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联网三大核心环节:IOT时代已经到来

物联网三大核心环节:IOT时代已经到来

导语:物联网的三个核心环节在于零部件、整机和内容及运维服务,生态圈的投资机会主要在两类公司:一类是采用硬件、软件和服务一体化商业模式的公司,一类是具有新型硬件核心元器件能力的公司。

核心观点

物联网产业具有互联网属性:1)苹果、谷歌和小米等巨头用互联网模式打造物联网生态圈。2)物联网硬件的成长具有爆发性:渗透率增长将快于智能手机等传统硬件,人均需求量也从一个增加至多个;物联网硬件具有社交属性,呈现病毒式增长;3)物联网给硬件、保险、安防等多个行业带来全新盈利模式,补贴拉动下游需求。

传统PE估值方法失效,小米30倍以上PE引领硬件估值方法:1)硬件价值构成:从单一售卖硬件获得现金流,到后续通过内容和服务获得持续现金流的模式;2)估值方法从硬件销量和单价,到用户数和APRU值的转变,小米30倍以上PE高估值体现了硬件入口和生态系统的价值;3)一级市场给硬件+软件+服务企业估值高;4)整机价值传递至零部件,多个上游零部件厂商也获得一级市场和行业巨头认可。

物联网硬件市场空间大,细分领域商业模式各不相同:物联网市场空间到2018年将达到4.4万亿美元,CAGR22%。细分领域商业模式:1)一般消费类具有时尚行业特质,硬件和运维服务可以实现盈利;2)医疗器械类可以从病患、医生、医院、药厂和保险公司多方获得盈利;3)智能家居类可以通过硬件直接盈利、硬件及运维服务和平台收费三种方式盈利;4)游戏类的硬件和虚拟消费均可获得收入;5)车载类则通过精准营销和保险公司补贴来获利;6)智慧社区、工业追溯等也各具不同盈利模式。

核心零部件需求特殊:不同的硬件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因而也需要不同的核心元器件,物联网硬件对低功耗、微型化、数据采集、连接性等具有很高的要求,也因此催生了对上游MCU、SiP、FPC、蓝牙、MEMS、光声学、NFC等显著需求。

1.物联网硬件具有互联网行业特性

物联网将是智能手机之后,电子和整个科技行业的下一个增长动力。物联网包括可穿戴、智能家居、车载电子产品等多个门类,并应用在各种不同领域。

苹果手表将在2、3月发布,小米等正在智能家居领域持续布局和投资,物联网行业正迎来投资大机遇。

1.1各巨头用互联网模式打造物联网生态圈

物联网考验公司在硬件供应链、用户基础和平台运营服务等多方面的综合竞争力。

1.1.1苹果基于硬件发展来的系统用户拓展至物联网

苹果的商业模式就是从布局硬件起步,打造软硬件生态系统,并获得广泛的iOS系统用户,再基于已推广的iOS系统拓展至物联网产业链。

iOS系统用户基础优质:由于苹果的iOS系统流畅并且由于封闭而能够保障安全性,iOS用户数在今年6月已超过8亿人。

基于硬件定标准做平台:在优质用户的基础上,苹果开发智能硬件,但盈利模式不限于销售硬件,苹果拓展的商业模式是基于智能硬件定标准、做平台、获数据。例如苹果基于iPhone推广CarPlay,基于AppleWatch推广HealthKit。苹果开拓智能家居的市场模式是搭建平台,吸引霍尼韦尔、飞利浦、海尔等各厂商的智能家居硬件接入和控制HomeKit平台。

1.1.2谷歌从数据走向硬件颠覆性强

谷歌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其数据能力,庞大的数据中心和先进的数据处理能力是其它公司难以比拟的。此外谷歌更是通过XLab前瞻性地布局很多颠覆性的技术。

