维护国家安全为由对进口钢铁和铝产品分别加征25%和10%的关税,https://www.zzqyj.net/?list_89/1317.html
9.新能源汽车行业发展趋势的机会和挑战丰田汽车凭借普锐斯,让混合动力这个词家喻户晓。本田汽车带着它的第一代双座Insight,把油电混合动力技术带到美国。而日产汽车和三菱汽车也是大规模生产纯电动汽车的行业先驱。 尽管日本汽车制造商早期在电气化方面取得辉煌,然而如今,他们看起来似乎落后了。在这个全民追捧纯电动汽车的时代,一向青睐混合动力系统的丰田汽车https://hs318.com/cshi/202501-2305.html
10.巨头“争抢”固态电池技术纯电动汽车续航或有救让电动车电池更便宜,要像“模块化汽车制造平台”那样。 其实经过这些年市场和技术的成熟,纯电动车已经更普遍的存在于我们周边了,但毋庸置疑的是,电池依旧是纯电动车的主要成本之一,它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车辆的续航里程和价格。这样看来,固态电池技术确实是个不错的突破口,高效、高安全性以及更低的重量都是核心优势https://www.zaoche168.com/auto/_01-ABC00000000000243625.s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