谷歌从软件走向硬件的路并不平坦,最初通过自主研发推广GoogleGlass以及多种智能家居产品,如智能电表平台、GoogleTV、NexusQ、andriod@home等。此后,谷歌开始收购智能硬件公司,例如2014年初以32亿美元收购智能恒温器、智能火警公司Nest,此后又以5.5亿美元价格收购了家庭摄像头提供商Dropcam。这两家均以容易被消费者接受的智能单品作为智能家居切入点,而谷歌也能够帮助Nest和Dropcam更好地挖掘数据价值,双方实现优势互补。

1.1.3小米积极布局物联网生态圈

小米发展物联网硬件的商业模式是与有潜力的创业公司进行战略合作,以投资式拓展为主。小米计划在5年内投资100家复制小米模式的公司,实现快速布局物联网产业链的目标。目前小米已经布局了智能手环、智能插座、空气净化器、智能家居等。小米在2014年底融资11亿美元,巨大的现金储备有利于加速其在生态圈的投资。

1.2物联网硬件的成长具有爆发性

物联网硬件大大增加了人均需求量:智能手机整合MP3、相机等多个产品,是替代需求。而物联网硬件并不替代现有硬件产品,是为个人健康到家庭、汽车乃至城市提供智能化生活的产品,是新增需求。

过去的硬件产品人均拥有量较少,例如:台式电脑是多人共享,手机是每人拥有一个,而新型智能硬件由于功能更专业、产品更细分、营销更精准,每人将拥有多个产品,包括手表、手环、血压检测、心率监测等各种智能硬件。

物联网硬件渗透率加快:新一代硬件渗透率增长往往快于前一代硬件产品,PC从量产到普及用了20多年,智能手机用了7年,平板电脑仅仅用了3年。得益于通信技术和智能手机渗透率的提高,物联网硬件更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发展,在用户已经被智能手机“教育”后,消费者普遍具有移动互联网思维,依赖并渴望更加智能化的生活。因此新型智能硬件的渗透速度要比最先崛起的智能手机速度更快。

不同硬件载体对用户有不同作用,例如:大屏幕的电视在输出画面方面有很大优势,PC凭借鼠标、键盘和强大的处理器擅长输入和处理复杂信息,而配置大量传感器的可穿戴和智能家居设备则在数据采集方面具有很大优势。

1.3物联网硬件市场空间广阔

物联网硬件包括可穿戴设备(智能手表、智能手环、颈环和移动医疗设备)、智能家居,车联网和工业及智慧城市等。

物联网硬件的数量和形态也以指数级提升,从PC时代的亿级到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的十亿级向物联网硬件的百亿级迈进。

物联网的市场空间非常大,根据IDC数据,2013年全球物联网的市场空间近1.6万亿美元,到2018年可增至4.4万亿,年复合增长率为22%。到2020年,物联网装置数量可以达到250亿个。

在物联网中,可穿戴是今年的一大投资热点。根据ABI和BI预测,2018年可穿戴设备的出货量分别为4.85亿只和3亿只,根据BI对市场空间的测算,可穿戴式设备的平均价格是每台42美元,2018年销售额将达到每年120亿美元,CAGR达38%。

1.4苹果手表将引爆物联网硬件市场

物联网硬件的技术储备已日益成熟,由下表可以看出多数智能硬件已具备量产条件,爆发的催化因素在于明星级产品对市场的示范效应。苹果即将在2-3月正式推出AppleWatch手表,谷歌与时尚公司Luxottica合作的智能眼镜也有望在今年市场,物联网硬件市场将被引爆。

从消费者角度来看,经过近两年的用户教育,消费者对于物联网硬件也逐步接受,并且对多个领域的产品在医疗健康、安全定位等功能上产生期待。

根据腾讯调查显示,消费者对新型智能硬件的认知率已大大提高,尤其是在智能手表、智能眼镜和智能手环三种产品上。

2.传统PE估值失效,建立物联网估值方法

2.1硬件价值构成变化:从单一现金流到后续持续现金流

传统硬件企业的估值方法按照PE倍数估值,主要基于出货量与纯硬件销售的盈利模式,而物联网硬件的商业模式如上所述已经发生变化,并不能仅仅以PE作为参考估值方法,更应注重硬件产品所能带来的后续持续性的现金流。

物联网硬件的销售和盈利包含多个阶段:

第一阶段:以硬件销售为中心,发展关键在于品牌与渠道的建立;

第二阶段:从硬件销售到软件应用的延伸,发展关键在于捕捉用户需求;

第三阶段:建立生态圈,实现从软件应用向平台的跨越,以大数据为核心的盈利模式是关键。

第一阶段的硬件盈利并非核心,后续的软件和平台、大数据应用是核心的盈利阶段,因此评估智能硬件的价值需要着眼于未来。

2.2估值方法变化:从硬件销量和单价到用户数和APRU值

物联网硬件具有互联网特性,纯硬件售卖的商业模式不再适用,而要以经营用户数量和发展潜力为核心。资本市场也一样需要改变投资方法,要参考互联网行业以用户数为核心的估值模式。

互联网企业估值不以营收和利润为估值参考,Facebook是按照每个用户100美元的估值进行计算,所以才有了两千多亿的市值,而苹果的每个用户近800美元,即“硬件售卖+AppStore分成”。

小米宣布完成新一轮融资,总融资额11亿美元,估值450亿美元。我们估算,小米在2013至15年的收入分别约为270、800和1400亿元,净利润分别为34.6、60和100亿元,450亿美元的估值对应2014和15年PE分别为47和28倍,远超A股电子公司普遍的20倍PE。

我们认为,小米的高估值体现了硬件的入口价值和生态系统的价值。

生态系统价值:小米将构建三层次生态系统:1)小米手机(含平板)、小米电视(含盒子)和小米路由器三大硬件核心产品线;2)MIUI及其所构建的移动互联网内容和服务生态;3)小米计划花50亿美元投资的智能硬件100家公司。

从一级市场的角度来看,VC、PE投资或者企业并购,给硬件+软件+服务型公司的估值更高,即使很多初创的智能硬件企业并未实现盈利,投资者主要从创始团队、商业模式、产品的后续盈利方式等方面考量。

2.3核心零部件同样受到一级市场的追捧

3.物联网的不同应用场景有不同的盈利模式

我们按照应用场景的不同,把物联网分为一般可穿戴、医疗器械类、智能家居、游戏类、车载类、货品溯源和智慧社区等七大类。不同应用场景在硬件和运维服务方面采用不同的方式,也因而带来不同的盈利模式。

3.1一般可穿戴:外观差异的硬件价值和运维价值并重

一般可穿戴硬件首先是配饰,需要先从外观吸引用户,再到功能和杀手级应用留住客户,最后是依赖运维服务来黏住客户。

外观:一般可穿戴产品戴在身体上,因而用户对其外观的时尚性有很高的要求。无论是智能手表、智能项链或是智能手环,并且由于用户的个性化需求,产品具有小批量产、生命周期短的特点。英特尔、苹果、谷歌各大科技公司也因而纷纷与时尚品牌合作或从时尚公司招揽高管,各厂商也都纷纷不断改善产品外观,比如:国内的果壳智能手表二代比一代产品的外观时尚很多,更符合消费者内心对于手表的预期。消费者愿意为时尚品买单,从而硬件产品也容易实现直接盈利。苹果手表的高端版本Edition售价有望在5000美元以上,与欧米伽等高利润的奢侈品牌定位相似。

功能:产品徒有其表不能体现科技产品的价值,也只能引起小众的发烧友,必须具备实用的功能才能维持住用户群体。

我们认为,安全认证(包括支付)和控制有望成为一般消费类可穿戴产品的杀手级应用。可穿戴设备佩戴在人体,不容易遗失,大多数时候可以与用户的一一对应,因而有望成为用户的身份证明。该用途已在果壳魔戒、小米手环等产品上有所应用,当佩戴魔戒或手环的用户靠近手机,射频信号通过线圈进行感应,自动启动安全认证流程,完成类似于门禁卡的功能。苹果AppleWatch进一步提升安全认证的级别,以满足更高要求的认证,例如:支付等功能。

控制功能包括通过语音或点击方式使用智能手表来遥控车辆,实现开门/锁门、打开/关闭天窗、鸣喇叭、定位、震动提醒驾驶等功能。奔驰先后与谷歌以及Pebble智能手表进行合作,特斯拉也可以使用AndriodWear智能手表控制。

运维服务将产生更大的用户粘性,并带来更大和持续的利润空间。例如:运动手环设备商可以根据用户健身数据提供收费的远程健身私教服务;设备商也可以根据所收集的用户生活作息、消费习惯等信息,为用户提供健康咨询,或将数据提供给餐饮、零售等企业,作为商业咨询,提供精准营销。

3.2医疗器械类:监测和诊断真正有用

我们所谓的医疗器械类物联网硬件能够收集人体血压、心率、血糖等健康指标。当前的智能医疗器械设备主要还集中在监测和预防阶段,最大意义在于在日常场景下的使用实现体征数据的连续采集。

因此,产品的关键在于监控数据准确,并且能够提供分析结果,真正起到警示作用,提供低成本的健康方案。

目前全球范围内移动医疗物联网已经形成了五种主要的盈利模式,如下表所示。

3.3智能家居类:和生活高度融合

智能家居的实现形式是首先实现传统家居产品的智能化和连接功能,再通过智能家居控制系统进行统一控制。智能家居的第一阶段是实现远程控制,通过手机App等控制家居产品。第二阶段是智能化,感应人体和环境,通过记录和学习从而实现自动调节。例如:Nest的自动调温器产品会根据用户的使用特性分析调温,自动感应无人在家时就关闭空调等。智能家居可以给用户带来安全、便利和节能等诸多的好处。

智能家居的盈利模式分为三类:硬件直接盈利、硬件及运维服务和平台类。

硬件直接盈利通过产品的差异化收取更高的硬件费用,即厂商若能够提供更智能化、更受消费者认可的产品,则可以享受更高的溢价。例如:美菱智能冰箱的定价可以比普通冰箱高1000-2000元。房地产开发商为了实现精装房的高端定位也常常愿意给智能家居硬件买单。

硬件及运维服务的产品包括安防摄像头、智能电视等,以Dropcam为例,摄像头产品单价为149美元,7天云存储服务是每月收费9.99美元,或每年99美元,而1个月云存储服务则是月付29.95美元,或年付295美元。运维服务的盈利能力甚至高于硬件。

平台类公司收取加入平台的费用,例如:苹果推出HomeKit,其它公司产品接入HomeKit需要向苹果支付一定的费用。

3.4游戏类:虚拟现实,硬件和虚拟消费盈利

游戏类领域产品多为头戴式显示器,可以实现虚拟现实或增强现实功能。对比市场上主要的虚拟头盔显示产品,可以发现两个趋势:1)技术先进的产品销量较好,例如OculusRift,尽管产品本身仍存在一定的缺陷;2)就是定价较亲民的产品销量高,例如暴风魔镜推出后仅四个月累计销售数量超过12万台,而定价不到20美元的Cardboard销量更是超过50万套。

3.5车载类:硬件低价,数据变现

车联网借助装载在车辆上的传感设备(感知层),收集车辆和车内乘员的信息,通过网络共享(网络层),实现驾驶员、车、行人、车联网平台、城市网络的互联,从而实现智能、安全驾驶,以及享受技术和生活服务等(应用层)。

相对成熟的应用包括路况汇报、个性化收听系统等,腾讯也积极介入OBD市场,推出路宝盒子,用于监测汽车驾驶数据。

OBD(车载诊断系统)的商业模式主要有两个:精准营销和保险市场。

(1)精准营销:解决用户汽车后市场痛点,获取精准营销数据

(2)保险市场:激励规范驾驶数据用作分级保险

羊毛出在狗身上,猪来买单的盈利模式。车联网产业链划分为5个角色:车厂、车主、网络运营商、技术提供商(软硬件)、内容提供商。这其中技术提供商可以通过补贴用户来抢占汽车内的显示屏市场,从而抢占用户,再利用用户数据实现盈利。目前最受追捧的便是与保险合作,将用户驾驶行为习惯数据销售给保险公司,保险公司根据数据设立分层级的保费机制,激励规范驾驶行为。因此,消费者获得的羊毛出在技术提供商身上,但由保险公司为其买单。

3.6智慧社区和工业追溯长期大趋势

智慧社区、智慧城市也是物联网的重要组成部分,在交通、安防等方面有很大用处,但建设过程复杂,需要打通各个监管和职能部门,对接统一平台。对于企业而言,从局部切入是较好的尝试方式,例如安居宝从社区切入,提供云平台,可以实现云对讲、云监控、云停车、云报警、云物业服务,将智慧社区扩展,盈利模式可以通过收取服务费和利用获得的数据进行精准营销。智慧交通也可以通过查处违章驾驶或收取停车费来实现盈利。

4.核心零部件需求:低功耗、微型化、连接性

不同的硬件满足用户的不同需求,因而也需要不同的核心元器件,物联网硬件对低功耗、微型化、数据采集、连接性等具有很高的要求,也因此催生了对上游MCU、SiP、FPC、蓝牙、MEMS、光声学、NFC等显著需求。

行业巨头的积极布局与投资处理器芯片、通讯模块、传感器等核心元器件。

4.1低功耗需求促进MCU高速增长

物联网硬件对于功耗的要求常常高于计算能力,MCU凭借低功耗将在物联网处理器中占据主流。

4.2物联网硬件需要多种通讯技术

物联网硬件种类多样,适用于蓝牙、电力载波、WiFi、NFC、3G/LTE等多种通讯方式。部分单个产品甚至兼容多种通讯方式。

根据ABIResearch统计数据,2014年蓝牙出货量达28亿个,预测将以近14%的年均复合增速至2018年达到47亿个。

NFC应用领域很广,包括卡模拟、阅读器、点对点模式。随着苹果手表加入NFC功能以实现支付等功能。

电力载波技术运用于智能家居具有安全性高,连接稳定等优点,有望成为智能家居主流技术中的一种。

4.3数据采集需求拉动MEMS市场

物联网要求持续的数据采集,从环境温度、气压、湿度等到人体温度、血压等,因而需要相应的传感器把现实世界的模拟变量转变为虚拟世界的数字变量。

YoleDevelopment预测自2013年至2018年MEMS市场规模将从124亿美元增至22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高达12.7%,远高于半导体行业市场增速。由于MEMS器件的单价会逐年下降,出货量的增长将更加迅速,预计到2018年出货量达235亿个,年复合增长率高达20.3%。

细分市场中,受益于消费电子和智能硬件发展,组合惯性传感器(3轴、6轴、9轴)将逐步取代分立传感器,YoleDevelopment预测自2013年至2018年组合惯性传感器的规模将突破20亿美元,年复合增速高达43%。

此外,压力传感器将继续保持最大的MEMS市场规模,2013年至2018年规模将从20亿美元突破到30亿美元。

4.4微小化拉动SiP和FPC需求

SiP封装将原本在电路板上的芯片集成为单一构装元件,有利于进一歩缩小系统板尺寸,而最终可能以模块形式出货,直接集成所有需要的功能。SiP和SoC(系统级芯片)就像并行的两条线,不断推动着电子产品核心部件的多功能和微型化,每当SoC技术发展遇到瓶颈的时候,SiP就会迎来成长机会,如今半导体的摩尔定律面临挑战,而创新设备越来越丰富,具备异质集成的SiP技术有望成为跨产业垂直及水平集成的重要技术。即使老功能不断被整合进SoC,也不断会有新功能加进来——Wifi、蓝牙、FM、NFC、MCU、存储器、GPS、指纹识别等。

可穿戴设备中SiP可以直接取代智能终端的PCB板,相当于在IC载板上进行了PCBA,工序、设计大幅优化,也能实现微型化、多功能化等要求,特别适合可穿戴设备等新型装置。

根据Semico预测,预计SiP型晶片组的销售额将从2013年的163亿美元增长到2018年225亿美元,年复合增速为6.7%。

FPC配线密度高、重量轻、厚度薄,能够显著缩小硬件体积,需求将随物联网硬件高速增长。全球FPC产业将保持快速的发展势头,2015年产值将达到142.4亿美元,2017年将达到157亿美元,年复合增长7.7%,在PCB五大类型中位列第一,且在PCB产值的比重由2013年的21%进一步上升到24%。

5.围绕物联网核心环节,把握投资主线

5.1物联网核心环节在于零部件、整机和运维服务

热烈祝贺亿维自动化在第17届华南自动化高峰论坛获得创新论文奖!

传动网-工业自动化与智能制造的全媒体“互联网+”创新服务平台

THE END
1.非盈利软件,非盈利性婚恋平台排行非盈利软件,非盈利性婚恋平台排行:数字时代的“爱情公益”在如今这个信息爆炸的时代,我们的大多数生活都是通过数字化平台来完成的。从购物到教育,再到寻找人生伴侣,似乎一切都可以通过点击屏幕来解决。而出现了一类独特的存在——非盈利性婚恋平台。你可能会想,婚恋平台还能“非盈利”?的确,这种平台不仅仅追求商业利润http://www.aichao521.com/hunl/30340.html
2.在线婚恋遇天花板,人工智能成突破口?刘旷v的技术博客其二、狭窄的盈利模式。作为互联网企业,在线婚恋平台自出世以来就携带着盈利模式狭窄的难题,毫无疑问,婚恋交友是刚需,然而,婚恋是社交的垂直细分领域,看起来市场大,但格局较小,基于婚恋行业的特殊性,在线婚恋平台的用户大都属于一次性消费,用户生命周期短,且更迭速度快,导致在线婚恋平台的盈利相对局限。 https://blog.51cto.com/u_14869228/3522763
3.龙哥风向标20230620~20230627GPT拆解制造孩子的过程视频素材根据商机的描述,可以利用AI技术自动生成海外书评,并通过提交书评获取奖励来实现盈利。整个流程可以通过自动化工具来实现,例如使用大语言模型生成书评,自动提交书评获取奖励。需要开发一个自动提交书评的工具来实现这一步骤。整个项目组可以由技术总监负责项目管理和技术支持,商业分析师负责市场分析和盈利模式设计,人工智能专家https://blog.csdn.net/wizardforcel/article/details/135917846
4.婚恋平台的问题:吐槽婚恋平台付费服务这种虚拟与现实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让人们在相亲过程中产生了不小的困惑,也影响了婚恋平台的真实可信度。婚恋平台的痛点,正是出现在这一点:表面上看似是信息对等、选择自由,但实际操作起来却充满了隐瞒与误导。 二、过度商业化的“推销”陷阱婚恋平台的另一个痛点,便是过度商业化的推销。许多婚恋平台为了盈利,设置了http://www.wedating.cn/hunl/47408.html
5.婚恋交友网站盈利模式存在哪些瓶颈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婚恋交友网站逐渐成为人们寻找伴侣的重要途径。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和用户需求的多样化,婚恋交友网站的盈利模式也面临着诸多瓶颈。本文将详细分析婚恋交友网站盈利模式存在的瓶颈,并探讨其解决方案。 婚恋交友网站盈利模式现状 目前,婚恋交友网站的盈利模式主要依赖于会员费、广告收入、增值服务等。随着市https://www.autocms.cn/a/a9kiq9od.html
6.20245.4 中国线上婚介市场分析 5.5 中国高端婚介服务市场分析 第六章 中国婚介行业市场痛点及产业转型升级发展布局 6.1 中国婚介行业经营效益分析 6.1.1 中国婚介行业营收情况分析 6.1.2 中国婚介行业利润水平 6.1.3 中国婚介行业成本管控 6.2 中国婚介行业商业模式分析 https://txt.cir.cn/3665183.html
7.网约车的盈利模式范文导语:如何才能写好一篇网约车的盈利模式,这就需要搜集整理更多的资料和文献,欢迎阅读由公务员之家整理的十篇范文,供你借鉴。 篇1 创业的活跃程度是一个国家与社会经济活力的重要标志。近年来,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创业逐渐成为研究人员的关注对象。随着我国市场经济体制逐渐健全,政府和社会都非常鼓励创业者进行创业https://www.gwyoo.com/haowen/256976.html
8.翟菜花:百合网40亿卖身郭广昌,怎么上海首富也缺"对象"?163另一大痛点就是作为互联网企业,在线婚恋平台自出世以来就携带着盈利模式狭窄的难题,拿婚恋平台的头部企业百合网来说,2013年到2016年期间,百合网持续亏损。2013年、2014年、2015年、2016年净亏损分别为3300万元、3700万元,5423.52万元、1.13亿元。 毫无疑问,婚恋交友是刚需,然而,婚恋是社交的垂直细分领域,看起来市场大https://dy.163.com/v2/article/detail/DHCUJMRN0511ICNQ.html
9.艾媒咨询20202021年中国移动社交行业研究报告(附下载)移动社交产品趋于视频化,内容审核成痛点 2020年是社交电商的元年,受抖音、快手等头部产品的影响,各类移动社交产品纷纷上线视频功能并计划接入电商组件,可以预想未来移动社交的盈利模式将更为丰富,活跃用户量及付费用户量将成为各个移动社交产品的关注指标。 尽管短视频容易打造出爆品,但其形式的复杂造成了审核过程的繁琐https://www.iimedia.cn/c400/76205.html
10.整体以稳为主。第二,拼多多的崛起已经改变了市场的格局。曾经品牌和商家需要更加关注用户的需求,挖掘用户的痛点,才能在激烈的竞争中生存下来。市场偏好已然不再是简单的价格战,而是个性化和定制化的深度竞争。第四,直播带货的热潮似乎开始降温,许多曾经依赖直播的品牌商家也逐渐意识到,单一的营销策略无法支撑长期发展。过去两年间,万千主播涌现的背后,也造成了市场的饱和。如今,品牌https://www.toutiao.com/w/1816802801507328/
11.婚恋交友服务市场分析及提升个性化服务策略研究报告模式快速渗透,以便捷灵活和趣味体验吸引用户 8 用户痛点:匹配效率及精度是核心痛点,需加强用户信息管理 8 品牌认知:百合佳缘认知度最高,头部婚恋平台均达 80%以上8 认知渠道:以相亲节目合作、新媒体广告和综艺植入为主 8 选择因素:用户质量和真实性是主要考量,平台需多维提升实力 https://doc.mbalib.com/view/9103a59ed601fc1c54a5869ac586a0d8.html
12.(精)心得体会:县域旅游发展面临的痛点堵点问题及探索解决路径模式(精)心得体会:县域旅游发展面临的痛点堵点问题及探索解决路径模式的相关调研思考(最新).pdf 10页内容提供方:jjwhy 大小:21.86 KB 字数:约8.42千字 发布时间:2020-10-29发布于天津 浏览人气:122 下载次数:仅上传者可见 收藏次数:0 需要金币:*** 金币 (10金币=人民币1元)https://max.book118.com/html/2020/1029/5000111202003014.shtm
13.ai写作创业计划书而随着大学生对于餐饮品质和服务的需求不断提高,校园自助厨房这种新型餐饮服务模式的需求量必然会逐渐增加。 四、市场需求与痛点 校园自助厨房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满足大学生对于餐饮的需求和痛点。首先,大学生在校园生活中需要有一个放松身心、享受美食的场所,而校园食堂和快餐店的就餐环境无法满足这一需求。其次,大学生https://www.aizhinengxiezuo.com/news/aiwenan/559454902341701.shtml
14.“凤求凰”婚恋文化主题综合项目优质创投机构一键触达通过这种合作模式,快速拓展销售网络,提升品牌的市场地位和影响力,最终成为婚庆酒水专销渠道的领先者。 盈利来源分析: 1、全国婚恋用酒第一品牌盈利 2、全国女性酒水第一品牌盈利 3、全国爱情文旅第一品牌盈利 4、全国爱情餐饮连锁加盟第一品牌盈利 5、全国爱情餐饮供应链第一品牌盈利 6、全国婚宴餐饮第一https://m.trjcn.com/topic/index/45999.html
15.分享一篇关于陌生人社交的竞品分析报告(上)第四,业务模式对比是指对比产品间目前业务模式的差异,理解产品现有方案如何满足产品核心定位的,包括核心业务功能,商业模式和盈利模式三个方面。这有助于我们充分理解产品之间的定位,目标用户,和产品优劣势。 第五,竞品重要数据对比是指对用户各类行为数据进行对比分析,挖掘数据背后的原因,并以此作为迭代依据。 https://www.niaogebiji.com/article-135709-1.html
16.华为的财务四化建设(精选6篇)3.2 转变盈利模式 如上分析, 华为的盈利模式的确让其迅速打败了竞争对手, 抢占了大量的市场先机。而当华为上市之后, 这种手段必然会受到上市监管严格控制和制约。要想摆脱这种困境, 坦然地接受上市监管, 还得从根本上进行变革。 作为一家依靠高科技自主创新发展起来的公司, 决定其发展的根本还是它的技术, 如果技术落https://www.360wenmi.com/f/files3donw6q.html
17.全球与中国露营设备折叠运输车行业前景预测报告该报告通过收集、整理全面的露营设备折叠运输车行业信息和数据,辅以大量直观的图表,如市场份额图、发展趋势图表、产销统计表等,帮助业内企业准确把握露营设备折叠运输车行业整体规模及发展动向。报告还对露营设备折叠运输车行业主要前端企业进行了分析与解读,列举其产品特点、市场布局、销售模式、发展策略,对客户进入露营设https://www.shangyexinzhi.com/article/9258824.html
18.谈谈如何做新产品立项——五步立项法结论:是否做,产品的成长空间、行业回报能力和盈利空间如何? 总之,通过第一部分我们基本上可以知道该领域是否可以做。 二、竞争视角-论证细分领域以及业务模式的可行性 细分市场研究 1、要研究行业细分:研究细分市场的发展空间、供需情况和竞争态势,以及增长情况?现在互联网发展非常迅速,且越来越垂直和细分,所以一定要对https://www.jianshu.com/p/c5e743b9af2b
19.相亲系统加盟(婚恋相亲加盟)想要加盟到“有爱有Ta”婚介连锁品牌,需要对行业怀抱着热忱之心,能够对门店的后期运营拥有无尽的创业热情。大多数人的参考因素之一就是加盟费用的多少,加盟费用过高负担不起,加盟费用过低则会诱发市场人群的不信任、不支持。 “有爱有Ta”婚介连锁采用最新型婚恋3.0模式能够根据市场中的消费人群,从情感和婚恋两大方面解http://www.meijia2008.com/index.php?id=771
20.BAT角逐消费金融市场“百度有钱花”靠技术解决行业痛点这其中互联网系消费金融业务已经成为消费金融市场的重要力量,尤其是BAT巨头携大数据资源与技术优势杀入消费金融领域,具备传统金融所不具备的能力。不过BAT三家各自的优势不同,做消费金融的模式并不相同,解决问题的方法也略有差异。 BAT都有哪些消费金融业务? http://www.baidunm.com/mip/info.php?id=506